山中寄崔谏议

作者:李昭象 朝代:唐代

山中寄崔谏议原文

半生猿鸟共山居,吟月吟风两鬓疏。
新句未尝忘教化,上才争忍不吹嘘。
全家欲去干戈后,大国中兴礼乐初。
从此升腾休说命,只希公道数封书。

诗词问答

问:山中寄崔谏议的作者是谁?答:李昭象
问:山中寄崔谏议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山中寄崔谏议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昭象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昭象名句大全

李昭象山中寄崔谏议书法欣赏

李昭象山中寄崔谏议书法作品欣赏
山中寄崔谏议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689-26

参考注释

半生

人生的一半,半世

山居

(1).居住于山中。《战国策·韩策一》:“ 韩 地险恶,山居,五穀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

(2).山中的住所。《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贫道也要老丈到我山居中,寻几味野蔬,少少酬答厚意一番。” 清 姚鼐 《登泰山道里记序》:“比有 岱宗 之游,过访 聂君 山居,迺索其书读之。”

吟月

(1).谓对月吟诗。 唐 杜荀鹤 《赠崔少府》诗:“洞口礼星披鹤氅,溪头吟月上渔船。” 唐 方干 《哭江西处士陈陶》诗:“寿尽天年命不通,钓溪吟月便成翁。”

(2).谓对月鸣叫。 唐 李子仞 《驯猿赋》:“夜廡幽阴,忆南陇之吟月;花朝明媚,想乔林之弄春。”《宣和画谱·董元》:“﹝ 董元 ﹞善画,多作山石水龙……其(龙)降陞自如,出蛰离洞,戏珠吟月,而自有喜怒变态之状,使人可以遐想。”

吟风

(1).谓在风中有节奏地作响。 唐 杨巨源 《红线传》:“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落,惊而起问,即 红綫 迴矣。” 清 纳兰性德 《金山赋》:“珍卉含葩而笑露,虬枝接叶而吟风。” 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十一:“窗纸吟风,奇寒彻骨。”

(2).咏风。以风为题材作诗。 杜甫 《雨》诗“风扉掩不定” 仇兆鳌 注引 清 黄生 曰:“ 杜 诗吟风之句,如‘风扉掩不定’,‘风幔不依楼’,‘风帘自上钩’,‘寒声风动帘’,‘风连西极动’,‘风前竹逕斜’,皆画风手也。”

新句

诗文中清新优美的语句。 唐 张籍 《使回留别襄阳李司空》诗:“迴首吟新句,霜云满 楚 城。” 宋 王安石 《与郭祥正太博书》之三:“承示新句,但知嘆愧。” 宋 范成大 《次韵温伯纳凉》:“且復哦新句,相嘲 饭颗山 。”

未尝

(1) ——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 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教化

(1) 使能从事,习于或适应家内生活

给受教化的女囚犯以家政教育

(2) 从中指导传教或做传教工作

上才

亦作“ 上材 ”。1.上等的才能。《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 皇甫氏 文武上才,为 汉 忠臣。”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七谬》:“上材之人,能行人所不能行。”

(2).指具有上等才能的人。 唐 方干 《越中逢孙百篇》诗:“上才乘酒到 山阴 ,日日成篇字字金。” 元 范梈 《休日出郊》诗:“迁臣逐客皆前辈,幕长郎官尽上才。”

(3).上等的材料。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若乃体同器制,质兼上才。”

争忍

犹怎忍。 唐 白居易 《华阳观桃花时》诗:“争忍开时不同醉?明朝后日即空枝!” 宋 柳永 《迎新春》词:“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下坡不赶,次后难逢。争忍弃人归去?”

吹嘘

(1)

(2) 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他的运气没有什么可以吹嘘的

(3) 口出气;嘘气

(4) 过分夸奖

这辆轿车并不像销售商所吹嘘的那样好

(5) 对人或事过分吹捧

新闻发布人员必须注意不夸大,不吹嘘

全家

整个家庭;全家人。《三国演义》第八三回:“ 闞德润 以全家保卿,孤亦素知卿才。” 鲁迅 《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在租界上租了一层屋,装了全家,既不阔绰,也非精穷的。”

干戈

干与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战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化干戈为玉帛。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国中

(1).指王城之内。《周礼·地官·小司徒》:“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法,以稽国中。” 孙诒让 正义:“凡经言‘国中’,并谓王城之中。” 清 姚鼐 《郡县考》:“ 周 之制,王所居曰国中。” 清 段玉裁 《再与顾千里书论学制备忘之记》:“《周礼》之制,王城方九里,谓之国;城中谓之国中……经文未有谓城外为国中者。”

(2).国内。《史记·吴王濞列传》:“﹝ 吴王 ﹞下令国中曰:‘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豪友》:“ 长安 富民 王元寳 、 杨崇义 、 郭万金 等,国中巨豪也。” 清 方苞 《读齐风》:“ 齐 自 襄公 鸟兽行,下令国中:长女不得嫁,为家主祠,名曰巫儿。”

礼乐

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升腾

(1) 升入天空;往上升

在目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雪》

(2) 涌出;爆发出

一股力量从心里升腾起来

(3) 升官;发迹

道数

(1).道之精理。《鬼谷子·内揵》:“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后汉书·朱晖传》:“人不敦厖则道数不远。” 李贤 注:“数犹理也。言人不敦厚不能入道之精理也。”《三国志·吴志·步骘传》:“受性闇蔽,不达道数。”

(2).气数。《晋书·郗鉴传》:“丈夫既洁身北面,义同在三,岂可偷生屈节,靦颜天壤邪!苟道数终极,固当存亡以之耳。”

(3).路数;法则。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今黑白子各二,分据四隅耳。中一子应黑应白,必又有法;古今道数,亦自不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