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鹿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待鹿原文

日之夕矣鹿下来,命侣群饮溪水隈。

山中行久识其性,静待如可招而徕。

斜阳渐下阴铺地,莎草如茵坐葱翠。

一以延凉图热消,一以畅观取适意。

徐见麌麌𨇰蹊走,小者在前大者后。

牝牡作队各分朋,异路居然彼亦有。

待之之意意如何,物适其适皆太和。

重华尚矣讵能企,爱观或类羲之鹅。

诗词问答

问:待鹿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待鹿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六十

参考注释

下来

指谷物、水果、蔬菜等成熟或收获

玉米一时还难下来

命侣

呼唤友伴。 唐  李商隐 《越燕》诗之二:“命侣添新意,安巢復旧痕。” 唐  吴筠 《玄猿赋》:“连肱涧饮,命侣烟啸。” 宋  王禹偁 《投柴殿院》诗:“南园休命侣,北闕即徵黄。”参见“ 命儔啸侣 ”。

群饮

群聚饮酒。《书·酒诰》:“厥或誥曰:羣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 周 ,予其杀。”《新唐书·刘克明传》:“帝猎夜还,与 克明 、 田务澄 ……等二十有八人羣饮。” 宋 王安石 《上皇帝 * 》:“夫羣饮,变衣服,小罪也。”

溪水

指从山里流出来的水流。《三国志·吴志·朱桓传》:“城外有溪水,去城一里所,广三十餘丈,深者八九尺,浅者半之,诸军勒兵渡去, 桓 自断后。” 唐  王建 《赠华州郑大夫》诗:“ 少华 山云当驛起,小敷溪水入城流。” 丁玲 《梦珂》:“从山顶流下许多条溪水,又清,又亮,又甜。”

中行

(1).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2).泛指中庸之道。 清  姚鼐 《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

(3).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篤,人之中行也。”

(1).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作三行以御 狄 , 荀林父 将中行。”《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参见“ 三行 ”。

(2).中列。《吴子·励士》:“於是 武侯 设坐庙廷,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减。”

(3). 唐  宋 时,尚书省分六部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见 宋  王溥 《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上》。

(4).复姓。 汉 有 中行说 。见《史记·匈奴列传》。

斜阳

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下阴

(1).谓地下的阴气,即地气。《汉书·五行志上》:“《春秋·成公十六年》‘正月,雨,木氷’。 刘歆 以为上阳施不下通,下阴施不上达,故雨。”

(2).中医指男女外 * 官及尿道,又称 * 。《素问·气府论》:“下阴别一。”

莎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茎直立,三棱形。叶细长,深绿色,质硬有光泽。夏季开穗状小花,赤褐色。地下有细长的匍匐茎,并有褐色膨大块茎。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唐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浮舟弄水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緑。” 明  叶襄 《端午》诗:“水咽山光天亦老,昔日龙舟偃莎草。”

葱翠

草木茂盛青翠

葱翠的树木

取适

寻求适意。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夏凉寒燠,随时取适。” 唐  岑参 《渔父》诗:“竿头钓丝长丈餘,鼓栧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唐  杜甫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徵士》诗:“式瞻北邻居,取适南巷翁。”

麌麌

群聚貌。《诗·小雅·吉日》:“兽之所同,麀鹿麌麌。” 毛 传:“麌麌,众多也。”《艺文类聚》卷九八引 三国  魏  何晏 《瑞颂》:“鹿之麌麌,载素其色。”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林麌麌兮多鹿,山苍苍兮少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