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

作者:虞俦 朝代:宋代

喜晴原文

雨馀天宇十分清,到处官蛙噤不鸣。
残点喜闻檐溜断,新凉更觉葛衣轻。
飞扬楚观人无梦,畜缩胥涛怒已平。
满眼秋风归未得,却惭千里话莼羹。

诗词问答

问:喜晴的作者是谁?答:虞俦
问:喜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虞俦的名句有哪些?答:虞俦名句大全

虞俦喜晴书法欣赏

虞俦喜晴书法作品欣赏
喜晴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天宇

(1).天空。 晋 左思 《魏都赋》:“傮响起,疑震霆。天宇骇,地庐惊。” 唐 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诗:“海黑天宇旷,星辰来逼人。”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东坡 公昔与客游 金山 ,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诗乃模写情景之具……当知神龙变化之妙:小则入乎微罅,大则腾乎天宇。” 鲁迅 《野草·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2).京都。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宋书·傅亮传》:“﹝ 傅亮 ﹞曰:‘伏闻恩旨,赐拟 东阳 ,家贫忝禄,私计为幸,但凭廕之愿,实结本心,乞归天宇,不乐外出。’” 太平天囯 黄从善 《建天京于金陵论》:“统四海皆为兄弟,居天宇者宜尽天事之勤。”

(3).犹天下。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诗:“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张志民 《你与太行同高》诗:“为什么这偌大的天宇,竟容不下你一声不平的呼喊?”

十分

(1) 很,甚,非常,极其

十分高兴

十分难过

(2) 达到极端的程度

十分惊恐

(3) 总是;老是

十分在衙门中也不方便。——《 * 》

(4) 十全十美;十足

看那妇人,虽无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动人的颜色。——《水浒传》

到处

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官蛙

即官虾蟆。 宋 王令 《和束熙之雨后》:“如何农亩三时望,只得官蛙一餉鸣?” 清 曹寅 《郑谷口将归索赠》诗:“官蛙激耳胸鸣好,古篆连墙屋漏俱。” 柳亚子 《读巢南诗即题其后》诗:“官蛙 晋惠 原庸主,冻雀 唐昭 岂霸才。”参见“ 官虾蟇 ”。

檐溜

房檐流下的雨水

新凉

指初秋凉爽的天气。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时秋积雨霽,新凉入郊墟。” 宋 徐玑 《新凉》诗:“黄鶯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元 萨都剌 《溪行中秋翫月》诗:“微波漾漾风徐徐,新凉拂拂飘裙裾。”

葛衣

用葛布制成的夏衣。《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 唐 韩翃 《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诗:“葛衣香有露,罗幕静无尘。” 宋 陆游 《夜出偏门还三山》诗:“水风吹葛衣,草露溼芒履。”

飞扬

飞舞;飘扬

尘土飞扬

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清· 袁枚《祭妹文》

楚观

指 高唐观 。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之二:“曩时 高唐 客,莫雨朝行云。阴居怀天匹, 楚 观梦纷紜。”参见“ 高唐观 ”。

畜缩

退缩。 宋 陈师道 《次韵何子温祈晴》之二:“驱除雾雨还朝日,畜缩涛波復二川。”

胥涛

传说 春秋 时 伍子胥 为 吴王 所杀,尸投 浙江 ,成为涛神。后人因称 浙江 潮为“胥涛”。亦泛指汹涌的波涛。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 伍子胥 逃 楚 仕 吴 , 吴王 赐以属鏤之剑, * ,浮其尸於江,遂为涛神,谓之胥涛。”《宋史·河渠志七》:“惟是 淛江 东接海门,胥涛澎湃。” 宋 陈以庄 《水龙吟·钱塘记恨》词:“ 稽山 滴翠,胥涛溅恨,一襟离绪。” 元 黄伯厚 《蜡社歌馀》诗:“应是 钱塘 醉未醒,翻海胥涛骋游戏。” 清 戴名世 《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吾当先赴胥涛,乞素车白马以拒阁下。”

满眼

(1).充满视野。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寻念平昔,触事未远,书疏犹存,遗孤满眼。”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 桂江 流向北,满眼送波涛。” 清 张养重 《汀州道中》诗:“可怜满眼崎嶇路,惟有青猿伴客愁。”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母女两个从来没有去过 上海 ,一下了北火车站,满眼尽是高楼大厦,几乎遮去了半个天。”

(2).犹言一心一意。《水浒传》第八一回:“ 宋江 等满眼只望太尉来招安。若得恩相早晚於天子前题奏此事,则 梁山泊 十万之众,皆感大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娘如今六十已上年纪,自从没了你爷,便满眼只看你,若是你做出事来,老身靠谁?”

(3).充满眼球。 曹禺 《雷雨》第三幕:“ 鲁贵 坐在左边一张破靠椅上,喝得醉醺醺的,满眼红丝,像个猴子,望着 侍萍 打着噎。”

秋风

秋天的风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莼羹

用蓴菜烹制的羹。《晋书·陆机传》:“尝诣侍中 王济 , 济 指羊酪谓 机 曰:‘卿 吴中 何以敌此?’答云:‘千里蓴羹,未下盐豉。’时人以为名对。”《说郛》卷十九引 宋 曾三异 《因话录·蓴羹》:“‘千里蓴羹,未下盐豉。’世多以淡煮蓴羹,未用盐与豉相调和。非也!盖末字误书为未, 末下 乃地名, 千里 亦地名。此二处产此二物耳。其地今属 平江郡 。” 清 金农 《闻喜县中早发》诗:“脯腊膎胰非不饱,未免秋风刮面思蓴羹。”

蒓羹:莼菜做的羹。 唐 张志和 《渔父歌》:“ 松江 蟹舍主人欢,菰饭蒓羹亦共餐。” 宋 周邦彦 《蓦山溪》词:“玉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箇甚,烟雾底。独爱蒓羹美。”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 张翰 在 西晋 齐王炯 的幕下,因秋风起而思食 江 东莼羹,因而离开了 齐王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