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吟十首

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学诗吟十首原文

三百篇既绝,孔圣作春秋。
荣辱系褒贬,与诗美刺侔。
楚骚降一等,尚可风雅俦。
汉盛出苏李,魏兴起曹刘。
历览逮六朝,仰止兹为优。
独一陶元亮,龙凤翔九州。
韩柳继李杜,黄陈绍苏欧。
江湖近一种,禽虫鸣啁啾。

诗词问答

问:学诗吟十首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学诗吟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三百篇

相传《诗》三千余篇,经 孔子 删订存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有目无诗,实有诗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三百篇。后即以“三百篇”为《诗经》代称。《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唐 韩愈 《荐士》诗:“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一:“予谓三百篇正不必作经读。只以读古诗乐府之法读之,真足陶冶性灵,益人风趣不少。” 姚华 《论文后编》:“三百篇,诗之古者也,风土人情,政事所详,犹地志然。”

圣作

(1).语本《易·乾》:“圣人作而万物睹。”旧时多为称颂帝王有所作为之词。 唐 李邕 《贺新殿钟鸣表》:“伏见昨宣示於新殿为万姓祈祷,神鐘自鸣,是知圣作昇闻,天意下降,道开皇极,润及生人。”

(2).帝王的作品。犹言御制。《新唐书·虞世南传》:“帝尝作宫体诗,使賡和。 世南 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诗·豳风·七月》﹞序上说是 周公 做的。或者是这位大诗人的圣作罢。”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荣辱

荣耀和耻辱

荣辱与共

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货殖列传序》

褒贬

(1) 赞扬和指责,借指评论好坏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 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三国演义》

褒贬是非

(2) 说…的坏话,恶意批评(偏义复词)

别在背地里褒贬人

美刺

称美与讽恶。多用于诗文。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篇章以陈美刺,论难以覈有无。”《诗·召南·甘棠序》“美 召伯 也” 唐 孔颖达 疏:“至於变诗美刺,各於其时,故善者言美,恶者言刺。” 唐 白居易 《策林·议文章》:“今褒贬之文无覈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 明 刘基 《书绍兴府达鲁花赤德政诗后》:“予闻《国风》《雅》《颂》,诗之体也;而美刺风戒,则为作诗者之意。”

楚骚

(1).指 战国 楚 屈原 所作的《离骚》。 南朝 梁 裴子野 《雕虫论》:“若悱惻芳芬, 楚 骚为之祖;靡漫容与, 相如 扣其音。” 宋 苏轼 《次韵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之三:“词锋虽作 楚 骚寒,德意还同 汉 詔宽。” 明 丘濬 《过采石吊李谪仙》诗:“岸芷汀兰无限意,临风三復 楚 骚文。”

(2).泛指《楚辞》。 清 沉德潜 《<古诗源>序》:“兹復溯 隋 陈 而上,极乎 黄轩 ,凡‘三百篇’、 楚 骚而外,自郊庙乐章讫童謡里谚,无不备采。” 清 汪熷 《<长生殿>序》:“《郑》《卫》岂导淫之作, 楚 骚非变雅之音。”

一等

(1).一级台阶。《论语·乡党》:“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

(2).一个等级。《国语·鲁语上》:“自是 晋 聘於 鲁 ,加於诸侯一等。” 唐 杜甫 《唐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凡涂车芻灵,设熬置铭之名物,加庶人一等。”《通志·职官一》:“正九品,从九品,从品同外官各降一等。” 巴金 《真话集·<序跋集>跋》:“我相信他的说法:人生来是平等的。五十四年过去了,可是今天还有人告诉我:人是应该分为等级的,那么根据我几十年的写作经验,我大概属于挨批的一等吧。”

(3).一样;相同。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崇 常择美容姿相类者十人,装饰衣服大小一等,使忽视不相分别,常侍於侧。” 宋 王安石 《影福殿前柏》诗:“知君劲节无荣慕,宠辱纷纷一等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 河 北绢经纬一等,故无背面; 江 南绢则经粗而纬细,有背面。”

(4).一种;一类。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六:“世有一等流,悠悠似木头。”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有一等妇女每相随,并不説家克计,则打听些閒是非。”《红楼梦》第五四回:“再有一等人,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着邪了。”

(5).第一等。《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考过,宗师着实称赞,取在一等第一。” 茅盾 《子夜》十五:“ 苏伦 也算是半个‘理论家’,口才是一等, 玛金 平时也相当的敬重他。”

尚可

合格的,能通过检查的

风雅

(1) 文雅。端庄的或高雅的,尤指外貌或举止端庄的或高雅的

举止风雅

(2) 《诗经》有《国风》、《大雅》、《小雅》等部分,后世用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

苏李

(1). 汉 苏武 与 李陵 的并称。 唐 韩愈 《荐士》诗:“五言出 汉 时, 苏 李 首更号。”《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语曰‘ 苏 李 居前, 沉 宋 比肩’,谓 苏武 、 李陵 也。” 清 周亮工 《何省斋太史诗序》:“ 苏 李 属和之篇, 鲍 谢 酣吟之响。”

(2). 唐 苏味道 、 李峤 及 苏颋 、 李乂 的并称。《新唐书·苏味道传》:“ 苏味道 , 赵州 欒城 人。九岁能属辞,与里人 李嶠 俱以文翰显,时号 苏 李 。”《新唐书·苏颋传》:“时 李乂 对掌书命,帝曰:‘前世 李嶠 、 苏味道 文擅当时,号 苏 李 ;今朕得 頲 及 乂 ,何愧前人哉!’”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苏李》:“ 汉 时 苏武 、 李陵 称‘ 苏 李 ’; 唐 时 苏味道 、 李嶠 亦称‘ 苏 李 ’; 明皇 时, 苏頲 、 李乂 对掌文翰, 明皇 亦称为‘ 苏 李 ’。”

兴起

因感动而奋起

曹刘

(1). 曹操 、 刘备 的并称。 晋 陆机 《辩亡论上》:“夫 曹 刘 之将,非一世所选。” 宋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 刘 。生子当如 孙仲谋 。” 清 吴伟业 《画中九友歌》:“ 阿龙 北固 持双矛,披图 赤壁 思 曹 刘 。”

(2). 曹植 、 刘桢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至於 扬 班 之伦, 曹 刘 以下,图状山川,影写云物。” 唐 杜牧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七子论诗谁似公? 曹 刘 须在指挥中。” 清 顾炎武 《<音学五书>序》:“仅按 班 张 以下诸人之赋、 曹 刘 以下诸人之诗所用之音,撰为定本,於是今音行而古音亡。”

历览

遍览,逐一地看。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贯歷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歷览前载,逮乎近代,道微俗弊,莫剧 汉 末也。” 唐 戴叔伦 《暮春游长沙东湖赠辛兖州巢父》诗:“回环路不尽,歷览意弥新。”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谁的矛盾》:“﹝ 肖伯纳 ﹞并不在周游世界,是在历览世界上新闻记者们的嘴脸。”

六朝

(1)

(2) 六个朝代

(3) 合称中国历史上均以建康(南京)为都的吴、东晋、宋、齐、梁和陈

(4) 南北朝

六朝法典

仰止

仰慕;向往。止,语助词。语出《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宋 姜夔 《饶歌吹曲·沅之上》:“真人方兴,百神仰止。” 清 魏源 《贵溪象山龙虎山诸诗》之一:“山形果象蹲,遗躅空仰止。” 孙中山 《革命原起》:“二人死节之烈,浩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每一念及,仰止无穷。”

独一

没有可以相比的;唯一。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三三回:“他的武艺工夫,真是海内独一。” 毛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 湘潭 等县,地主权力完全推翻,形成了农民的独一权力。”

元亮

晋 诗人 陶潜 字 元亮 ,曾任 彭泽 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后常用为隐居不仕的典实。 宋 范成大 《次韵徐廷献机宜送自酿石室酒》之一:“ 元亮 折腰嘻已久,故山应有欲芜田。” 明 陈所闻 《驻马听·宿栖霞寺翠微庵》曲:“无缘捉尘对 支郎 ,空劳载酒来 元亮 。”

龙凤

(1).龙与凤。《西京杂记》卷五:“ 赵后 有宝琴曰凤凰,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鸞、古贤列女之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2).谓帝王或贵人形质超凡。《旧唐书·太宗纪上》:“ 太宗 时年四岁,有书生自言善相,謁 高祖 ,曰:‘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 太宗 ,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诗:“讖归龙凤质,威定虎狼都。”《儒林外史》第一回:“为头一人头戴武巾,身穿团花战袍,白浄面皮,三綹髭鬚,真有龙凤之表。”

(3).比喻优异的才能。亦指才能优异的人。 晋 陆云 《赠顾彦先》诗之一:“腾都之骏,龙凤合尘。”《南齐书·王僧虔传》:“舍中亦有少负令誉弱冠越超清级者,于时 王 家门中,优者则龙凤,劣者犹虎豹。” 清 方文 《送王幼公之毘陵》诗:“忆昔故乡日,与君读书时,共秉珪璋器,各挺龙凤姿。”特指 诸葛亮 与 庞统 。时目 诸葛亮 为卧龙, 庞统 为凤雏。 明 高启 《咏隐逸庞公》:“ 南阳 有龙凤,乘时各飞翻。”

(4).喻文章。《文选·韦曜<博弈论>》:“勇略之士,则受熊虎之任;儒雅之徒,则处龙凤之署。” 李善 注:“龙凤五彩,故以喻文。” 唐 李群玉 《始忝四座奏状闻荐蒙恩授官旋进歌诗延英宣赐言怀纪事呈同馆诸公二十四韵》:“解薜龙凤署,怀铅兰桂丛。”

(5).喻飞舞的雪花。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崩腾相排拶,龙凤交横飞。”

(6).见“ 龙凤团茶 ”。

九州

(1) 中国的别称

(2) 日本四主岛中最南的岛

韩柳

唐 代古文家 韩愈 和 柳宗元 的并称。 宋 欧阳修 《唐柳宗元般舟和尚碑跋》:“ 子厚 ( 柳宗元 )与 退之 ( 韩愈 ),皆以文章知名一时,而后世称为 韩 柳 者,盖流俗之相传也。”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文》:“ 韩 柳 并称而道不同。” 清 吴敏树 《与筱岑论文派书》:“ 唐 之 韩 柳 ,承八代之衰而挽之於古,始有此名。”

李杜

(1). 东汉 李固 、 杜乔 的并称。《后汉书·李杜传赞》:“ 李 杜 司职,朋心合力。致主 文 宣 ,抗情 伊 稷 。”

(2). 东汉 李膺 、 杜密 的并称。《后汉书·党锢传·杜密》:“党事既起,免归本郡,与 李膺 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时人亦称 李 杜 焉。”

(3). 东汉 李云 、 杜众 的并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四李社》:“ 弘农 五官掾 杜众 ,伤 云 以忠諫获罪,上书愿与 云 同日死。帝愈怒,下廷尉,皆死狱中。其后 襄楷 上言,亦称为 李 杜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 李云 、 杜众 以直通受诛,此又一 李 杜 矣。”

(4). 东晋 杜预 与 北魏 李冲 的并称。《魏书·王肃传》:“詔曰:‘……故 杜预 之殁,窆於 首阳 ;司空 李冲 ,覆舟是託。顾瞻斯所,诚亦二代之 九原 也。故 扬州 刺史 肃 诚义结於二世,英惠符於 李 杜 ,平生本意,愿终 京陵 ,既有宿心,宜遂先志。’”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魏书》 李冲 、 杜预 ,忠义相结,亦称 李 杜 。”

(5). 唐 李白 与 杜甫 的并称。 唐 韩愈 《调张籍》诗:“ 李 杜 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 甫 旷放不自俭,好论天下事,高而不功。少与 李白 齐名,时号‘ 李 杜 ’”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 李 杜 二公,诚为劲敌。 杜陵 沉鬱雄深, 太白 豪逸宕丽。” 清 费锡璜 《<友鸥堂集>序》:“ 叔威 诗虽不逮 李 杜 ,置之 元 、 白 、 苏 、 陆 间,则并驱争先。”

(6).初 唐 诗人 杜审言 与 李峤 ,晚 唐 诗人 李商隐 与 杜牧 亦并称“李杜”。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 杜审言 、 李嶠 结友前朝, 李商隐 、 杜牧 之齐名晚季,咸称 李 杜 。”

(7). 宋 李韶 与 杜范 的并称。《宋史·李韶传》:“当是时, 杜范 亦在列,二人廉直,中外称为‘ 李 杜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宋史》 李韶 与 杜范 皆廉直,中外谓 李 杜 。”

黄陈

宋 黄庭坚 陈师道 的并称。 宋 杨万里 《和张功父梅诗》:“要与梅花巧鬪新,恨无诗句敌 黄 陈 。”

一种

(1).一个种类。 汉 班固 《 * 通·五行》:“水火独一种,金木多品何?”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上:“藻,水草也,生水底,有二种。其一种,叶如鸡苏,茎大如箸。” 宋 黄庭坚 《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客愁非一种,歷乱如蜜房。” 茅盾 《白杨礼赞》:“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2).一个部族。《后汉书·邓训传》:“掩击 迷唐 庐落大豪,多所斩获。復追逐奔北……斩首前后一千八百餘级,获生口二千人,马牛羊三万餘头,一种殆尽。” 李贤 注:“一种,谓 迷唐 也。”

(3).一样;同样。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宋京师杯度》:“时 南州 有 陈 家,颇有衣食, 度 往其家,甚见料理。闻都下復有一 杯度 , 陈 父子五人咸不信,故下都看之,果如其家 杯度 ,形相一种。”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之四:“定觉身将囚一种,未知生共死何如。” 宋 李清照 《一剪梅》词:“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閒愁。”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肃苑》:“小 春香 ,一种在人奴上,画阁里从娇养。”

啁啾

形容鸟叫声、奏乐声等

乳雀啁啾日气浓。——林逋《初夏》

丝管啁啾空翠来。——唐· 杜甫《渼陂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