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

作者:沈佺期 朝代:唐代

北邙山原文

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
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唯闻松柏声。

诗词问答

问:北邙山的作者是谁?答:沈佺期
问:北邙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北邙山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沈佺期的名句有哪些?答:沈佺期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97-44

参考注释

北邙

亦作“ 北芒 ”。1.山名。即 邙山 。因在 洛阳 之北,故名。 东汉 、 魏 、 晋 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汉 梁鸿 《五噫歌》:“陟彼 北芒 兮,噫!顾瞻帝京兮,噫!” 唐 沉佺期 《邙山》诗:“ 北邙山 上列坟塋,万古千秋对 洛城 。”《红楼梦》第一回:“三劫后,我在 北邙山 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2).借指墓地或坟墓。 晋 陶潜 《拟古》诗之四:“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 唐 欧阳詹 《观送葬》诗:“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听提刀廝杀把眉攒,长嗟嘆道:‘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东坦萧然。’” 王闿运 《哀江南赋》:“鬼躑躅于北邙,人萧条于东市。”

上列

(1).高官之行列。《后汉书·赵典传》:“身从衣褐之中,致位上列。”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臣﹞窃位东藩,爵在上列。”《南齐书·褚渊传》:“将登上列,永翼声教。”

(2).上座,受尊敬的席位。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一:“班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元史·也先不花传》:“ 太祖 以旧好,遇之特异他族……朝会燕饗,使居上列。”

(3).犹前列。 宋 张舜民 《游公墓志铭》:“已而考行试艺,屡居上列,人畏敬,无敢抗其锋。”

(4).指上面所列举的。例如:上列规定,大家务必遵行!

坟茔

(1) 坟地

(2) 坟墓

万古千秋

形容经历的时间极久。 唐 周朴 《望中怀古》诗:“齐心楼上望浮云,万古千秋空姓名。” 元 张埜 《夺锦标·七夕》词:“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万古千秋业,天下为公器。”

日夕

(1) 日夜

日夕策马,侯权者之门。——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近黄昏时;傍晚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

歌钟

即“编钟”,古代铜制打击乐器

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 歌钟也。—— 宋· 苏轼《石钟山记》

松柏

(1) 松树与柏树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坚贞的洁操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 指坟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

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言。——《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

诗文赏析


这首《北邙山》表现的是人生短暂、荣华富贵不能长驻的传统主题。但诗人能就此翻出新意 ,“词显意深,语近精遥 ”,具有摄人心魂的艺术魅力,堪称初唐七言绝句之精华。
一般登临怀古之作,不外是感怀古今,写景叹时、潇洒游适之类。这首小诗取材写境都很别致,于平常语中见功夫,令人回味无穷。
起句就题目“北邙山”叙述开来,坟墓鳞次栉比,寒气逼人。北邙山是以坟山著称的,自东汉以来,这里就是王侯公卿葬身之地。诗的第一句就突出了这个特点。这垒垒的坟墓似乎没有什么美丽可赞之处。按一般的写法,要赞颂一下王公的业绩,描绘一番牌坊碑宇的巍峨壮观等。可诗人仅仅用了“列坟茔”三字叙述。而下句呢,却陡转至京城洛阳,用映衬的手法给阴森死寂的邙山添加了一个繁华热闹的背景。经过这“万古千秋对洛城”的铺排点染 ,顿觉诗意盎然,发人深思:洛城、邙山千年万代遥遥相望,这是两个阴阳不通的世界,又是两个相通的世界!今天长眠邙山的人,不正是昨天洛城寻欢作乐的人?而今天洛城正在寻欢作乐的人,明天不也正是长眠邙山的人。这生生死死无穷已,年年代代递相续!这就是洛城与邙山的关系。诗人只用了两句对比的诗便概括完了。
第三句“城中日夕歌钟起 ”,是描写洛阳的繁华热闹。歌钟日夜响彻不停,从悠扬和鸣的钟声不难想象那急管繁弦、轻歌曼舞的盛况。诗人对洛城的上层社会生活是深为了解的。他是宫廷中的一员,曾“恩私宦洛阳 ”,“扈巡行太液,陪宴坐明光”。正因为诗人对这种醉生梦死的上层生活有较深刻的了解,所以面对那垒垒坟墓才发出了深沉的慨叹 :“山上唯闻松柏声 ”!三、四两句对比强烈,历来被诗评家认为是颇有“余思”的佳句。
这首七言绝句,结构严谨,章法精巧,虽只四句二十八个字,却写得抑扬顿挫,余味无穷。诗人并未正面抒怀感慨,只以轻轻的笔触勾勒出几幅人们并不陌生的画面。那些入画的事物是人们熟视无睹、听而不闻的邙山、洛城、坟茔、钟声、松柏声。但这些有声有色的画面互相映衬对比,就产生了发人深思的艺术效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