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并许观灯火·其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积玉平田复远岑,占农共慰劭农心。

可知逾日犹称节,即看铺云又作阴。

调鼎盐梅思说命,鸣钧角徵叶韶音。

楼西景倍常年好,胜赏应同翰墨林。

诗词问答

问:《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并许观灯火·其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六十

参考注释

积玉

指精华所聚。《晋书·陆机传》:“ 葛洪 著书,称:‘ 机 文犹 玄圃 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

远岑

远处的山。 南唐 李中 《献徐舍人》诗:“下直无他事,开门对远岑。” 宋 黄庶 《次韵和子仪问蝉》:“清风转餘声,香若下远岑。”

劭农

劝农。鼓励农业生产。 宋 梅尧臣 《送刘郎中知广德军》诗:“劭农井田桑,科薅重锄斧。”《清史稿·礼志二》:“﹝ 乾隆 ﹞二十三年諭曰:‘吉亥耤亩,所重劭农。’”

可知

见“ 可知道 ”。

逾日

过一天;明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逾日,有妇人抱状,自言为亡者妻。”

调鼎

(1).烹调食物。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余见宰人叹曰:‘ 伊尹 与 易牙 同知调鼎,而有贤不肖之殊。’” 唐 刘禹锡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诗:“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左传》:‘ 晏子 曰:“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是古人调鼎用梅醢也。”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八:“《农桑通诀》曰:又一种泽蒜,可以香食。 吴 人调鼎,率多用此。”

(2).喻任宰相治理国家。语本《韩诗外传》卷七:“ 伊尹 ,故 有莘氏 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 汤 也。” 唐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元 萨都剌 《题光春卷上有萧滕王三学士赞》诗:“未经调鼎休惆悵,会见留酸到子孙。” 清 张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韵》:“自此期调鼎,无端怨失弓。”

(3).指治理国家的才能。 唐 皇甫冉 《彭祖井》诗:“闻道延年如玉液,欲将调鼎献明光。”

盐梅

(1).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梁书·处士传·庾詵》:“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 郭沫若 《创造十年》十三:“外来稿件不加减一下盐梅,它是不肯入口的。”

(2).调和;和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声得盐梅,响滑榆槿。” 宋 苏辙 《除冯京彰德军节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盐梅之德。”

(3).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唐 白居易 《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之二:“惯和麴蘖堪盛否?重用盐梅试洗看。”自注:“银匠洗银,多以盐花梅浆也。”

(4).白梅的异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梅》。

西景

夕阳。亦喻暮年。 唐 于志宁 《崔敦礼碑》:“而东流难止,西景易沉。”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东隅诚已谢,西景惧难收。” 清 顾炎武 《与李湘北书》:“一旦祷北辰而不验,迴西景以无期,则缾罍之耻奚偿,风木之悲何及!”

常年

一般的年份

这儿小麦常年亩产五百斤

翰墨林

笔墨之林。比喻文章汇集之处,犹文坛。 晋 张协 《杂诗》之九:“游思竹素园,寄辞翰墨林。” 宋 陆游 《书叹》诗:“早得虚名翰墨林,谢归忽已岁时侵。” 陈寅恪 《昨闻琉璃厂书肆之业旧书者悉改业新书》诗:“而今举国皆沉醉,何处千秋翰墨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