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体仁宗叔一首

作者:詹初 朝代:宋代

奉寄体仁宗叔一首原文

一从示至教,日觉旧行非。
但恨范模远,终为物欲欺。
有知无取正,积惑总成疑。
独有依归念,端然未改移。

诗词问答

问:奉寄体仁宗叔一首的作者是谁?答:詹初
问:奉寄体仁宗叔一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詹初的名句有哪些?答:詹初名句大全

詹初奉寄体仁宗叔一首书法欣赏

詹初奉寄体仁宗叔一首书法作品欣赏
奉寄体仁宗叔一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一从

(1).全都服从。《韩非子·扬权》:“凡上之患,必同其端,信而勿同,万民一从。” 陈奇猷 集释:“一从犹言皆从也。”

(2).一概听从或遵从。《晋书·卢志传》:“陛下今日之事,当一从右将军。”《晋书·成恭杜皇后传》:“今山陵之事,一从节俭,陵中唯洁扫而已,不得施涂车芻灵。”

(3).完全听任。 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敧斜。” 元 乔吉 《即事》曲:“一从鞍马西东,几番衾枕朦朧。”

(4).自从。 唐 王昌龄 《寄穆侍御出幽州》诗:“一从恩遣度 瀟湘 ,塞北江南万里长。” 宋 王安石 《少年见青春》诗:“一从鬢上白,百不可见喜。”《红楼梦》第六八回:“妹子年轻,一从到了这里,诸事都是家母和家姐商议主张。” 毛 * 《和郭沫若同志》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至教

(1).最好的教导。《礼记·礼器》:“天道至教。” 陈澔 集说:“天道,阴阳之运,极至之教也。”

(2).谓极其高明的道理和见解。《庄子·渔父》:“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 成玄英 疏:“未闻至道,所以恭谨虔恪虚心矣。” 明 何景明 《杂器铭》:“盖道本无垠,物各有理,故觕迹有至教,末器有鸿法。”

范模

犹楷模。 宋 叶适 《夫人王氏墓志铭》:“父实南士,家垂范模。” 明 李东阳 《伍公神道碑铭》:“乡有文献,家有范模。”

物欲

对物质享受的欲望

有知

有知觉;有知识。《礼记·三年问》:“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人之质所以异木质者,以其有知耳。” 唐 韩愈 《复志赋》:“昔余之既有知兮,诚坎軻而艰难。”

无取

(1).不取为己有。《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东观汉记·张堪传》:“时 述 珍寳珠玉,委积无数, 堪 録簿上官,秋毫无取。”

(2).不足取。 晋 王谧 《重答桓太尉书》:“自谓拟心宗辙,其理难尚,非谓礼拜之事,便为无取也。” 唐 杜甫 《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诗:“盛名富事业,无取媿高贤。” 浦起龙 心解:“无取,谓一无足取。” 宋 秦观 《王俭论》:“大节丧矣,虽有一时之美,一日之长,足以夸污世而矫流俗,君子无取焉。”

总成

(1) 成全;作成(多见于早期白话)

总成我这桩美事

(2) 也作“总承”

(3) 把零部件最后组装成成品

独有

(1).独自具有;独自据有。《管子·形势》:“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 支伟成 通解:“夜行,谓阴行其德,则人不与之争,故独有之也。”《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2).只有;特有。《史记·历书》:“是时,独有 邹衍 ,明於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 唐 张籍 《贺周赞善闻子规》诗:“此处谁能听,遥知独有君。” 茅盾 《子夜》五:“土匪这样猖獗,真是 中国 独有的怪现象。” 毛 * 《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

(3).指在精神上能特立独行。《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成玄英 疏:“人欲出众,而己独游,众无此能,故名独有。”

依归

(1).依托;依靠。《书·金縢》:“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归。”《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维宗室列侯为 王莽 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 宋 曾巩 《越州赵公救灾记》:“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 徐特立 《我和党有历史上不可分离的关系》:“马日事变时,左派涣散,没有组织,在政治上失其依归。”

(2).尊奉;遵循。 唐 李翱 《谢杨郎中书》:“窃惟当兹之士,立行光明,可以为后生之所依归者,不过十人焉。” 明 马中锡 《辠言》:“ 太公 竭力依归以树勋名, 伯夷 则极口唾斥以豁愤恨,是何大异也!”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万众青年所依归的 鲁迅先生 ,竟于十月十九日的黎明……弃我们而溘然长逝了。”

(3).目的;宗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罗台山》:“ 臺山 之学,以九容为规矩,以九思为主縡,以有物必有则为依归。” 孙中山 《制定建国大纲宣言》:“《建国大纲》者,以扫除障碍为开始,以完成建设为依归。” 邹韬奋 《抗战以来·开场白》:“记者执笔写本文时,遇有所检讨或批评……以有益于国家民族为依归,决无意攻讦任何方面或任何个人。”

端然

(1) 形容端正,不歪斜

(2) 稳固的样子

魏兵端然不动。——《三国演义》

改移

更改;改变

我们这家人,说了就不能改移。——《山地回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