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江公三首

作者:陈棣 朝代:宋代

挽江公三首原文

彩笔传家学,春华饰妙词。
品题风鉴远,论议月评推。
柳岸阴半合,濠亭迹半隳。
治家有遗训,留付宁馨儿。

诗词问答

问:挽江公三首的作者是谁?答:陈棣
问:挽江公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棣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棣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彩笔

画彩 * 画用的笔或彩色的图画笔

传家

(1).传家事于子孙。《后汉书·郑玄传》:“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素衰落,仍有失误,案之礼典,便合传家。” 李贤 注:“传家谓家事任子孙也。《曲礼》曰:‘七十老而传。’”

(2).传给子孙或子孙世代相传。 宋 苏轼 《再和许朝奉》诗:“传家有衣鉢,断狱尽《春秋》。” 清 吴伟业 《赠张以韬来鹤》诗:“草圣传家久著闻,斗看孤鹤下层云。” 老舍 《茶馆》第一幕:“东西真地道,传家的玩艺。”

华饰

华丽的装饰。《六韬·上贤》:“六曰为雕文刻鏤、技巧华饰,而伤农事,王者必禁之。”《南史·孔灵符传》:“ 灵符 慤实有材干,不存华饰,每所莅官,政绩修理。”《金史·卫绍王纪》:“ 卫王 长身,美髯鬚,天资俭约,不好华饰。”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然儒者崇实,墨家尚质,故《论语》《墨子》,其文辞皆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

品题

评论人物,定其高下

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后汉书·许劭传》

风鉴

亦作“ 风鑑 ”。 1.风度和鉴识。《晋书·陆机陆云传论》:“风鉴澄爽,神情俊迈,文藻宏丽,独步当时。” 金 元好问 《感怀呈贾明府》诗:“兵家世不乏 小杜 ,风鍳今谁如 老庞 。”《西湖佳话·六桥才迹》:“一时有钱的官人往往要来娶他,他却风鑑颇高,看不上的却不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王引之 ﹞则履道广深,风鉴明远,明刑典礼,独持大纲。”

(2).相面术。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四:“余尝谓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非市井卜相之流用以贾鬻取貲者。” 宋 俞德邻 《佩韦斋辑闻·林君奇》:“ 永嘉 有 林君奇 者,以风鉴名师,日閲十人,则捲帘撤肆而饮。”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楔子:“我是箇云游货卜的先生,我善能风鑑。”《花月痕》第十四回:“﹝ 吕肇受 ﹞几毙杖下,幸站木笼。有个官善於风鑑,见他脸有红光,便放了。”

(3).指以谈相论命为职业的人。《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那 裴度 未遇时,一贫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风鑑,以决行藏。”

论议

(1).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管子·轻重丁》:“父兄相睹树下,论议玄语,终日不归。” 唐 韩愈 《与李翱书》:“持僕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

(2).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见。亦指思想认识、境界等。《荀子·非相》:“然而﹝ 桀 紂 ﹞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使其羞白心于人前,则不若伏藏其论议,荡涤秽恶,俾众清明,容性解之竺生,以起人之内矅。”

(3).议论文。《后汉书·孔融传》:“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凡二十五篇。”

月评

见“ 月旦评 ”。

柳岸

植柳的水岸。 宋 苏轼 《好事近·黄州送君猷》词:“明年春水漾桃花,柳岸隘舟楫。”

半合

两半相合。谓夫妇合为一体。《仪礼·丧服》“夫妻牉合也” 唐 贾公彦 疏:“夫妇牉合也者,《郊特牲》云:‘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是夫妇半合子胤生焉,是半合为一体也。”

治家

建立和保持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

遗训

前人留下或死者生前所说的有教育意义的话

宁馨儿

原意是“这样的孩子”,后来用来赞美孩子或子弟

何物老妪,生宁馨儿!——《晋书·王衍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