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仰化集自警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过仰化集自警原文

策马重过仰化集,因之返已深长思。

三年必世斯已历,风醇俗美夫何时。

长官宣训有典故,家喻户晓诚难其。

设曰程督俾尽力,矫枉恐益骚扰滋。

神禹惜阴乃敏德,大舜南面臻无为。

富犹艰致教岂易,顾名安得不忸怩。

诗词问答

问:过仰化集自警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过仰化集自警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四十五

2. 每月朔望有司宣圣谕广训耆庶环集祗听以广教化著在令甲

参考注释

策马

用马刺抽打马

长思

(1).谓思虑深远。 汉 张衡 《东京赋》:“望先帝之旧墟,慨长思而怀古。”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理 重华 之遗操,慨远慕而长思。”

(2).长久思念。 汉 焦赣 《易林·乾之家人》:“三女求夫,不见復关。伺候山隅,长思忧叹。” 唐 李贺 《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梦中相聚笑,觉见半牀月。长思剧循环,乱忧抵覃葛。”

必世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邢昺 疏:“三十年曰世……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后用为三十年的代称。《北史·崔光传》:“ 太宗 必世重光,业隆玄默。” 唐 韩愈 《送齐暤下第序》:“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

醇俗

淳朴的风俗。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一:“乃今之策士又曰:‘ 中国 醇俗庞风,为不可及也。工价之廉,用度之俭,足以制胜於 欧 美 。’”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长官

旧指地位高的官吏,也泛指官吏

宣训

宣示训戒。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故知帝世戒兵,三王誓师,宣训我众,未及敌人也。”

典故

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

引用典故

家喻户晓

家家都知晓,众人都明白

程督

对于法定赋税、工程劳役、学课等的监督。《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上及 虞 夏 殷 周 ,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其修整非止乎一身,必将及物也;其程督非务乎一切,必将经远也。” 宋 叶适 《丁君墓志铭》:“於是时 希亮 年已长,自悔少学不力,竭昼夜读书为文,不啻如严父师在旁程督之。” 明 宋濂 《重建龙兴奥源寺记》:“於是伐木於林,攻石於山,徵瓦於陶……大师躬程督,几忘食寝。”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纺织之利》:“一二年间民亨其利,将自为之,而不烦程督矣。”

尽力

竭尽全力

尽力相助

矫枉

矫正弯曲。比喻纠正偏邪。《孟子·滕文公下》“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汉 赵岐 注:“人当以直矫枉耳。”《后汉书·朱祐景丹传论》:“ 光武 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 李贤 注:“矫,正也。枉,曲也。” 唐 元希声 《赠皇甫侍御赴都》诗之四:“刺邪矫枉,非贤勿居。” 宋 秦观 《送洪景之循州参军》诗:“寒梅不自重,輒花桃李先。矫枉有佳菊,最后众芳妍。”

骚扰

使不安宁;扰乱

大炮以断断续续的轰击骚扰敌人

神禹

夏禹 的尊称。《庄子·齐物论》:“无有为有,虽有 神禹 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成玄英 疏:“迷执日久,惑心已成,虽有 大禹 神人,亦不令其解悟。” 金 王渥 《三门津》诗:“ 大河 三门 险, 神禹 万世功。” 明 高启 《石射堋》诗:“疑是 神禹 治水时,来教鬼射降妖精。” 胡小石 《犊儿矶水府寺宿》诗:“ 神禹 昔驱水,鸿濛万灵奔。”

惜阴

珍惜时间。 唐 杨发 《太阳合朔不亏赋》:“遂使皆仰之人,既无虞於薄蚀;惜阴之士,咸有望於再中。”参见“ 惜寸阴 ”。

大舜

对 舜 的尊称。《孟子·公孙丑上》:“ 大舜 有大焉,善与人同,捨己从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大舜 云:‘书用识哉!’所以记时事也。”《晋书·乐志下》:“继 大舜 ,佐 陶唐 ,讚 武 文 ,建帝纲。”

南面

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南,故代称帝位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易·说卦》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庄子·盗跖》

南面召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无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得不

能不;岂不。《史记·秦本纪》“伐 南山 大梓” 司马贞 索隐引《录异传》:“ 秦 若使人被髮,以朱丝绕树伐汝,汝得不困耶?”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志忠 晚乃谬计耳,其初立朝,得不为贤相乎?”《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 司马懿 所擒乎?”

忸怩

形容羞愧或不大方的样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