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汉书有感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读史汉书有感原文

两人促膝语,彼此不泄露。

所语竟谁传,而史以为据。

甚至惟一人,心迹隐未吐。

祇恐他或知,炳然乃传后。

发潜信赖史,纪讹亦屡屡。

尽信不如无,不求甚解悟。

此皆非常人,卓识有别具。

固远不逮迁,翻訾有抵捂。

后人复不逮,而更妄非固。

呜呼圣贤门,却成是非路。

诗词问答

问:读史汉书有感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读史汉书有感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一

2. 叶

参考注释

促膝

膝盖对着膝盖,指相对近坐

促膝之狭坐,交杯觞于咫尺。——《抱朴子·疾谬》

促膝谈心

彼此

对称词。指你我、双方,那个和这个

彼此错杂。——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军中之将,各有彼此。——《资治通鉴》

泄露

让人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

以为

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甚至

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

他们贡献出所有的精力,甚至最宝贵的生命。——《松树的风格》

报纸上有些字甚至连字典上也查不到

惟一

只有一个;仅仅一个

这是我惟一的选择

心迹

思想与行为;犹心事;心情

然乃

犹然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夫能通古今,别然不,然乃能服此也。” 汉 王充 《论衡·讲瑞》:“三年之后,然乃知之。”

发潜

(1).奋起于潜藏之中。 元 柳贯 《赠王玄翰》诗:“清观我故友,有子在穷阎。技富愈思蓄,时来当发潜。”

(2).揭发潜伏的坏人坏事。 明 李东阳 《明故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傅公墓志铭》:“纳忠闲邪,公在讲幄;发潜诛諛,公在史局。”

信赖

信任,依赖

屡屡

屡次;常常;再三

他写这篇回忆录的时候,屡屡搁笔沉思

屡屡回头望。——清· 袁枚《祭妹文》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不求甚解

(1)

原指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无贬义

好读书,不求甚解。——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

现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

常人

(1).守常道不变的人。《书·立政》:“继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 蔡 沉 集传:“常人,常德之人也。”

(2).平常的人。《庄子·人间世》:“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於故俗,学者溺於所闻。”《周书·韩盛传》:“ 德舆 姿貌魁杰,有异常人。” 唐 杜甫 《哀王孙》诗:“ 高帝 子孙尽隆準,龙种自与常人殊。”《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老爷乃万民之主,况又护持佛法,一念之诚,便与天地感通,岂是常人之可比。” 鲁迅 《华盖集·题记》:“这病痛的根柢就在我活在人间,又是一个常人,能够交着‘华盖运’。”

(3).固定的人。《周书·异域传上·高丽》:“是俗好淫,不以为愧,有游女者,夫无常人。”《旧唐书·西戎传·拂菻国》:“其王无常人,简贤者而立之。”

识有

互相亲爱。识,通“ 职 ”。《诗·王风·葛藟》“亦莫我有” 汉 郑玄 笺:“有,识有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识有,即相亲爱之谓。”

不逮

(1).不足之处;过错。《书·冏命》:“懋乃后德,交修不逮。” 孔 传:“勉汝君为德,更代修进其所不及。”《汉书·文帝纪》:“詔曰……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諫者,以匡朕之不逮。” 颜师古 注:“不逮者,意虑所不及。” 唐 韩愈 《进顺宗实录表状》:“史官 沉传师 等採事得於传闻,詮次不精,致有差错。圣明所鉴,毫髮无遗,恕臣不逮,重令刊正,今并添改讫。”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萃全国学者之能,日稽考於古人之所已知,推求乎今人之所不逮,翻陈出新,开世人无限之灵机。”

(2).比不上;不及。《书·周官》:“今予小子,祇勤于德,夙夜不逮。” 孔 传:“虽夙夜匪懈,不能及古人。”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由此观之,彼固不逮下愚。”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而况所在将吏,罢软凡庸,较之古人,万万不逮。” 臧克家 《京华练笔三十年》:“我自觉力有不逮,但勉力为之。”

抵捂

见“ 抵梧 ”。

后人

(1) 后代的人

后人复哀后人。——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

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3)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4) 子孙

(5) 后来的人,指新妇

不足迎后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呜呼

(1) 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2) 指人丧命

呜呼哀战

贤门

(1).贤良门第。 明 高濂 《玉簪记·重效》:“国士 潘安 ,贤门 孟光 ,芳姿玉立珪璋。”

(2).犹贤每。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廝罗响,贤门雅静,仔细説教听。” 钱南扬 校注:“贤,第二人称之敬辞,犹云君;门,同们或每;俱详《语辞匯释》。”

是非

(1) 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是非问题

(2) 口舌;纠纷

搬弄是非

(3) 评论;褒贬

不屑随人是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