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

作者:王哲 朝代:元代

绛都春原文

天然省悟,此一遇转增,清凉尤憬。
定里铅汞结就,都缘壬逢丙。
元初面目成琼颈。
返照长生安静。
速令归去,前程已许,久通坚永。
好景。
光传焕炳。
见空外万门道,银霞齐整。
渐渐近来,相接相迎,须臾顷。
蓬莱路阐神仙境。
有个金童邀请。
谨持玉诏,亲教害风受领。

诗词问答

问:绛都春的作者是谁?答:王哲
问:绛都春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绛都春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哲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天然

(1) 自然赋予的;生来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气

天然港湾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当然,自然而然

瑞丰觉得假若 冠先生出头和 东阳竞争,他天然的应当帮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省悟

同“醒悟”

老魔方然省悟道:“没有别人,断乎是孙悟空那贼。”——《西游记》

清凉

凉而使人清爽的

清凉的夜风吹拂着

铅汞

(1).铅和汞。道家炼丹的两种原料。 宋 苏轼 《真一酒歌引》:“铅汞以为药,策易以候火,不如天造之真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三折:“你那里得熬煎铅汞山头火?你那里觅医治相思海上方?” 清 郑燮 《燕京杂诗》之一:“不烧铅汞不逃禪,不爱乌纱不要钱。”

(2).指炼丹。 唐 白居易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专心在铅汞,餘力工琴碁。”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女少长喜閲《道藏》书,且多妙解。於炉火铅汞之事,独不深信。”

(3).道教语。指先天元气。 清 赵翼 《挽唐再可》诗:“丹元养铅汞,胎息调龙虎。”

面目

(1) 相貌

面目可憎

(2) 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

还其本来面目

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忠烈之面目

(3) 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

显出庐山真面目

(4) 指面子、脸面

愧无面目见人

何面目以归汉。——《汉书·李广苏建传》

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返照

亦作“ 返炤 ”。 1.夕阳,落日。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诗:“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宋 林逋 《孤山后写望》诗:“返照未沉僧独往,长烟如淡鸟横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忽然醒寤,则返照已残。”

(2).夕照;傍晚的阳光。 唐 刘长卿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诗:“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太阳落了下去,返照照着几千根桅杆半截通红。” 曹禺 《日出》第二幕:“黄昏了,室内一片夕阳的返照。”

(3).反射;照射。 清 蒲松龄 《夏客稷门僦居湖楼》诗:“湖光返炤青连屋,荷气随风香入楼。” 郁达夫 《沉沦》七:“一片一片的海浪,受了阳光的返照,同金鱼的鱼鳞似的在那里微动。”《花城》1981年第1期:“由于阳光返照,她白净的脸上焕发着柔和的光彩。”

(4).犹反映。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二章:“艺术尽管和实用世界隔着一种距离,可是从来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大艺术作品不是人生的返照。”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三章:“无论如何,神都是人创造的,都是他自己的返照。”

(5).佛教指用佛性对照检查自己。《坛经·行由品》:“与汝説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五灯会元·六祖大鉴禅师法嗣·章敬怀暉禅师》:“若能返照,无第二人。”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禅宗·禅和生活》:“有僧人问 洞山 如何是佛,他答道:‘麻三斤。’这当然不是叫问者在这句话上用心,只是把他的心思挡了回去,引起返照。”

长生

(1).永久存在或生存;寿命很长。《老子》:“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庄子·在宥》:“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 唐 杜甫 《月》诗:“入河蟾不没,擣药兔长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三三:“且莫空山听雨去,有人花底祝长生。”

(2).指道家求长生的法术。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 淮南王 ,好长生,服食鍊气读仙经。” 宋 苏轼 《过大庾岭》诗:“仙人拊我顶,结髮授长生。”

(3). 唐 宫 长生殿 的省称。 明 无名氏 《解三酲·咏马嵬事》曲:“再不见鬭草龙池春昼暖,再不见私语 长生 秋夜迢。”参见“ 长生殿 ”。

安静

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周围安静极了,没有城市汽车的噪音,没有购货人流的喧嚣

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前程

(1) 前面的路程

前程艰难

(2) 比喻未来在功业上的成就

锦绣前程

前程远大

(3) 特指婚姻

(4) 旧时指读书人或官员的功名、官职等

好景

(1).美好的景色。 前蜀 魏承班 《木兰花》词:“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宋 柳永 《雨霖铃》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 元 刘秉忠 《寄友人》诗:“好景与时浑易过,可人和月只难圆。”

(2).好的景况。如:好景不常。

焕炳

(1).明亮。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天晏,列宿焕炳。”《西京杂记》卷三:“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九:“烛龙发神曜,阴野弥焕炳。”

(2).昭彰。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自是以来,春秋考纪亦以焕炳;而忠臣义士,莫之撰勒。”

(3).谓词采明丽。《后汉书·应劭传》:“文章焕炳,德义可观。”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条贯有伦,则焕炳可观,有足称者。”

(4).见“ 烂炳 ”。

空外

野外;天外。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沙夕起,空外迷天。” 前蜀 韦庄 《夏口行》:“谁道我随 张博望 ,悠悠空外泛仙槎。” 宋 赵若愚 《柳梢青》词:“空外笙簫,人间笑语,身在 蓬莱 。” 元 曾允元 《月下笛》词:“柔条折尽成轻别,向空外瑶簪一掷。”

门道

(1) 可能途径,门路

(2) 社会联系

齐整

(1) 整齐

队列齐整

(2) 指妇女姿容端庄

(3) 整顿;整饬

渐渐

(1) 程度或数量逐步地;慢慢地

渐渐透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

渐渐落吾杖底。

路上的行人渐渐多起来了

近来

现时期或刚过去的时期

相接

(1).交接,相交。《礼记·聘义》:“敬让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故诸侯相接以敬让,则不相侵陵。”

(2).连续;连接。《楚辞·九章·哀郢》:“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忧相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及 云 之论 机 ,亟恨其多,而称清新相接,不以为病;盖崇友于耳。”

(3).犹迎接。《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 卫文公 燬 远远相接。”

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仙境

神话般的想象的国土

金童

仙人的侍童。 唐 徐彦伯 《幸白鹿观应制》诗:“金童擎紫药,玉女献青莲。” 宋 苏轼 《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之二:“玉璽亲题御笔,金童来侍天香。”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那些仙人、神人都是百病消除,长生不老,男是金童,女是玉女。”

邀请

(1)

(2) 请人出席或参加

邀请客人吃饭

(3) 发出请帖

他并不邀请,而是命令

(4) 正式请求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去约定的地方,或是做某件事

邀请他做主管

谨持

谨慎守持。 元 戴良 《许丞传》:“为政去觚角,絀雕琢,以平易质实为务,而尤谨持其廉行。” 明 金幼孜 《送新复古之官临江序》:“遂託跡方外,既若干年,即守京刹之座,粗衣菲食,谨持律戒。”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纪事》:“於焉有客外至,是非问奇,书掌布画,确字谨持。”

玉诏

玉帝的诏书。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十七:“玉詔新除 沉侍郎 ,便分茅土镇东方。”

害风

谓得了疯病。 明 屠隆 《綵毫记·乘醉骑驴》:“看这人絮叨叨,埋怨谁来,莫非害风了。”

受领

接受,领取。 唐 韩愈 《进王用碑文状》:“其 王用 男所与臣马一匹,并鞍衔白玉腰带一条,臣并未敢受领。”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二章:“ 史德明 班光荣地受领子突击任务。”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