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安和九咏·其四·碧溪一带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东向俯长溪,溪烟入牖低。

气蒸银沆瀣,界是碧玻瓈。

秋月芦花渚,春风柳线堤。

于何识常住,翘首睇璇题。

诗词问答

问:《万方安和九咏·其四·碧溪一带》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三十九

参考注释

东向

亦作“ 东乡 ”。亦作“ 东向 ”。1.面向东。古代以东为上方、尊位。《逸周书·王会》:“善芳者,头若雄鸡,佩之令人不昧,皆东嚮。” 孔晁 注:“此东向列次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勃 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説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宋 司马光 《祔庙议》:“若 太祖 已正东嚮之位,则并三昭三穆为七世矣。”

(2).谓向东方进发。《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士卒皆 山 东人,跂而望归,及其锋东乡,可以争天下。”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齐锋东向,气高志远,似若无敌。”

见“ 东嚮 ”。

沆瀣

夜间的水气,露水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司马相如《大人赋》

玻瓈

见“ 玻璃 ”。

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对月》诗:“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玉管谩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綺筵新。”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秋月的深夜,没有虫声搅破寂寞,便悲哀也难和我亲近。”

(2).秋季。《魏书·长孙嵩传》:“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 裕 首可不战而悬。”《南齐书·州郡志上》:“土甚平旷,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观涛,与 京口 对岸, 江 之壮阔处也。”

芦花

芦苇的白色花毛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柳线

柳条细长下垂如线,故名。 南朝 梁 范云 《送别》诗:“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唐 孟郊 《春日有感》诗:“风吹柳线垂,一枝连一枝。” 元 郑光祖 《塞鸿秋》曲:“雨餘梨雪开香玉,风和柳线摇新緑,日融桃锦堆红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你看梅钱已落,柳线才黄,软软浓浓,一院春色。”参见“ 柳丝 ”。

于何

(1).为何;如何。《诗·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唐 王季友 《滑中赠崔士瑾》诗:“十年前见君,甲子过我寿;于何今相逢,华髮在我后?”

(2).什么。于,助词。 汉 张衡 《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 晋 左思 《蜀都赋》:“异类众伙,于何不育!”

如何。《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 子墨子 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圣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於何用之?废以为刑政。’”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一:“ 何氏 之从学,兰蕙已满畹。於何玩其光,以至岁向晚。”

常住

(1).佛教语。永存。《法华经》卷一:“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苏跋陀罗窣堵波》:“勿谓如来毕竟寂灭,法身常住。”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孔子说与楞严经合》:“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復变坏。”

(2).法无生灭变迁称作常住。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法身与金刚齐固,常住与至理俱存。”《南齐书·顾欢传》:“此非所归,归在常住。”

(3).僧、道称寺舍、田地、什物等为常住物,简称常住。《云笈七籤》卷一二二:“道士用常住物如子孙用父母物耳,何罪之有?” 唐 冯翊 《桂苑丛谈·太尉朱崖辩狱》:“太尉 朱崖 出镇 浙 右,有 甘露 知主事者诉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隐用。”《水浒传》第六回:“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个云游和尚引着一个道人来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没的都毁坏了。” 清 钱谦益 《扬州石塔寺复雷塘田记》:“近寺有雷塘田一千二百五十五亩,寺僧开垦作常住田。”

(4).道观中的主事者。《云笈七籤》卷一二二:“尊师令其家各备香油为之焚香……常住亦为办斋食供养。”

翘首

抬头而望;也形容盼望之切:翘首晴空|登高翘首,远望家乡|翘首以待。

璇题

亦作“琁题”。玉饰的椽头。《文选·扬雄<甘泉赋>》:“珍臺閒馆,琁题玉英。”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题,头也。榱椽之头,皆以玉饰,言其英华相爥也。” 唐 白居易 《劝酒》诗:“东邻起楼高百尺,璇题照日光相射。”《明史·万燝传》:“前建佛宇,璇题耀日,珠网悬星,费金钱几百万。”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