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四首·其四

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拟古四首·其四原文

兔丝附朴樕,栖鸟云枯枝。

物情有如此,贱妾当何依。

君子恩已毕,膏沐为谁施。

衰贱焉足纪,乐哉新相知。

迟迟白日晚,百年谁能持。

弃捐勿复道,有酒斟酌之。

韬光日沈饮,忘此孤生悲。

诗词问答

问:拟古四首·其四的作者是谁?答:江源
问:拟古四首·其四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江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源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2. 朱文公

参考注释

兔丝

(1).植物名。即莬丝子。《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 高诱 注:“一名女萝也。”《文选·江淹<古离别>诗》:“兔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李善 注引《尔雅》:“女萝,兔丝也。”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2).喻妻室。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閒藤野蔓休缠也。俺自有正兔丝,亲瓜葛。” 明 屠隆 《昙花记·超度沉迷》:“託身在烟峦霞嶠,那管你风情月调,既撇却兔丝了,既撇却兔丝了,岂復惹閒花草!”

朴樕

亦作“朴遫”。1.丛木、小树。《诗·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毛 传:“朴樕,小木也。” 唐 刘禹锡 《琴曲歌辞·习鸢操》:“朴樕危巢向暮时,毰毸饱腹蹲枯枝。” 明 何景明 《栖凤亭》诗:“忆昨路经岭徼来,佳植全稀多朴遬。”

(2).喻浅陋、平庸。亦用为谦词。 唐 杜牧 《贺平党项表》:“臣僻左小郡,朴樕散材,空过流年,徒生圣代。” 章炳麟 《秦献记》:“ 青臣 朴樕,不足齿。”

(3).蓬勃茂盛貌。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东坡 至 儋耳 ,见野花夹道如芍药而小,红鲜可爱,朴樕丛生,土人云‘倒黏子花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槲实》:“朴樕者,婆娑、蓬然之貌。其树偃蹇,其叶芃芃故也。”

(4).犹朴素。 明 高攀龙 《家谱·内传》:“ 高 氏自 黄巖公 以前,朴遬农家,不习文采,殆有传之隐懿乎?”

栖鸟

(1).栖宿于树上的鸟。 晋 曹摅 《感旧诗》:“晨风集茂林,栖鸟去枯枝。”

(2).归鸟。 南朝 梁 何逊 《学古》诗之一:“日夕栖鸟远,浮云起新色。” 唐 杜甫 《春宿左省》诗:“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枯枝

干枯的树枝

物情

(1) 情理

物情世态

(2) 人情

(3) 人心

事多放滥,物情生怨

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贱妾

(1).位次低下的姬妾。《左传·宣公三年》:“ 郑文公 有贱妾曰 燕姞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凡是下婢贱妾,一旦得了宠,没有不撒娇撒痴的。”

(2).古代妇女谦称自己。《晏子春秋·谏下二》:“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清 蒋士铨 《香祖楼·觞芰》:“贱妾蒙老爷夫人这般恩意呵!”

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膏沐

(1).古代妇女润发的油脂。《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朱熹 集传:“膏,所以泽髮者;沐,涤首去垢也。”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妃妾之家,膏沐之遗,岁得再通。” 清 曹寅 《归舟和培山见答韵》:“ 楚 妃屏膏沐, 越 女乱粧靚。”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粗人”》:“她本有‘膏沐’,头发油光,只因老爷出征,这才懒得梳洗,随随便便了。”

(2).借喻德政或恩泽。《楚辞·王逸<九思·悯上>》:“思灵泽兮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原注:“灵泽,天之膏沐也,盖喻德政。” 明 吾邱瑞 《运甓记·手板击凤》:“都督,我频年受膏沐,今日分辞往丹瀆,惧才疎力薄,有孤覆育。”

(1).洗沐;润泽。 唐 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日出雾露餘,青松如膏沐。”集注引 孙汝听 曰:“如膏沐者,言雾露之餘,松柏皆如洗沐也。” 宋 范成大 《衡永之间山路艰涩》诗:“晚来出前冈,路坦亭堠促;将士走相贺,喜色如膏沐。” 清 杜岕 《九日荔轩招泛虎丘观穫》诗:“是日值微雨,千林尽膏沐。”

(2).谓施惠。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祠堂所有,輒分之以恤孤寡,兴教育,足以膏沐族人。”

衰贱

(1).衰落卑贱。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范伯传》:“昔者 范蠡 其始居 楚 ,曰 范伯 ,自谓衰贱,未尝世禄,故自菲薄。” 南朝 宋 鲍照 《从拜陵登京岘》诗:“衰贱谢远愿,疲老还旧邦。”

(2).姿色衰减。 晋 陆云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佳丽良可美,衰贱焉足纪。” 唐 李白 《去妇词》之二:“物情恶衰贱,新宠方妍好。”

相知

(1) 互相了解,知心

(2) 互相知心的朋友

与三四个相知方才吃得数杯,则听得街上闹炒炒。——《京本通俗小说》

迟迟

(1) 行动比必要的或有时是想象的更为缓慢,久久不能完成

迟迟得不到结果

(2) 迟缓;拖延时间

迟迟才作出判决

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弃捐

(1).抛弃;废置。《战国策·秦策五》:“子曰:‘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於诵。’”《淮南子·览冥训》:“弃捐 五帝 之恩刑,推厥 三王 之法籍。” 唐 胡适 《行路难》诗之一:“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所谓圣明之主者,亦非远于人情者也,果能敝屣其黄屋,而弃捐所有以利汉人邪?”

(2).特指士人不遇于时或妇女被丈夫遗弃。 汉 刘向 《<战国策>序》:“当此之时……重约结誓,以守其国,故 孟子 、 孙卿 儒术之士,弃捐於世;而游説权谋之徒,见贵於俗。” 唐 张籍 《离妇》诗:“十载来夫家,闺门无瑕疵……念君终弃捐,谁能强在兹。” 唐 吴筠 《览古》诗之七:“ 鲁侯 祈政术, 尼父 从弃捐。 汉 主思英才, 贾生 被排迁。” 宋 陈师道 《贺许州梁资政书》:“某向以不虞之名,误被非常之举,间缘罪戾,自取弃捐。” 明 何景明 《东门赋》:“念我与君,少小结髮,何言中路,弃捐决别。”《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命之不辰,风尘困瘁,再得脱离,又遭弃捐。” 清 吴伟业 《赠陆生》诗:“京华浪跡非长计,卖药求名总游戏。习俗谁容我弃捐,才名苦受人招致。”

(3).人死的婉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唐 李翱 《右仆射杨公墓志》:“公生六年,太保弃捐;未及成童, 虢国 又终。” 明 宋濂 《故封承事郎给事中王府君墓版文》:“予生髮未燥,先公弃捐,一念及兹,肝胆为之拆裂。” 清 赵翼 《哭刘瀛坡总戎》诗:“如此相知忍弃捐,身骑箕尾竟登仙。”

复道

高楼间或山岩险要处架空的通道: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有酒

谓喝醉酒。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你且住者,今日有酒也, 红娘 扶将哥哥去书房中歇息,到明日咱别有话説。”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 李 顺,你有酒了,你歇息咱。”《 * 词话》第四三回:“ 月娘 见他有酒了,打发他脱了衣裳,只教 李瓶儿 与他磕了头。”

斟酌

(1) 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矣。——《国语·周语上》

再三斟酌

(2) 往杯盏里倒酒供饮用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陶潜《移居》

独自斟酌

韬光

(1).敛藏光采。 汉 孔融 《离合作郡姓名字诗》:“玟璇隐曜,美玉韜光。” 唐 韩偓 《元夜即席》诗:“桂兔韜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

(2).比喻隐藏声名才华。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圣人韜光,贤人遯世。”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学 子陵 遁跡在 严滩 ,似 吕望 韜光在 渭川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韜光里巷,处之怡然。”

(3). 唐 代名僧, 蜀 人,能诗,住 杭州 灵隐寺 ,与郡守 白居易 为诗友。 穆宗 长庆 年间,于 灵隐山 西北 巢枸坞 筑寺,后人名之 韬光寺 ,亦省称 韬光 。 清 周準 《宿灵隐寺梵香阁晓起眺望》诗:“行当访 韜光 ,直上松云顶。” 张昭汉 《绝句十二首和先君韵》之四:“竹杖芒鞋任所适,朝游 灵隐 暮 韜光 。”

沈饮

亦作“沉饮”。谓大量喝酒。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刘参军》:“韜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更客 任城 ,与 孔巢父 、 韩準 、 裴政 、 张叔明 、 陶沔 居 徂徠山 ,日沉饮。” 清 曹寅 《醉中书赠存存道者》诗:“浊醪竟沉饮,随意饱蔬蕨。”

孤生

(1).孤陋的人。常用为自谦之词。《后汉书·周荣传》:“ 荣 曰:‘ 荣 江 淮 孤生……今復得备宰士,纵为 竇氏 所害,诚所甘心。’”《新唐书·王缙传》:“尹(京兆尹 黎干 ),南方之孤生,安晓朝庭事?”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前时宠示第三文字,极切当,颇为孤生之助。” 清 姚莹 《朝议大夫从祖惜抱先生行状》:“世之孤生,徒抱俗儒讲説,举 唐 宋 以来传注,屏弃不观。”

(2).孤独的人。 唐 王维 《酬诸公见过》诗:“嗟余未丧,哀此孤生。” 唐 柳宗元 《南涧中题》诗:“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清 顾炎武 《七十二弟人》诗:“乱国谁知尔,孤生且辟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