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二日寒昭亭神

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代

十一月十二日寒昭亭神原文

冷雨凝雪未成雪,潭空鱼寒归石穴。
长篙扣穴倩鲤鱼,寄信山头来奠设。
鱼传水鸟飞上山,山木槎槎乾吹咽。
旋灰起角巫鼓鸣,漆俎铜盘颤牲血。
瑟琶嘈嘈神降言,福汝佑汝无灾蘖。
西向啐饮东向回,溪心却望山崔嵬。

诗词问答

问:十一月十二日寒昭亭神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十一月十二日寒昭亭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冷雨

寒凉的雨。 唐 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诗:“阴风搅短日,冷雨澁不晴。” 宋 张元干 《次友人寒食书怀韵》之二:“冷雨吹花作寒食,三杯软饱且眠休。” 明 刘基 《蝶恋花》词:“冷雨凄风昏日昼,庭院幽幽,秋草沿墻秀。” 巴金 《卢骚与罗伯斯庇尔》:“但是在那些时候,只有冷雨打湿了我的头发,没有一个声音来打扰我。”

石穴

石洞。《后汉书·南蛮传·巴郡南郡蛮》:“ 巴氏 之子生於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劒於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晋书·五行志上》:“ 阳羡 山有石穴,长十餘丈。” 宋 梅尧臣 《两日苦风思江南》诗:“下窥石穴鱼,出入数十尾。”

鲤鱼

(1).鱼名。身体侧扁,背部苍黑色,腹部黄白色,嘴边有长短须各一对。肉味鲜美。生活在淡水中。 汉 焦赣 《易林·革之颐》:“ 尼父 孔丘 ,善钓鲤鱼。” 宋 陆游 《鲤鱼行》:“鲤鱼财三尺,浅水不覆脊。” 宋传恩 《绿水悠悠·罩鱼》:“这是一条鲤鱼,一条十多斤重的鲤鱼。”

(2).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鲤鱼”代称书信。 唐 元稹 《贻蜀·张校书元夫》诗:“劝君便是酬君爱,莫比寻常赠鲤鱼。” 清 谭嗣同 《寄人五绝》:“鲤鱼三十六,江上报秋书。”

(3).借指传递书信者。 唐 孟浩然 《送王大校书》诗:“尺书能不恡,时望鲤鱼传。” 唐 元稹 《苍溪县寄扬州兄弟》诗:“凭仗鲤鱼将远信,鴈回时节到 扬州 。” 元 萨都剌 《送王伯循御史》诗:“ 曲江 水发愿相忆,莫遣鲤鱼音信稀。”参见“ 鱼书 ”。

寄信

(1).递送书信。 唐 贾岛 《题朱庆馀所居》诗:“寄信船一隻,隔乡山万重。”《七侠五义》第五九回:“ 金 令又要托 包兴 寄信一封, 包兴 一一应允。”

(2).现代多通过邮局递送。 曹禺 《日出》第二幕:“这两天就没见着他个影子。打电话,寄信,我亲自去找他,他都是不在家。”

山头

(1) 山的顶部

(2) 山峰

(3) 比喻独占一方的宗派

拉山头

传水

谓计时器滴水。形容时光流逝。 唐 白居易 《待漏入閤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诗:“闇漏犹传水,明河渐下山。”

上山

(1) 爬山,进山

上山拾草

(2) 〈方〉∶指人死亡,埋葬

(3) 〈方〉∶蚕的上簇

谁也料得到这些“宝宝”上山前还得吃多少叶。——茅盾《春蚕》

山木

(1).山中的树木。《左传·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鱼盐蜃蛤,弗加於海。”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瞿溪山僧》诗:“钻燧断山木,掩岸墐万户。” 唐 白居易 《自题小草亭》诗:“土阶全垒块,山木半留皮。”

(2).古歌名。《文选·江淹<恨赋>》:“若乃 赵王 既虏,迁於房陵。” 李善 注引《淮南子》:“ 赵王 迁流 房陵 ,思故乡,作《山木》之呕,闻者莫不陨涕。” 清 钱谦益 《<梅村先生诗集>序》:“夫所谓不学而能者,《三侯》、《垓下》、《沧浪》、《山木》,如天鼓谷音,称心而衝口者是也。”参阅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十》。

槎槎

象声词。 宋 梅尧臣 《十一月十二日赛昭亭神》诗:“鱼传水鸟飞上山,山大槎槎乾吹咽。” 宋 唐庚 《昼寝效鲁直》诗:“须臾睡觉衙鼓挝,墻头暝雀声槎槎。”

起角

谓奏乐。角,五声之一。 宋 梅尧臣 《十一月十二日赛昭亭神》诗:“旋灰起角巫鼓鸣,漆俎铜盘颤牲血。”

巫鼓

犹妄说。巫,通“ 诬 ”。 汉 扬雄 《法言·君子》:“或曰:‘甚矣,传书之不果也。’曰:‘不果则不果矣,人以巫鼓。’” 李轨 注:“巫鼓,犹妄説也。妄説伤义,甚於不言。” 汪荣宝 义疏:“巫读为诬。诬鼓,谓诬妄鼓扇,言仅仅不实则亦已矣,又从而诬妄鼓扇焉,故其害为尤甚也。”

铜盘

(1).亦作“ 铜槃 ”。 商 至 战国 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 奉铜槃而跪进之。”《后汉书·左慈传》:“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中。” 宋 苏轼 《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鐘以为日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宣德铜盘》:“ 曾宾谷 方伯藏 宣德 铜盘,方径三寸五分,内刻御製《锦堂春》词。”

(2).即铜钹。《通典·乐四》:“铜鈸亦谓之铜盘,出西戎及南蛮。”参见“ 铜鈸 ”。

(3).指烛台。 唐 杜甫 《从事行赠严二别驾》:“铜盘烧蜡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 仇兆鳌 注:“铜盘,烛臺也。”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二:“金吾之威不能禁,铁柱倒塌铜盘倾。”

(4).见“ 铜盘重肉 ”。

銅槃:1.商 至 战国 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2.即铜钹。

嘈嘈

(1) 众声喧杂的样子

(2) 形容声音的粗重

大弦嘈嘈如急雨。——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

嘈嘈切切错杂乱

西向

见“ 西乡 ”。

啐饮

犹啐酒。 宋 梅尧臣 《十一月十二日赛昭亭神》诗:“琵琶嘈嘈神降言,福汝佑汝无灾蘖。西向啐饮东向迴,谿心却望山崔嵬。”《元史·祭祀志三》:“亚献再拜受爵,跪祭酒,遂啐饮。”

东向

亦作“ 东乡 ”。亦作“ 东向 ”。1.面向东。古代以东为上方、尊位。《逸周书·王会》:“善芳者,头若雄鸡,佩之令人不昧,皆东嚮。” 孔晁 注:“此东向列次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勃 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説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宋 司马光 《祔庙议》:“若 太祖 已正东嚮之位,则并三昭三穆为七世矣。”

(2).谓向东方进发。《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士卒皆 山 东人,跂而望归,及其锋东乡,可以争天下。”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齐锋东向,气高志远,似若无敌。”

见“ 东嚮 ”。

溪心

犹贪心。谓其如溪壑之难填。 明 唐顺之 《华三山墓表》:“诸富人率阴阳予夺,多其网络,以力争锥刀;其贵人父兄,或凭其气力,渔猎其人,饜其谿心。”

却望

亦作“却望”。回头远看。 唐 杜甫 《暂如临邑率尔成兴》诗:“暂游阻词伯,却望怀 青关 。” 唐 卢纶 《长安春望》诗:“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閒。”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女童队》:“龙楼却望,鼉鼓屡催,再拜天阶,相将好去。”

崔嵬

(1) 有石头的土山

慎事关门并早归,眼前恩爱隔崔嵬。——《 * 》

(2) 高大;高耸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仙峰巅险峻岭崔嵬。——《封神演义》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