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寗寺丞惠希夷罇

作者:邵雍 朝代:宋代

谢寗寺丞惠希夷罇原文

仙掌峰峦峭不收,希夷去后遂无俦。
能斟时事高抬头,善酌人情略拨头。
画虎不成心尚在,悲麟无应泪横流。
悟来不必多言语,赢得清闲第一筹。

诗词问答

问:谢寗寺丞惠希夷罇的作者是谁?答:邵雍
问:谢寗寺丞惠希夷罇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邵雍的名句有哪些?答:邵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仙掌

(1). 汉武帝 为求仙,在 建章宫 神明台 上造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后称承露金人为仙掌。 汉 张衡 《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唐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日色纔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袞龙浮。” 唐 杜牧 《早雁》诗:“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 灯暗数声来。”参阅《三辅黄图·建章宫》。

(2). 华山 仙人掌峰 的省称。 明 刘基 《徐资深华山图》诗:“ 华岳 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开 仙掌 。” 明 何景明 《华州作柬桑汝公》诗:“乘兴欲攀 仙掌 去。”参见“ 仙人掌 ”。

(3). 唐 代一度改 华州 为 仙掌 ,后遂称 华州 及 华阴县 为 仙掌 。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志·华州》:“﹝ 华阴县 ﹞ 垂拱 元年改曰 仙掌 ,寻復旧名。” 唐 姚合 《送裴中丞赴华州》诗:“自无 仙掌 分,非是圣心偏。”原注:“去年曾梦除 华州 刺史。” 唐 无可 《寄华州马戴》诗:“水寒 仙掌 路,山远 华阳 人。”

(4).地名。即仙人掌。 清 王士禛 《真州绝句》之五:“残月晓风 仙掌 路,何人为弔 柳屯田 。”详“ 仙人掌 ”。

峰峦

连绵的山峰

峰峦起伏

峰峦重叠

希夷

(1).《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 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 唐 权德舆 《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诗:“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臣闻上圣玄邈,独超乎希夷;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 唐 钱起 《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诗:“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 。”

(3).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北史·序传·李行之》:“年将六纪,官歷四朝,道协希夷,事忘可否。” 唐 白居易 《病中宴坐》诗:“外安支离体,中养希夷心。”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之一:“宵旰三星纪,希夷十闰年。”

(4).指道家、道士。 唐 元稹 《周先生》诗:“希夷 周先生 ,烧香调琴心。” 明 高启 《与王隐君宿贞宁守道馆》诗:“愿从希夷游,稽首青牛翁。” 清 高孝本 《登华山》诗:“希夷云际卧,毛女树边逢。”

去后

以后。 明 朱权 《荆钗记·启媒》:“昨闻故人 王景春 之子,堂试魁名,去后必有好处。”《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世人只知眼前贵贱,那知去后的日长日短。”

无俦

没有能够与之相比。 汉 蔡邕 《弹棋赋》:“不迟不疾,如行如留,放一敝六,功无与儔。”《艺文类聚》卷七四引 三国 魏 曹丕 《弹棋赋》:“惟弹棊之嘉巧,邈超絶其无儔。” 唐 任公叔 《通天台赋》:“磴道邈以特立,通天赫其无儔。”

时事

当代的事情,特指近期的国内大事

时事综述

高抬

(1).往上举。参见“ 高抬贵手 ”。

(2).抬举,因看重而称赞或提拔。 老舍 《茶馆》第三幕:“我?您太高抬我啦!” 曲波 《林海雪原》二十:“嗯?投奔 蝴蝶迷 和 郑三炮 高抬你了吗?”

(3).无道理地提高(物价等)。 茅盾 《林家铺子》:“他还恐怕那‘钱猢狲’知道他是急用,要趁火打劫,高抬利息。”如:高抬物价。

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

(2) 情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恩惠,情谊

做个人情

(4) 赠品、礼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红楼梦》

拨头

唐 代一种戴假面具的乐舞,来自西域。又名拔头、钵头。《文献通考·乐二十》:“拨头,出西域,胡人为猛兽所噬,其子求兽杀之,为此舞以象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另一种带假面具的乐舞拨头,也自西域流传于 长安 ,并且自 长安 传入 日本 。”

画虎不成

“画虎不成反类狗”的略语。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萧子云 改易字体, 邵陵王 颇行伪字;朝野翕然,以为楷式,画虎不成,多所伤败。”《封神演义》第七六回:“此虽是你弟兄二人忠肝义胆,我岂不喜,只恐画虎不成,终无补於实用,徒死无益耳。” 清 陆时化 《书画说铃》六:“有临摹而妙者,若合符节也。有临摹而拙者,画虎不成也。”

心尚

心志;襟怀。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遥。”

横流

(1).形容涕泪交流。《楚辞·九歌·湘君》:“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惻。” 王逸 注:“内自悲伤,涕泣横流。” 晋 潘岳 《寡妇赋》:“哀鬱结兮交集,泪横流兮滂沱。” 徐迟 《牡丹》:“ 老牡丹花 和 小牡丹花 的重逢极为动人。不仅师徒两人涕泪横流,就是他们旁边的人也噙着泪珠。”

(2).充盈,遍布。《文选·司马迁<封禅文>》:“协气横流,武节猋逝。” 李善 注:“横流,多也。” 三国 魏 曹植 《改封陈王谢恩章》:“臣既弊陋,守国无效,自分削黜,以彰众诫。不意天恩滂霈,润泽横流,猥蒙加封。”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訞学已为今日患,后三十年横流,其患有不可胜言者。”

(1).大水不循道而泛滥。《孟子·滕文公上》:“当 尧 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 汉 孔融 《荐祢衡表》:“洪水横流,帝思俾乂。” 宋 苏轼 《奏论八丈沟不可开状》:“但遇 淮水 涨溢, 潁河 下口壅遏不行,则皆横流为害。” 清 曾灿 《舟次》诗:“一叶信如此,横流何处安。”

(2).比喻动乱,灾祸。《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二》:“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万邦咸震慑,横流赖君子。” 李善 注引 谢灵运 《山居赋》自注:“余祖车骑,建大功, 淮 肥 左右,得免横流之祸。” 唐 王维 《谢除太子中允表》:“孝德动天,圣功冠古。復宗社於坠地,救涂炭於横流。” 宋 叶适 《故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甫一再传,天下横流,至於父子兄弟不能相保。” 闻一多 《给梁实秋》:“因为我们若要抵抗横流,非同别人协力不可。”

(3).放纵恣肆。 宋 朱熹 《答林择之》:“人欲横流,天理几灭。今而思之,怛然震悚。”

不必

无须,不一定,没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唐·韩愈《师说》

多言

(1).犹言好讲闲话;多说。《诗·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 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世 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 阎乐 曰:‘臣受命於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 二世 * 。” 宋 王安石 《不诂自明》:“ 仓頡 造书,不詁自明。于乎多言,只误后生。” 明 陈子龙 《病鹦鹉》诗:“多言老更甚,解梦病增疑。”《儒林外史》第二四回:“ 石老鼠 听见这话,方才不敢多言了。”

(2).犹常说。《朱子语类》卷八:“人多言为事所夺,有妨讲学。此为不能使舡,嫌溪曲者也。”

赢得

获得

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赢得独立

清闲

摆脱工作或摆脱精神集中的状态或事实

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