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元章临颜真卿放生池帖赞

作者:岳珂 朝代:宋代

米元章临颜真卿放生池帖赞原文

楷正而端方,维颜之长。
轩昂而自善,维米之体。
多嗜而博爱,故能有其态。
略迹而取神,故不没其真。
是曰唐放生之碑。
作者书之,能者摹之。
江阴之王,畀我储之。
五御既调,又日驱之。
於虖后生,谁能如之。

诗词问答

问:米元章临颜真卿放生池帖赞的作者是谁?答:岳珂
问:米元章临颜真卿放生池帖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岳珂的名句有哪些?答:岳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楷正

端正,工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晋 宋 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北齐书·赵彦深传》:“﹝ 赵仲将 ﹞学涉羣书,善草隶。虽与弟书,书字楷正,云草不可不解,若施之於人,即似相轻易。”

端方

(1861—1911) 清末官吏,满洲正白旗人,曾任陕西按察使,护陕西巡抚,后为湖北巡抚,署湖广总督,又任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1905 年出洋考察。1911 年保路运动中为川汉铁路大臣,率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在资中被起义新军杀死

轩昂

(1).高峻貌;扬起貌。 唐 韩愈 《南山诗》:“崎嶇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唐 柳宗元 《招海贾文》:“舟航轩昂兮,下上飘鼓。”

(2).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宋 王安石 《示蔡天启》诗:“忽然变轩昂,慎勿学 哥舒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一眼看见那个小后生,人物轩昂,衣冠济楚,心中已自三分欢喜。” 鲁迅 《彷徨·长明灯》:“方头说着,便轩昂地出了门。”

(3).骄傲貌。《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卓 受任无功, * 稽留,而轩昂自高。”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毛成翼长,蝉蜕泉壤,便自轩昂,目不步足,器满意得,视人犹芥。”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松杉的苍翠披着银铠晶甲的圣衣,固然明明轩昂有骄色,表示他克己能耐忍受 * 的涵量。”

(4).形容音调高昂。 唐 韩愈 《听颖师弹琴》诗:“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陵阳论晚唐诗律卑浅》:“ 唐 末人诗,虽格致卑浅,然谓其非诗则不可。今人作诗,虽句语轩昂,但可远听,其理略不可究。” 元 耶律楚材 《和景贤又四绝》之三:“幽人寥落思无穷,付与轩昂一曲中。”

(5).形容文字雄健。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开缄忽覩送归作,字向纸上皆轩昂。”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三:“如 摩詰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 渭城 ’,倒戟而入,笔势轩昂。”

(6).宽敞;宏大。《西游记》第二三回:“师父喘息始定,抬头远见一簇松阴,内有几间房舍,着实轩昂。”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择日前往赴任,县令趋改衙署,规制轩昂,亦用辕门鼓吹,与抚按等。”

自善

自觉行善。《韩非子·显学》:“不恃赏罚而恃自善之民,明主弗贵也。何则?国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大论》:“故为治者不待自善之民,为轮者不待自由之木。”

博爱

广泛地爱一切人,特别是对朋友或同胞的爱;兼爱

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

能有

反问语。古时多见于诗词。 宋 周邦彦 《苏幕遮·风情》词:“陇云沉,新月小。杨柳梢头,能有春多少?”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木樨》词:“打来休似年时,小窗能有高低,无顿许多香处,只消三两枝儿。”

不没

(1).不能终天年。指非自然死亡。《礼记·檀弓下》:“﹝ 阳处父 ﹞行并植於 晋国 ,不没其身,其知不足称也。” 郑玄 注:“没,终也。” 孔颖达 疏:“言不得以理终没其身。”《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楚王 其不没乎?” 杜预 注:“不以寿终。”

(2).不沉没。《文选·陆机<辩亡论上>》“﹝非有﹞ 智伯 灌激之害” 李善 注引《史记》:“ 晋 智伯 攻 晋阳 ,引 汾水 灌其城,不没者二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

(3).不埋没。 宋 曾巩 《范贯之奏议集序》:“公言之不没,岂独见其志所以明先帝之盛德於无穷也。”

放生

(1) 把捉住的野生动物放掉

(2) 特指信佛的人为发善心、积阴德而把别人捉住的活鸟、活鱼等买来放掉

作者

(1) 文章的写作者;艺术品的创造者

(2) 创始之人

江阴

江的南边。古以水的南面为阴。亦指 长江 南岸地区。 南朝 宋 鲍照 《日落望江赠荀丞》诗:“日落岭云归,延颈望 江 阴。” 南朝 梁 江淹 《莲华赋》:“於是生乎陂泽,出乎江阴,见綵霞之夕照,覿朝云之昼临。”《北齐书·文宣帝纪》:“ 江 阴告祸,民无适归。”

五御

同“ 五驭 ”。《梁书·张率传》:“总三才而驱鶩,按五御而超攄。”

后生

(1) 少年时代与壮年期之间任何年龄的男子

(2) 青年男子,小伙子

(3) 相貌年轻

他长得后生,看不出是四十岁的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