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咏腊雪

作者:尹志平 朝代:元代

江城子 咏腊雪原文

琼花缭乱玉尘飞。
满长堤。
拥柴扉。
暖焙窗明,安用绣帘帏。
夜静云收银鉴满,看雪月,斗光辉。
季冬真瑞古今奇。
助寒威。
显丰期。
感动诗人,魂魄入希夷。
谢女多才咏不尽,留与俺,道人知。

诗词问答

问:江城子 咏腊雪的作者是谁?答:尹志平
问:江城子 咏腊雪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江城子 咏腊雪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尹志平的名句有哪些?答:尹志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琼花

(1).一种珍贵的花。叶柔而莹泽,花色微黄而有香。 宋 淳熙 以后,多为聚八仙(八仙花)接木移植。 唐 李白 《秦女休行》:“西门 秦氏 女,秀色如琼花。”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扬州 后土庙 有琼花一株,或云自 唐 所植,即 李卫公 所谓玉蕊花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琼花》:“ 扬州 后土祠 琼花,天下无二本,絶类聚八仙,色微黄而有香。 仁宗 庆历 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輒枯,遂復载还祠中,敷荣如故。 淳熙 中, 寿皇 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悴无华,仍送还之。其后,宦者 陈源 ,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 杭 之 褚家塘 琼花园是也。今 后土 之花已薪,而人间所有者,特当时接本,髣髴似之耳。”

(2).古歌曲名。即《玉树后庭花》。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琼花玉树》,《春江夜月》,声声齐唱。” 清 陈文述 《青溪吊江总宅》诗:“当时《玉树》临风曲,异日《琼花》水调歌。”

(3).比喻雪花。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威仰噤死不敢语,琼花云魄清珊珊。” 宋 杨万里 《观雪》诗:“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蘂玉无香。” 元 吕止庵 《集贤宾·叹世》曲:“到冬来落琼花阵阵飘,剪鹅 * 片飞。” 陈毅 《蝶恋花·访问亚洲三国喀布尔望雪山》词:“一望琼花争怒放,飞越羣山,人喜从天降。”

缭乱

(1) 处于零乱、混淆状态

心绪缭乱

(2) 失去清晰视觉

眼花缭乱

玉尘

(1).即玉屑。古代传说中仙家的食物。《渊鉴类函·道部·仙二》引 汉 刘向 《列仙传》:“一叟曰:‘君输我瀛洲玉尘九斛,阿母疗髓凝酒四钟。’”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 綺里 丹法:先飞取五石玉尘,合以丹砂汞,内大铜器中煮之。百日五色,服之不死。”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

(2).喻雪。 唐 白居易 《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诗:“漠漠復雰雰,东风散玉尘。” 宋 陆游 《雪后寻梅偶得绝句》之二:“定知謫堕不容久,万斛玉尘来聘归。”《群音类选·断发记·淑英走雪》:“我只见洒玉尘,滚银沙,满空鸞鹤,顷刻里青山已老。”

(3).喻花瓣。 唐 张籍 《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近有仙过因成绝句》之一:“千枝花里玉尘飞,阿母宫中亦见稀。” 宋 向子諲 《水调歌头·赵伯山席上见梅》词:“只恐邻笛起,化作玉尘飞。”

(4).指茶叶粉末。 唐 白居易 《游宝称寺》诗:“酒嬾倾金液,茶新碾玉尘。” 宋 陆游 《烹茶》诗:“兎甌试玉尘,香色两超胜。”

(5).喻小水珠。 宋 杨万里 《观荷上雨》诗:“细雨霑荷散玉尘,聚成颗颗小珠新。”

柴扉

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稷》诗:“还闻稚子説,有客款柴扉。” 唐 李商隐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之二:“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西游记》第六七回:“长老欣然促马,至庄门外下马,只见那柴扉紧闭。” 清 吴伟业 《和王太常西田杂兴韵》:“乱后归来桑柘稀,牵船补屋就柴扉。” 洪深 《申屠氏》第三本:“ 方蛟 叫门,柴扉半启,走出一个庄客。”

帘帏

犹帘幕。 宋 陈亮 《天仙子·七月十五日寿内》词:“西风不放入帘幃,饶永昼,沉烟透,半月十朝秋定否?”

静云

指含雨的云。《管子·侈靡》:“蔼然若夏之静云,乃及人之体。” 郭沫若 等集校:“夏之静云,谓含雨之云也。”

雪月

(1).雪和月。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臺十二层。” 宋 朱熹 《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词:“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 元 刘因 《梅杖》诗:“雪月冷怀随步履,溪山高兴入支颐。”

(2).明月。 唐 贾岛 《酬胡遇》诗:“游远风涛急,吟清雪月孤。” 前蜀 贯休 《苦吟》:“河薄星疏雪月孤,松枝清气入肌肤。”

光辉

光明,灿烂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土地》

季冬

农历十二月,即冬季最末一个月

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寒威

严寒的威力。 唐 方干 《岁晚言事寄乡中亲友》诗:“急景苍茫昼若昏,夜风乾峭触前轩。寒威半入龙蛇窟,暖气全归草树根。” 宋 梅尧臣 《雪中通判家饮回》诗:“冻禽聚立高树时,密云万里增寒威。” 鲁迅 《野草·风筝》:“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感动

(1)

(2) 触动

感动人之善心

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明史·海瑞传》

(3) 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上下无不感动

诗人

作诗的名人

生来就是一个诗人,不是造就出来的

魂魄

旧指附于人体的精神灵气,俗称人体有三魂七魄

希夷

(1).《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 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 唐 权德舆 《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诗:“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臣闻上圣玄邈,独超乎希夷;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 唐 钱起 《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诗:“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 。”

(3).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北史·序传·李行之》:“年将六纪,官歷四朝,道协希夷,事忘可否。” 唐 白居易 《病中宴坐》诗:“外安支离体,中养希夷心。”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之一:“宵旰三星纪,希夷十闰年。”

(4).指道家、道士。 唐 元稹 《周先生》诗:“希夷 周先生 ,烧香调琴心。” 明 高启 《与王隐君宿贞宁守道馆》诗:“愿从希夷游,稽首青牛翁。” 清 高孝本 《登华山》诗:“希夷云际卧,毛女树边逢。”

谢女

(1).指 晋 女诗人 谢道韫 。 唐 李绅 《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麻引诗人兴,盐牵 谢女 才。” 宋 张孝祥 《瑞鹧鸪》词:“雪下哦诗怜 谢女 ,花间为令胜 潘郎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杂记》:“才同 谢女 。”参见“ 谢女解围 ”、“ 谢家咏雪 ”。

(2).泛指女郎或才女。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七折:“ 何郎 俊才调凌云, 谢女 艳容华濯露。” 清 张芳 《黛史》:“ 越 人歌其山木, 谢女 咏其白团,以口为黛也。”

多才

具有多种多样技术、学问

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不尽

(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道人

(1)

(2) 旧时对道士的尊称

(3) 称道教徒为道人

(4) 和尚的旧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