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丹复命篇·其二·五言十六首

作者:薛道光 朝代:宋代

原文

精气元无本,神灵共一家。

但能擒五贼,自可结三花。

甲乙无令失,庚辛不要差。

一阳归正令,七返转河车。

诗词问答

问:《还丹复命篇·其二·五言十六首》的作者是谁?答:薛道光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薛道光的名句有哪些?答:薛道光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麻韵

2. 按:原序云作于靖康元年,五言十六首,以表二八一斤之数,七言三十首,以表三十日之大功。

参考注释

精气

(1) 指人的精诚

(2) 阴阳元气

无本

(1).没有树根。参见“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2).没有本源,没有本始。《礼记·礼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宋 朱熹 《答董叔重书》:“ 伊川 所谓其道充大是也,非无本而渐生之谓。”

(3). 唐 诗人 贾岛 初为浮图,法号 无本 。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 无本 於为文,身大不及胆。” 宋 苏辙 《赠张惕山人》诗之一:“故人相见不相识,空怪解吟 无本 诗。”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贾岛》:“ 岛 字 浪仙 , 范阳 人。初为浮图,名 无本 。”

神灵

(1) 指各类神

上天神灵

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死海不死》

(2) 神异;神奇

生而神灵

(3) 指魂魄;灵魂

一家

(1).一个家族;一户人家。常用以谓无分彼此,如家人之相亲。《管子·霸言》:“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一家而两父,一家不可理也。”《淮南子·说林训》:“一家失熛,百家皆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一家和睦,吉事有祥。” 陈毅 《乘车过雪峰》诗:“明日 拉萨 会亲友, 汉 藏 一家叙别情。”

(2).指一人。《礼记·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郑玄 注:“一家、一人,谓人君也。” 汉 班固 《 * 通·正论》:“明天下非一家之有,谨敬谦让之至也。”《宋史·道学传·程颢》:“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有五个防土库的,在那里喫酒 * ,一家当一更。”

(3).一家学说;一个流派。《荀子·解蔽》:“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不蔽於成积也。”《晋书·荀崧传》:“ 向 歆 ,汉之硕儒,犹父子各执一家,莫肯相从。”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何尝不徵求异説,採摭羣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 宋 苏轼 《庄子祠堂记》:“其论天下道术,自 墨翟 、 禽滑釐 、 彭蒙 、 慎到 、 田駢 、 关尹 、 老聃 之徒,以至於其身,皆以为一家。”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 苏 张 纵横之辨、 髠奭 稷下 之谈,其论无当於宏旨,其义不主於一家。”参见“ 一家言 ”、“ 一家书 ”。

(4).古时生产活动的一个单位。三夫为一家。《管子·乘马》:“邑成而制事:四聚为一离,五离为一制,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三夫为一家,事制也。”

(5).表数量。常用于工商企业等。如:一家百货商店;一家纺织厂。

五贼

(1).道教谓命、物、时、功、神为五贼。《阴符经》上:“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张果 注:“五贼者,命、物、时、功、神也……故反经合道之谋其名有五,圣人禪之乃谓之贼,天下赖之则谓之德。故贼天之命,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 黄帝 所以代 炎帝 也。贼天之物,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帝 尧 所以代帝 挚 也。贼天之时,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帝 舜 所以代帝 尧 也。贼天之功,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 大禹 所以代帝 舜 也。贼天之神,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 殷汤 所以革 夏 命也, 周武 所以革 殷 命也。故见之者昌,自然而昌也。” 清 钱谦益 《炼丹台》诗:“六相资辅弼,五贼收狂癲。”

(2).指五种有害禾稼的东西。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正五刑以去五虐,繁五稼而除五贼。”

(3).五种自伤致疾之事。 清 唐甄 《潜书·厚本》:“思淫心疾,气淫肝疾,味淫脾疾,饮淫肺疾,色淫肾疾。此五者,内自贼者也。五贼日蚀,则渐伤而中虚,以成内疾。”

自可

(1).本来可以;自然可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太丘 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宋 叶适 《寄吕巽伯换酒亭》诗:“ 瑯琊 初址未完牢,犹倚虚名用我曹。自可全将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2).犹自许。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为人魁伟沉塞,以武勇游仕 许 汴 之间,寡言自可,不与人交,众推以为鉅人长者。”

三花

(1).三花树的略称。 唐 李白 《赠嵩少山焦炼师》诗:“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 明 何景明 《简汝立》诗:“ 少室 三花无客采, 小山 丛桂有人攀。” 清 周亮工 《哭陈磐生》诗:“诗能传五叶,笔已秀三花。”参见“ 三花树 ”。

(2).三辫;三片。 唐 白居易 《和春深诗》:“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那 秦太师 他一进门,忒楞楞的黑心搥敢捣了千下,淅另另的紫筋肝剁作三花。”

(3).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唐 吕岩 《五言》诗:“阴阳烹五彩,水火鍊三花。”参见“ 三花聚顶 ”。

(4). 宋 苏轼 《三朵花》诗序:“吾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诗,皆神仙意。”后因以冠簪三花指修炼得道。 金 元好问 《同希颜钦叔玉华谷还会善寺即事》诗之二:“铁笛不曾从二草,头巾久已掛三花。”

甲乙

(1).指春季。《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 孔颖达 疏:“其当孟春、仲春、季春之时,日之生养之功,谓为甲乙。”《管子·四时》:“是故春三月,以甲乙之日发五政。” 尹知章 注:“甲乙统春之三时也。”《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 唐 武则天 《唐明堂乐章·角音》:“扇条风,乘甲乙。”

(2).次第;等级。《关尹子·四符》:“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卧者,有死病者,有死药者,等死,无甲乙之殊。”《后汉书·马融传》:“校队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为坚。” 李贤 注:“甲乙谓相次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恰好这回遇了官课,照例当堂缴卷之后,汇送到衙门里,凭官用评定甲乙的。”

(3).评定优劣。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或言高下定於考试官,编排第受成而甲乙之,无预与夺。”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专愚》:“公读书未识字,每附会知文,见制义,輒胡乱甲乙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浣青 等五人﹞各呈诗请政,公欣然为甲乙之。”

(4).比并;相属。 宋 陆游 《跋<中兴间气集>》:“议论凡鄙,与近世《宋百家诗》中小序可相甲乙。”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 帝乙 归妹者,言人君之德与帝者相甲乙,故能正人伦也。”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笔墨研冠天下》:“ 韩伟升 所製,久藏胶力皆不乏精采,与新製敌,可与 李氏 父子甲乙者。”

(5).犹言数一数二。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 ,讳 貽 ,有文章德行,其族世所谓甲乙者。”

(6).引申为称誉,赞扬。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君见弟益自力,乡论多甲乙。”

(7).谓一一列举。《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事事甚多,不復甲乙。”

(8).甲科、乙科的并称。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诗序:“今兹春连茹甲乙,淑问休阐,为时之冠。” 清 方苞 《祭张母吴夫人文》:“呜呼!世俗之人,愿望子举甲乙,歷科第,而死不恨者众矣。” 清 魏源 《<明代食兵二政录>叙》:“无论甲乙一第,未有终身不沾一禄者。”

(9).甲帐、乙帐的并称。 汉 张衡 《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 ,张甲乙而袭翠被。” 唐 长孙佐辅 《古宫怨》诗:“草染文章衣下履,花黏甲乙床前帐。”详“ 甲乙帐 ”。

(10).指初更、二更。 明 唐寅 《唐长民圹志》:“读书夜必踰甲乙,其兴亦未尝至漏尽也。”

(11).代词。犹某某。《宋书·礼志二》:“某曹关太常甲乙启辞。押。”

无令

(1).没有律令。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以正治国》:“被道含德,无思无求。无令无法,万民自化。”

(2).不使。《魏书·高祖纪上》:“一夫制治田四十亩,中男二十亩。无令人有餘力,地有遗利。” 唐 岑参 《送王伯伦应制授正字归》诗:“科斗皆成字,无令错古文。”

不要

(1)

表示禁止和劝阻

不要逼我

(2)

制止或阻止一个倾向或一个冲动

请他不要打断别人讲话

归正

(1).回到正道。《后汉书·儒林传论》:“故人识君臣父子之纲,家知违邪归正之路。”《晋书·孔坦传》:“诚反族归正之秋,图义建功之日也。”《水浒传》第七九回:“ 宋江 道:‘你们若如此疑心时,如何能够归正?’”沪剧《罗汉钱》第一幕第一场:“任凭她行为怎样坏,有了丈夫管教就归正。”

(2). 宋 代称陷于外邦者返回本朝为归正。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入仕》:“归正,谓元係本朝州军人,因陷蕃,后来归本朝。” 宋 岳珂 《桯史·沙世坚》:“ 乾道 间,有归正官曰 沙世坚 。”

返转

返回;回转。《广陵潮》第六七回:“我要返转 扬州 的时候,曾向姨娘及 仪妹妹 跟前告别。” 杜鹏程 《铁路工地上的深夜》:“总指挥头一摆说:‘掉头!返转到五十四号工点。’”

河车

(1).指铅。道士炼丹的原料。 唐 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尝採姹女於 江华 ,收河车於 清溪 ,与 天水 权昭夷 服勤炉火之业久矣。” 王琦 注:“姹女,汞也。河车,铅也。皆炼丹药物。”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黄芽鍊,白雪调,运河车,全凭斗杓。”

(2).即紫河车。中药“人胞”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人胞》﹝释名﹞引《丹书》:“天地之先,阴阳之祖,乾坤之橐籥,铅汞之匡廓,胚胎将兆,九九数足,我则乘而载之,故谓之河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