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望蟾阁作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登望蟾阁作歌原文

湖阁三层弗恒登,登必天风拂襟袖。

朱明伏暑最炎朝,拾级乘凉正斯候。

扶栏未出曲折幽,已觉白汗辞肤腠。

绝顶心目为霍然,坚欲添衣忘夏昼。

九霄飒爽座间披,四面画图镜中斗。

水田绿云既叠鳞,荷浦红霞复错绣。

应接不暇合静观,两言蔽之曰明秀。

致此得失乃各半,欣以为愧过自首。

诗词问答

问:登望蟾阁作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登望蟾阁作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宥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四十

参考注释

天风

风。风行天空,故称。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波涛何飘扬,天风吹旛旂。”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赏春》:“好趁天风,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时古调》九:“天风吹,海浪流。满怀悲愤事,聊以寄箜篌。”

襟袖

(1).衣襟衣袖。亦借指胸怀。 南朝 宋 谢惠连 《白羽扇赞》:“挥之襟袖,以御炎热。” 唐 杜牧 《秋思》诗:“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宋 辛弃疾 《感皇恩·滁州寿范倅》词:“三山归路,明日天香襟袖。”

(2).犹领袖,比喻地位重要者。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夫《尚书》者,七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凡学者必先精此书,次览羣籍。”

朱明

(1).夏季。 尸子 《卷上》:“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汉书·礼乐志》:“朱明盛长,旉与万物。” 晋 潘岳 《射雉赋》:“於时青阳告谢,朱明肇授。” 唐 刘禹锡 《代谢端午赐物表》:“朱明仲月,端午佳辰。” 清 孙枝蔚 《惜夏》诗:“我饯朱明后,无衣暗自伤。”

(2).指立夏节。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节届朱明,晷钟丹陆。”《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朱明时节樱桃熟,卷帘嫩笋初成竹。” 元 柯丹邱 《荆钗记·绣房》:“宝篆香消,绣窗日永,又还节近朱明。”

(3).太阳。《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 王逸 注:“朱明,日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六六:“朱明不相见,奄昧独无侯。” 明 王世贞 《天门开》诗:“朱明曜以东起,纤阿迫以西垂。”

(4).指传说中的火神 祝融 。《淮南子·天文训》:“南方火也,其帝 炎帝 ,其佐 朱明 。” 高诱 注:“旧説云 祝融 。”

(5). 汉 郊祀歌名。《史记·乐书》:“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皞》,冬歌《玄冥》。”《后汉书·祭祀志中》:“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 祝融 ,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

(6).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七洞天,即“朱明辉真之洞天”。在 广东 罗浮山 。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 朱明洞 里得灵草,翩然放杖凌苍霞。”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之三:“ 罗浮 高万仞,下看 扶桑 卑。默坐 朱明洞 ,玉池自生肥。”

(7).指 明 朝。 明 朝皇帝姓 朱 ,故称。《花城》1981年第6期:“自从 成吉思汗 的孙子 忽必烈 定都 北京城 ,经过 蒙元 、 朱明 、 满清 ,七百多年。”

伏暑

指炎热的夏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喂养》:“若伏暑之鞍,又宜急卸。”

拾级

逐级登阶

拾级而上

乘凉

为避热而在阴凉处歇息

扶栏

扶手用的栏杆

曲折

(1) 弯曲

一条曲折的小路

(2) 委曲

巷道曲折

(3) 复杂的、不顺当的情节

这件事情里面还有不少曲折

(4) 违背自己本意的奉承

据经正对,无所曲折

白汗

因劳累、惶恐、紧张而流的汗;虚汗。《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鲍彪 注:“白汗,不缘暑而汗也。”《淮南子·修务训》:“此五圣者,天下之盛主,劳形尽虑,为民兴利除害而不懈。奉一爵酒,不知於色,挈一石之尊,则白汗交流。”《晋书·夏统传》:“ 统 勃然作色曰:‘……闻君之谈,不觉寒毛尽戴,白汗四匝。’”

肤腠

亦作“ 肤凑 ”。指肌肤。《陈书·世祖纪》:“念俾纳隍,载劳负扆,加以肤凑不适,摄卫有亏,比获微痊,思覃宽惠,可曲赦京师。”《楞严经》卷二:“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

绝顶

(1) 超群的;卓越的;极端的;异常的

聪明绝顶

(2) 最高级的;最高程度的

如此绝顶的漂亮

目为

看作。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 李侍郎 仲容 , 涛相 之后,吉德恬退,不与物校,时人目为‘ 李佛子 ’。” 孙犁 《秀露集·石子》:“唯一的消遣和爱好就是捡石子。时间长了,收藏丰富,有一段时间,居然被病友们目为专家。”

霍然

突然

焕然雾除,霍然云消。——司马相如《大人赋》

手电筒霍然一亮

病体霍然而愈

九霄

(1).天之极高处;高空。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诗:“ 巴 江暮雨连 三峡 , 剑 壁危梁上九霄。” 徐特立 《言立》诗:“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

(2).道家谓仙人居处。《文选·沉约<游沉道士馆>诗》:“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 张铣 注:“九霄,九天仙人所居处也。” 唐 李白 《明堂赋》:“比乎 崑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云。” 王琦 注:“按道书,九霄之名,谓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练霄、玄霄、縉霄也。一説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为九霄。” 宋 陆游 《长生观观月》诗:“独倚栏杆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处。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

(4).借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诗:“九霄偏眷顾,三事早提携。” 唐 黄滔 《敷水庐校书》诗:“九霄无詔下,何事近清尘?”

飒爽

豪迈的样子

英姿飒爽

四面

东、南、西、北四个方面,泛指周围

四面受敌

画图

图画(多用于比喻)

这些诗篇构成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多彩的画图

水田

有田埂、能种植水稻的田地

绿云

比喻女子黑而长的头发: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借指年轻女子:雪鬓苍苍配绿云。

错绣

色彩错杂的锦绣。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影带旂常,疑错绣之遥动。”

应接不暇

原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后多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

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唐·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静观

冷静地分析观察

冷眼静观

两言

三言两语。谓少量几句话。《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

明秀

(1).明净秀美。《晋书·王衍传》:“ 衍 字 夷甫 ,神情明秀,风姿详雅。”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括苍 山水明秀,人物如之。” 清 陈维崧 《庄椿岁·寿高阳李相国》词:“铜柱烟消,玉关雪霽,河山明秀。”

(2).优异。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将见 吉 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 清 朱彝尊 《迈陂塘·赠吴天章》词:“爱 莲洋 无多行卷,才华直恁明秀。纷纷日下柴车至,逸藻 吴郎 希有。”

得失

(1) 得到和失去;成功和失败

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2) 利弊;好处和坏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 杜甫《偶题》

各半

各得一半;各占一半

愤怒与畏惧各半

以为

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自首

(1) 自行投案,承认罪责

她劝他向警察自首

(2) 向敌人投降告密

老福,好好地想想吧!向敌人自首了,还算个中国人吗?—— 胡丹佛《把眼光放远一点》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