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瓛王圭母郭氏义节记

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题王瓛王圭母郭氏义节记原文

老儒致聘女师儒,二十言归四十夫。
令弟阶庭骈两玉,贤郎门户俨双珠。
摽梅迨吉年虽浅,泛柏维仪志不逾。
冠帔笏袍相照映,称觞真可画成图。

诗词问答

问:题王瓛王圭母郭氏义节记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题王瓛王圭母郭氏义节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老儒

旧谓年老的学人。 晋 挚虞 《答杜预书》:“变制通理,垂典将来,何必附之于古,钦以旧义,使老儒致争哉!” 唐 牟融 《寄周韶州》诗:“十年学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嘉兴 人 闻人茂德 ,名 滋 ,老儒也。”

致聘

(1).送交定亲礼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 吴郡 太守 张公直 ,自守徵还,道由 庐山 。子女观祠,婢指女戏妃像人。其妻夜梦致聘。”

(2).征聘。《旧唐书·令狐楚传》:“ 桂管 观察使 王拱 爱其才,欲以礼辟召,惧 楚 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

师儒

(1).古代指教官或学官。《周礼·地官·大司徒》:“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 郑玄 注:“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 宋 叶适 《送陈彦群》诗:“大郡得师儒,高文兴孝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郧变》:“自为疏逼 李 上之朝,委罪文吏及师儒,曲为诸弁卒解释。”

(2).指儒者、经师。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殊不知国子太学博士、正録、武学博士、教諭,皆师儒之清选也。”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三代相属,师儒讲授,用能出言成章,苟非专门,谓为鄙野,而后文章之道,褒然学术。”

言归

(1).回归。言,助词。《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一说为我归。 毛 传:“言,我也。”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四·玄奘》:“ 奘 少离桑梓,白首言归,访问亲故,零落殆尽。” 清 万寿祺 《答武进刘十》诗:“乱瘼何畤已?言归耕墓田。” 清 方文 《舟次三山》诗:“泊泊岁将暮,言归尚未能。”

(2).《诗·周南·葛覃》有“言告言归”之句,因以“言归”指《诗·葛覃》篇。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放队》:“羽觴湛湛,方陈《既醉》之诗,鼉鼓渊渊,復奏‘言归’之曲。”

十夫

(1).十人。《书·大诰》:“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寧武图功。”《吴子·论将》:“路狭道险,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过,是谓地机。”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譬如有人,虽有十夫之力,自朝及夕,常自大呼跳跃,初虽可畏,其势不久必自委顿,乘其力衰,三尺童子,可使制其死命。”

(2).千亩田。古代井田制,一夫受田百亩,故以“夫”借指百亩田。《周礼·地官·遂人》:“十夫有沟,沟上有畛。” 郑玄 注:“十夫,二邻之田。” 孙诒让 正义:“五家为邻,二邻为联,则有十家。”

令弟

尊称对方的弟弟

阶庭

台阶前的庭院。《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后卒无患”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昔 高宗 之鼎,非雉所雊, 殷 之阶庭,非木所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语言》:“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阶庭耳。”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三槐正位,人瞻衮绣之荣;双桂联芳,天发阶庭之秀。”

贤郎

对他人儿子的美称。《太平广记》卷一一八引 唐 李亢 《独异志·严泰》:“其夕,有乌衣五十人,扣 泰 门,谓其父母曰:‘贤郎附钱五千,可领之。’” 元 黄溍 《次韵题庐陵解君行卷》:“贤郎亦復事舒阔,吐辞歷落正不葩。”《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见他那上司平日如此如此,更兼他那位贤郎又是如此如此,任他那上司百般的牢笼,这事他絶不吐口应许。”

门户

(1) 房屋的出入口

门户开放

填塞门户。——《聊斋志异·促织》

门户千万。——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派别,宗派

门户之见

(3) 门第

门户相当

(4) 家;人家

兄弟分居,自立门户

双珠

一对珍珠。比喻以风姿或才华见称的兄弟二人。 汉 孔融 《与韦休甫书》之二:“前日 元将 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昨日 仲将 又来,懿性真实,文敏篤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 唐 张说 《赠工部尚书冯公挽歌》之一:“贵门传万石,餘庆在双珠。” 金 雷渊 《刘御史云卿挽词》诗之一:“传家赖有双珠在,不尔如何慰士林。” 清 王晫 《今世说·赏誉》:“ 吴门 之有 永叔 兄弟,犹 建安 之有二 丁 , 平原 之有二 陆 ,时人号称双珠。”

摽梅

《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助词。摽梅,谓梅子成熟而落下。后以“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年龄。《南齐书·海陵王纪》:“督劝婚嫁,宜严更申明,必使禽币以时,摽梅息怨。” 唐 郑世翼 《看新婚》诗:“初笄梦桃李,新妆应摽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见尘壁仿佛有字迹,拂拭諦视,乃细楷书二絶句……不知是谁家娇女,寄感摽梅。”

迨吉

语本《诗·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毛 传:“吉,善也。” 郑玄 笺:“迨,及也。求女之当嫁者之众士,宜及其善时。善时,谓年二十。”后因以“迨吉”谓嫁娶及时,婚姻美满。 清 蒲松龄 《八月廿六日为沉德符订吉小启》:“桂闕蟾辉,值一岁长圆之月; 蓝桥 鹊渡,正百年迨吉之辰。”

冠帔

(1).古代妇女之服饰。冠,帽子。帔,披肩。 唐 韩愈 《华山女》诗:“洗粧拭面着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 宋 王巩 《闻见近录》:“一日,儿女婚嫁,遣中使问其姓氏,悉赐冠帔。” 明 归有光 《朱夫人郑氏六十寿序》:“ 朱夫人 以夫小宗伯之贵,荣受冠帔。”

(2).泛指道士的服装。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竭忠》:“﹝ 竭忠 ﹞於 太子陵 东石穴中格杀数虎。或金简玉籙洎冠帔,或人之髮骨甚多,斯皆所谓每年得仙道士也。”

(3).借指道士。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磻叟 衣冠子弟,不愿在冠帔,颇思理一邑以自效耳。”

照映

照耀映射

八角楼上的灯光,照映着密密的竹林

称觞

举杯祝酒。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之九:“降席连緌,称觴接武。” 唐 马怀素 《饯唐永昌》诗:“闻君出宰 洛阳 隅,宾友称觴饯路衢。” 宋 王安石 《次韵王禹玉平戎庆捷》:“称觴别殿传新曲,衔璧寧王按旧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回目:“试乡科文闈放榜,上母寿戏綵称觴。”参见“ 称觴上寿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