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本斋尚书

作者:牟巘五 朝代:宋代

挽陈本斋尚书原文

天俾公多寿,人知道不孤。
超然一室内,不与万波俱。
甲子机关报诗稿,烝尝旧布襦。
何妨传遗老,文字照龟趺。

诗词问答

问:挽陈本斋尚书的作者是谁?答:牟巘五
问:挽陈本斋尚书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牟巘五的名句有哪些?答:牟巘五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多寿

(1).长寿。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

(2).旧时常以“多福”、“多寿”、“多男”作祝颂之词。参见“ 三多 ”。

知道

(1) 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管子》

(2) 认识道路

今得遣归,既不知道,不能独行,为我得一伴否?——晋· 干宝《搜神记》

(3) 晓得,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

知道了发生过的情况

不孤

(1).古时幼年丧父为孤,孤子受到长辈父亲般的照顾称为不孤。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二十:“ 康节 先公既捐馆,二 程 先生于 伯温 有不孤之意,所以教载甚厚。”

(2).不孤单,不单独。《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 沉兼士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序》:“今读此编,深幸吾道之不孤。”

超然

(1) 超脱世俗

历史家所必需的超然态度

(2) 怅惘的样子

超然不对

室内

一所建筑物的内部

室内装修

室内音乐

不与

不赞成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甲子

(1) 干支纪年或记岁数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称一个甲子,共六十年

(2) 岁月,年岁

机关报

报纸的一种,由国家、政党或群众组织出版发行

诗稿

亦作“ 诗藳 ”。1.诗的稿子;诗作。 唐 姚合 《送喻凫校书归毘陵》诗:“主人庭叶黑,诗稿更谁书。” 宋 苏轼 《与赵德麟书》之五:“三日臂痛,今日幸减,録旧诗一篇奉呈。闻公亦欲借示诗稿,幸付去人。”一本作“ 诗藳 ”。 元 王恽 《为王朝显赠梁邦杰兼简郝劝农》诗:“诗藳不须询几束,溪声山色揔关情。” 丁玲 《与日本朋友叙旧》:“可惜的是诗稿现在哪里呢?”

(2).诗集的专称。如 宋 陆游 《剑南诗稿》; 清 魏源 《清夜斋诗稿》。

烝尝

本指秋冬二祭。后亦泛称祭祀。《诗·小雅·楚茨》:“絜尔牛羊,以往烝尝。” 郑玄 笺:“冬祭曰烝,秋祭曰尝。”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立庙旧邑,四时烝尝,欢哀承祀,其如祖襧。” 明 宋濂 《故秦母夫人金氏墓志铭》:“烝尝宾燕,悉中条序。”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宗法者,敬宗而严父,寝庙烝尝,以为大典。”

布襦

布制的短衣。《北史·萧宝夤传》:“﹝ 宝夤 ﹞脱本衣服,著乌布襦,腰繫千许钱,潜赴 江 畔。”《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 勛 解甲服布襦而遁,收散卒才及三千人。” 胡三省 注:“襦,短衣也。”

何妨

(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传遗

留传。《墨子·天志中》:“又书其事於竹帛,铸之金石,琢之盘盂,传遗后世子孙。”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龟趺

碑下的龟形石座。 唐 刘禹锡 《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螭首龟趺,德辉是纪。” 宋 苏轼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龟趺入坐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明 王三聘 《古今事物考·丧礼·碑碣》:“ 唐 葬令,五品以上,螭首龟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