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製恭谢南郊

作者:夏竦 朝代:宋代

奉和御製恭谢南郊原文

高真降佑开鸿业,哲后祈褫福下民。
靖馆斋心成钜典,嘉坛报贶奉严禋。
时遵夏历春当孟,礼宪周郊日在辛。
图籙先登符命顯,祖宗昭配孝思伸。
侍祠卿士衣缨列,随兆星辰俎豆陈。
穆穆苍灵潜扈跸,寥寥风伯豫清尘。
再登午陛虔诚达,三烛奔精美应臻。
万寿无疆增介祉,永蠲牲玉事神明。

诗词问答

问:奉和御製恭谢南郊的作者是谁?答:夏竦
问:奉和御製恭谢南郊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夏竦的名句有哪些?答:夏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高真

(1).道教的教义。《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一·唐太清宫乐章第三奏》:“元符传紫极,宝祚启高真。道德先垂裕,冲和已化淳。” 唐 吕岩 《满庭芳》词:“大道渊源,高真隐祕。” 宋 范仲淹 《滕子京以真箓相示因以赠之》诗:“金函祕宝籙,奉之如高真。”

(2).得道成仙的人。 前蜀 杜光庭 《贾璋醮青城丈人真君词》:“瑶宫璿闕,深秘於洞臺;翠壁丹崖,仰呀於云雾。高真之所栖息,上圣之所宴游。” 宋 罗烨 《醉翁谈录·裴航遇云英于蓝桥》:“ 航 问左右,言是小娘子之姊 云翘夫人 , 刘纲 天师之妻,已是高真,为 玉皇 女史。”

降佑

犹赐福。语出《汉书·哀帝纪》:“ 汉 兴二百载,历数开元。皇天降非材之佑, 汉 国再获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哀帝 自言不材,天降之佑。”佑,同“ 祐 ”。《宋史·乐志九》:“神宫有侐,明祀惟虔。歆诚降祐,於万斯年。”

鸿业

大业。多指王业。《汉书·成帝纪》:“朕承 太祖 鸿业,奉宗庙二十五年。” 唐玄宗 《并州置北都制》:“守宗社之大寳,恢中原之鸿业。”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若夫詔书之作,自 文 景 犹近质, 武帝 以后,时称《诗》《书》,润色鸿业,始为诗之流矣。”

哲后

贤明的君主。后,君主。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绸繆哲后,无妄惟时。”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虹霓掩天光,哲后起康济。” 明 屠隆 《綵毫记·颂诏云梦》:“自古哲后昌时,保世滋大,必资巖穴奇伟,光赞基隆。”

下民

百姓;人民。《诗·小雅·十月之交》:“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史记·循吏列传》:“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坐制礼法,束缚下民。”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天祐下民而作之君,岂使之自纵其欲哉!”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至于那些下民,他们有的是榆叶和海苔。”

斋心

祛除杂念,使心神凝寂。《列子·黄帝》:“退而閒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并序》:“有时沐肌濯髮,斋心整衣,屏妻孥,清枕簟,馨鑪以祝。”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你们两廊道众,斋心肃立;待我焚香打坐,闭目静观。”

钜典

朝廷 * 。 明 沉榜 《宛署杂记·铺舍》:“若合干衙门春秋上陵,重臣鉅典,孰以天下俭此錙銖!”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论失律丧师关鉅典,我虽总朝纲敢擅专?”《清史稿·文宗纪》:“ 杨健 係休致之员,乡贤鉅典,非可以捐纳得之。”

嘉坛

祭坛。《汉书·礼乐志》:“后皇嘉坛,立玄黄服,物发 冀州 ,兆蒙祉福。”《宋史·乐志十一》:“爰熙嘉坛,揭虔毖祀。鬱人沃盥,赞我祼事。”《宋史·乐志八》:“天宇四霽,嘉坛聿崇。”

报贶

见“ 报况 ”。

严禋

庄重地祭祀。 唐 魏徵 《享太庙乐章·舒和》:“严禋克配鸿基远,明德惟馨凤历昌。” 唐 李纾 《登歌奠币》诗:“尊祖奉宗,严禋大帝。”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始奉严禋,新开宝历。”

夏历

见“农历”

礼宪

礼仪和法令。《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飡壶也,不可以得之矣。”《后汉书·曹褒传》:“朝廷礼宪,宜时刊立。”

图籙

图谶符命之书。《后汉书·方术传序》:“故 王梁 、 孙咸 ,名应图籙,越登槐鼎之任。” 李贤 注:“ 光武 以赤伏符文,拜 梁 为大司空,又以讖文拜 孙咸 为大司马。”《旧唐书·儒学传下·柳冲》:“ 唐公 名应图籙,动以信义,豪杰响应,天所赞也。”

先登

(1).先于众人而登。《左传·隐公十一年》:“ 潁考叔 取 郑伯 之旗蝥弧以先登。”《韩非子·内储说上》:“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上宅。”《汉书·郦商传》:“从攻 长社 ,先登,赐爵封 信成君 。”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答王尚书送生口书》:“在此诸军,实增募勇,既壮尚书之节,又美先登之功。”《明史·戚继光传》:“ 继光 先登,左右军继之。”

(2).指先锋。《后汉书·段熲传》:“追讨南度 河 ,使军吏 田晏 、 夏育 募先登。”《三国志·吴志·丁奉传》:“ 秦 为先登,屯於 黎浆 ,力战有功,拜左将军。”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3).比喻出众的人才。 唐 柳宗元 《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相与称其文……咸推让为先登。”亦比喻优良的物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豌豆》:“豌豆种出西 胡 ,今北土甚多……百穀之中,最为先登。”

符命

(1).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汉书·扬雄传赞》:“ 莽 既以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欲絶其原以神前事。”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素狐玄玉,聿彰符命。”《新唐书·王世充传》:“上下篇与大王名协,明受符命,德被人间,为天子也。” 胡韫玉 《咏古》:“符命纷纷岂自诬,假皇家世忆 黄 虞 。”

(2).文体名称。内容为述说瑞应以颂帝王功德。《汉书·扬雄传赞》:“惟寂寞,自投阁;爰清静,作符命。”《旧唐书·后妃传上·韦庶人》:“兵部尚书 宗楚格 又讽补闕 赵延禧 表陈符命,以为十八代之符,请颁示天下,编诸史册。帝大悦,擢 延禧 为諫议大夫。”

祖宗

祖先

昭配

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 宋 苏辙 《西掖告词·张方平父》:“比缘昭配,许以侍祠。”

孝思

孝亲之思。《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毛 传:“则其先人也。” 郑玄 笺:“长我孝心之所思。所思者其维则三后之所行。子孙以顺祖考为孝。”《魏书·孝感传·赵琰》:“年餘耳顺,而孝思弥篤。”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谢赐筵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永怀先烈,务广孝思。”《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只你一点孝思,就是天地也感格的动了。”

侍祠

陪从祭祀。《史记·孝文本纪》:“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岁献祖宗之庙。”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王及列侯,岁时遣使诣京师,侍祠助祭也。”《后汉书·祭祀志下》:“东庙京兆尹侍祠,冠衣车服如太常祠陵庙之礼。”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慼见容色,泪落入俎。侍祠之臣,助我惻楚。”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上:“ 杜祁公 衍 以太子太师致仕 南京 , 仁宗 詔公归以侍祠。”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牛车》:“ 汉 韦玄成 以列侯侍祠,天雨淖,不驾駟马车,而骑至庙下。有司劾奏,削爵。则舍车而骑, 汉 已有禁矣。”

卿士

(1).指卿、大夫。后用以泛指官吏。《书·牧誓》:“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 孙星衍 疏:“大夫卿士不云卿大夫士,盖以此士,卿之属也。”《史记·宋微子世家》:“ 殷 既小大好草窃姦宄,卿士师师非度,皆有罪辜,乃无维获,小民乃并兴,相为敌讎。”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谋及卿士,谋及庶人,国疑则询,国迁则询,议郎博士,非西官也。”

(2). 周 王朝的执政者。总管王朝的政事。《诗·小雅·十月之交》:“ 皇父 卿士, 番 维司徒。” 朱熹 集注:“卿士,六卿之外,更为都官,以总六官之事也。”《左传·隐公三年》:“ 郑武公 、 庄公 为 平王 卿士。” 杜预 注:“卿士,王卿之执政者。”《史记·周本纪》:“ 厉王 不听,卒以 荣公 为卿士,用事。”

衣缨

(1).衣冠簪缨。古代仕宦的服装。 南唐 谭峭 《化书·食化·王者》:“王者衣缨之费,盘餚之直,岁不过乎百万。”

(2).借指官宦世家。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固以衣缨仰训,黎庶投怀。”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命苟未合,虽降衣缨而求屠博,尚不可得,况郡佐乎?” 明 文徵明 《敕封承德郎工部都水司主事陈君墓表》:“ 陈氏 遂为 吴郡 衣缨之族。”

星辰

星的总称

日月星辰

俎豆

(1) 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2) 指奉祀

俎豆千秋

穆穆

(1).端庄恭敬。《书·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曾运乾 正读:“宾读为儐。四方诸侯来朝者, 舜 宾迎之也。四门穆穆,《史记》云:‘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尔雅·释训》:“穆穆,敬也。”《大戴礼记·五帝德》:“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2).仪容或言语和美。《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毛 传:“穆穆,美也。”《荀子·大略》:“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晋书·王澄传》:“ 澄 尝谓 衍 曰:‘兄形似道,而神锋太儁。’ 衍 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 澄 由是显名。” 明 方孝孺 《蜀府敬慎斋》:“愔愔于思,夔夔于守,穆穆语言,不惊左右。”

(3).宁静;静默。《楚辞·远游》:“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羣而遁逸。” 晋 陶潜 《时运》:“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唐 胡宿 《天街晓望》诗:“金波穆穆沙堤月,玉树琤琤上苑风。”

(4).盛集貌。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十数年间,异人杰士,必穆穆于王庭矣。”

苍灵

即 青帝 。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春官联事, 苍灵 奉涂。” 李善 注:“ 苍灵 , 青帝 也。”《周书·孝闵帝纪》:“上协 苍灵 之庆,下昭后祇之锡。”

扈跸

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跸,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 唐 韦嗣立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诗:“乘春祓禊逐风光,扈蹕陪鑾 渭 渚傍。”《旧五代史·世袭传·李茂贞》:“ 朱玫 之乱, 唐僖宗 再幸 兴元 , 文通 扈蹕 山南 ,论功第一。” 宋 陆游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诗:“扈蹕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清 龚自珍 《满江红·代家大人题苏刑部<塞山奉使卷子>》词:“我亦高秋三扈蹕,穹庐落日鞭丝骤。”

寥寥

(1).空虚貌。《吕氏春秋· * 》:“俗主亏情,故每动为亡败,耳不可赡,目不可厌,口不可满,身尽府种,筋骨沉滞,血脉壅塞,九窍寥寥,曲失其宜。” 高诱 注:“极三关之欲以病其身,故九窍皆寥寥然虚。”《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谢混《游览》>》:“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 李善 注:“《庄子》曰:‘寥已吾志。’ 郭象 曰:‘寥然空虚也。’” 宋 曾巩 《将之江淛遂书怀别》诗:“功名竟安在,富贵空寥寥。”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中:“自从辞君亲,久不为是役。落落无为乡,寥寥不齐邑。伊谁与为礼,见此孤立石。”

(2).寂寞;孤单。 唐 宋之问 《温泉庄卧疾寄杨七炯》诗:“移疾卧兹岭,寥寥倦幽独。” 明 梁辰鱼 《瓦盆儿·立秋夜悼亡》套曲:“听落叶,小窗敲,怎禁他云房独掩夜寥寥。空赢得泪痕浓,黯淡了鮫綃。” 清 唐孙华 《题张汉昭小像》诗:“寥寥 蒋生 径,赖有 羊 与 求 。闻君妙方术,久疾应手瘳。”

(3).形容数量少。 唐 权德舆 《舟行见月》诗:“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古今当其任者,盖寥寥可数。” 清 赵翼 《舟行》诗:“知有烟村缘水湾,寥寥一犬吠柴关。” 巴金 《利娜》:“无垠的荒野,稀落的城市,寥寥的人口,稀少的村庄。”

(4).广阔;空旷。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之三:“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魏书·术艺传·张渊》:“恢恢太虚,寥寥帝庭,五座并设,爰集神灵。”注:“恢恢、寥寥,皆广大清虚之貌。” 金 王若虚 《哀雁词》:“鸟之远害,宜莫如鸿,浩浩长风,寥寥远空,邈乎冥濛,去万里而无穷。” 清 周亮工 《与黄济叔论印章书》:“寥寥寰宇,罕有合作,三十年来,其 朱修能 乎?”

(5).雄劲;清越。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雄浑》:“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唐 姚合 《过无可上人院》诗:“寥寥听不尽,孤磬与疏钟。”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 力士 再拜贺曰:‘非常之事也,愿陛下为臣一奏之。’其声寥寥然,不可名言也。”

风伯

神话传说中称主司刮风的天神

清尘

(1).拂除尘埃。 汉 班固 《东都赋》:“雨师泛洒,风伯清尘。”

(2).车后扬起的尘埃。亦用作对尊贵者的敬称。清,敬词。《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犯属车之清尘。” 颜师古 注:“尘,谓行而起尘也。言清者,尊贵之意也。” 三国 魏 繁钦 《定情》诗:“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南唐 陈陶 《寄兵部任畹郎中》诗:“常思 剑浦 别清尘,荳蔻花红十二春。” 王闿运 《丁文诚诔》:“侍清尘於 华阳 ,忝邦政之必闻。”

(3).清轻的尘埃。 晋 左思 《魏都赋》:“增搆峩峩,清尘彯彯。”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忽思格猛兽,苑囿腾清尘。” 清 曹寅 《五月十一日夜集西堂限韵》之四:“清尘隐高树,万瓦光鳞鳞。”

(4).比喻清静无为的境界;清高的遗风;高尚的品质。《楚辞·远游》:“闻 赤松 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姜亮夫 校注:“清尘,《章句》训徽美。 寅 按即指上之虚静、恬愉、无为自得之境界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二:“苕苕歷千载,遥遥播清尘。”《梁书·任昉传》:“想 惠 庄 之清尘,庶 羊 左 之徽烈。”《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 尧 舜 不能荣其素朴, 桀 紂 无以污其清尘。” 唐 杜牧 《西江怀古》诗:“ 范蠡 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虔诚

恭敬而有诚意

是个虔诚而又敬畏上帝的人

一副虔诚的态度

奔精

指流星。《文选·颜延之<宋郊祀歌>》:“奔精昭夜,高燎煬晨。” 李善 注:“奔精,星流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四·隋圜丘歌昭夏》:“奔精驱,长离耀。”

万寿无疆

永远生存(祝寿的话)

圣宋绍休兮,三叶重光;祥符荐祉兮,万寿无疆。——宋· 刘筠《大酺赋》

介祉

大福。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桃梗,梗者,更也,岁终更始,受介祉也。”《旧唐书·张廷珪传》:“宜锡介祉,以答鸿休。” 宋 曾巩 《光禄少卿晁公墓志铭》:“尚兹介祉,维后之成。”

牲玉

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左传·昭公十八年》:“ 郑国 有灾, 晋 君、大夫不敢寧居,卜筮走望,不爱牲玉。”《国语·鲁语上》:“余不爱衣食於民,不爱牲玉於神。” 韦昭 注:“牲,牺牲;玉,珪璧,所以祭祀也。” 唐 李白 《为宋中丞祭九江文》:“牲玉有礼,祀典无亏。” 王琦 注:“玉,告神时荐於座之玉器,与牲币俱陈者。”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望走羣祀,歌舞牲玉,神巫则肥,农夫则酷。”

神明

(1) 神灵;神祗

那个被他奉为神明的人不公正地谴责过他

奉若神明

(2) 指人的精神和智慧

神明顿飒爽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 英明;圣明

皆颂其神明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