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作者:曹伯启 朝代:元代

鹊桥仙原文

牛毛胥役,蝇头文字。终日疲神役志。何人昆顶坐垂钩,应笑我、徒能鄙事。
起家寒士,从师夫子。不识苍头阍寺。夜郎旋辔又平城,只把做、槐安梦里。

诗词问答

问:鹊桥仙的作者是谁?答:曹伯启
问:鹊桥仙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鹊桥仙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曹伯启的名句有哪些?答:曹伯启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牛毛

牛身上的毛。形容细而稠密

牛毛细雨

胥役

同来服役。《逸周书·度训》:“力竟任壮、养老、长幼,有报,民是以胥役也。”

胥吏与差役。《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司市官不敢怠慢,引著一班胥役,一面晓諭,一面巡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此胥役託词取钱耳。” 章炳麟 《訄书·定律》:“其在胥役,则借一人之力,骫更文法,以罗织人罪,其戕贼下民,百倍於士卒。”

蝇头

(1).指像苍蝇头那样小的字。 唐 吴融 《倒次元韵》:“鱼子封牋短,蝇头学字真。” 宋 陆游 《读书》诗之二:“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自注:“时方读小本《通鑑》。” 明 陆采 《明珠记·拆书》:“书看罢,恨转深,蝇头一纸写细心,指望再同欢。”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张文和之才》:“然其才干实出於众,凡其所平章政事及召对诸语,归家时,灯下蝇头书於秘册,不遗一字。”

(2).比喻微小的名利。 宋 周紫芝 《醉落魄》词:“如今始信从前错,为个蝇头,轻负青山约。” 明 张景 《飞丸记·客途感慨》:“为衣食蝇头,一似吞鉤吞线,那望前程路远。”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胆智·陈星卿》:“村有寡妇,屋数间,田百餘亩,有子方在抱,姪欺之,阴献其产于势家子,得蝇头遁去。” 太平天囯 杨秀清 萧朝贵 《奉天讨胡檄》:“我 中国 不能犂其窟而锄其穴, * 其诡谋,受其凌辱,听其吓诈;甚至庸恶陋劣,贪图蝇头,拜跪于狐羣狗党之中。”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终日

从早到晚

终日忙忙碌碌

终日而思。——《荀子·劝学》

役志

用心。《书·洛诰》:“惟不役志于享。”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不役志於禄利,故害而不能加也。” 明 方孝孺 《殷浩》:“ 东汉 尚风节,故士多能自重,而不役志於利禄。”

垂钩

(1).犹垂钓。 唐 李沛 《四水合流》诗:“羡鱼犹未已,临水欲垂鉤。” 清 顾炎武 《江上》诗之二:“江风吹回波,垂鉤鱼不上。”

(2).谓木不揉治而自圆曲。古代常附会为太平的祥瑞。《礼记·礼运》“山出器车” 唐 孔颖达 疏:“《礼纬斗威仪》云:‘其政大平,山车垂鉤。’注云:‘山车,自然之车。垂鉤,不揉治而自圆曲。’”

鄙事

(1).鄙人之事。旧多指各种技艺与耕种等体力劳动。《论语·子罕》:“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故多能为鄙人之事。” 宋 黄庭坚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小心学忠孝,鄙事能壠亩。”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三章:“皆熟悉工艺,多能鄙事。”

(2).指鄙俗琐细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梁 世有 庾晏婴 、 祖孙登 ,连古人姓为名字,亦鄙事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 孔父 截翦浮词,裁成《雅》、《誥》,去其鄙事,直云惭德。”《二刻拍案惊奇》卷七:“然如此鄙事,不知大人何以知而问及?”

起家

创业

他白手起家,如今已是亿万富翁

寒士

(1)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贫困的人

从师

跟随师傅学习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韩愈《师说》

从师习艺

夫子

(1)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4) 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5) 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苍头

(1).指以青巾裹头的军队。《战国策·魏策一》:“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餘万,苍头二千万。”《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 婴 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苍头特起,言与众异也。苍头,谓士卒皁巾,若赤眉、青领,以相别也。” 清 赵翼 《拟老杜诸将》诗:“萑苻未扫一年迟,特起苍头又几支。”

(2).指奴仆。《汉书·鲍宣传》:“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 汉 名奴为苍头,非纯黑,以别於良人也。” 前蜀 贯休 《少年行》:“却捉苍头奴,玉鞭打一百。”《老残游记》第九回:“话言未了,苍头送上茶来。”

(3).言头发斑白。指年老的人。 唐 王维 《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苍头老将,持 汉 节以临戎;白面书生,坐胡床而破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苍头稚子毕集,祖送出村。”

阍寺

(1).阍人和寺人。古代宫中掌管门禁的官。《易·说卦》:“为果蓏,为閽寺。” 李鼎祚 集解引 宋衷 曰:“閽人主门,寺人主巷,艮为止,此职皆掌禁止者也。”《礼记·内则》:“深宫固门,閽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 郑玄 注:“閽,掌守中门之禁也;寺,掌内人之禁令也。”

(2).指宦官。 汉 班固 《西都赋》:“虎賁赘衣,阉尹閽寺,陛戟百重,各有攸司。”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古谓之閽寺,即今之中使也。”《明史·邹智传》:“又闻 高皇帝 制,閽寺惟给扫除,不及以政。”

(3).豪贵之家的守门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失教之家,閽寺无礼。或以主君寝食嗔怒,拒客未通, 江 南深以为耻。”

夜郎

中国古族名和古国名。战国至汉时主要分布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及云南东北部、四川南部。经营农业。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汉武帝时,大臣唐蒙上书武帝修治夜郎道路,用夜郎精兵征服南越,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破南越后置牂牁郡,封夜郎侯为王,授王印

夜郎滇池。——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旋辔

回马。 元 阎复 《驸兵高唐忠释王碑》:“边尘不清, 汉 不旋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 满答尔 ﹞突挺然而起,以杻击 印 仆马下,即旋轡驰入戈壁去。”

把做

当做。 宋 郑域 《念奴娇·戊午生日作》词:“嗟来咄去,被天公、把做小儿调戏。” 宋 张枢 《南歌子》词:“琵琶可是不堪听,无奈愁人把做、断肠声。”

槐安梦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载, 淳于棼 饮酒古槐树下,醉后入梦,见一城楼题 大槐安国 。 槐安 国王招其为驸马,任 南柯 太守三十年,享尽富贵荣华。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南枝又有一 * ,即梦中的 槐安国 和 南柯郡 。后因用“槐安梦”比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 宋 陆游 《秋晚》诗:“幻境 槐安 梦,危机 竹节 滩。” 金 路铎 《汴梁公廨西楼》诗之二:“薄宦 槐安 梦,浮名剑首炊。” 清 赵翼 《一枕》诗:“一枕 槐安 梦已捐,此身何处不翛然。”亦省作“ 槐梦 ”。 宋 虞俦 《再和以莲心茶送巩使君小诗将之》:“竹轩旋碾香尘散,槐梦初回齿颊甜。”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 钱堉 ﹞尝爱 虎邱 之胜,筑生壙於后山,左右俱植梅花,自题其墓柱曰:‘槐梦醒时成大觉,梅花香里证无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