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 赋落梅 以上景印元人十种诗本人南

作者:陶宗仪 朝代:元代

原文

东阁诗悭,西湖梦残,好音难托。
香消玉削。
早孤标顿非昨。
阿谁底事频横笛,不道是、江南摇落。
向空阶闲砌,天寒日暮,病鹤轻啄。
情薄。
东风恶。
试快觅飞琼,共翔寥廓。
冰魂漠漠,谩怜金谷离索。
有时巧缀双蛾绿,天做就、宫妆绰约。
待一点脆圆成,须信和羹问却。

诗词问答

问:《月下笛 赋落梅 以上景印元人十种诗本人南村》的作者是谁?答:陶宗仪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陶宗仪的名句有哪些?答:陶宗仪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东阁

(1).东厢的居室或楼房。古乐府《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牀。” 唐 任希古 《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閒扉。”

(2).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唐 李商隐 《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一本作“ 閤 ”。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今日个东阁玳瑁筵,煞强如西厢和月等。” 清 龚自珍 《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时客昆山》诗:“南天初返棹,东阁正留宾。”按,此义本作“东閤”,后世閤、阁形近音同混用。参见“ 东閤 ”。

(3). 明 清 两代大学士殿阁之一。 洪武 十五年始置。 清 仍之。参阅《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4).阁名。指 东亭 。故址在今 四川省 崇庆县 东。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 东阁 官梅动诗兴,还如 何逊 在 扬州 。” 仇兆鰲 注:“ 东阁 ,指 东亭 。”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参阅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一。

東閤:东向的小门。《汉书·公孙弘传》:“ 弘 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 王先谦 补注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 东平王 苍 为驃骑将军,开东閤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唐 孟浩然 《题长安主人壁》诗:“久废南山田,谬陪东閤贤。”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早岁思东閤,为邦属故园。”

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15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好音

(1).悦耳的声音。《诗·鲁颂·泮水》:“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汉 祢衡 《鹦鹉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唐 杜甫 《蜀相》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鸝空好音。”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诗:“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2).也特指乐声。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新诗为我逗琴心,更仗新诗索好音。”

(3).犹言好消息。《诗·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子其超矣,实慰我心。发言为诗,俟望好音。” 唐 杜牧 《为人题赠》诗之一:“的的新添恨,迢迢絶好音。”《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好兄弟,是必替我送送,倘有好音,必当重谢。” 叶圣陶 《城中·前途》:“不胜盼祷,跂望好音。”

喜爱音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 赵王 好音,请奏瑟。” 汉 马融 《长笛赋》序:“ 融 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

孤标

(1).指山、树等特出的顶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东侧磻溪万仞,方岭云迥,奇峯霞举,孤标秀出,罩络羣山之表。” 唐 李山甫 《松》诗:“孤标百尺雪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

(2).形容人品行高洁。《旧唐书·杜审权传》:“冲粹孕灵岳之秀,精明涵列宿之光,尘外孤标,云间独步。”《红楼梦》第三八回:“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郭沫若 《今昔集·题画记》:“问余何所爱,二子皆孤标。”

阿谁

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辞》:“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先主 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拨转顶门关棙子,阿谁不是大罗仙。” 尹爟 《九月上越王台》诗:“空教 陆贾 降雄策,此日 佗 城属阿谁!”

底事

(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横笛

笛子。即今七孔横吹之笛,与古笛之直吹者相对而言。 唐 张巡 《闻笛》诗:“旦夕危楼上,遥闻横笛音。”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 后汉 马融 所赋长笛…… 李善 为之注云:‘七孔,长一尺四寸。’此乃今之横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谓之横吹,非 融 之所赋者。” 胡道静 校证引 朱珔 《<文选>集释》:“至古笛多用竖吹,而今则横吹,犹之古簫用比竹,今簫则用单竹。” 宋 李清照 《满庭霜》词:“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不道

(1)

不料

不道 * 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的罪名。——鲁迅《“友邦惊诧”论》

(2)

无道

大逆不道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摇落

凋残,零落。《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如何对摇落,况乃久风尘。” 明 何景明 《答望之》诗:“江湖更摇落,何处可安栖?” 清 曹寅 《和程令彰十八夜饮南楼》之一:“客心摇落傍孤笳,步屧随时向酒家。”

寒日

(1).寒冷的天气。《后汉书·郑兴传》:“今年正月繁霜,自尔以来,率多寒日,此亦急咎之罚。” 唐 陆龟蒙 《书带草赋》:“几临寒日,幸到青春。”

(2).寒冬的太阳。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惨惨寒日,肃肃其风。” 唐 李百药 《登叶县故城谒沉诸梁庙》诗:“总轡临秋原,登城望寒日。” 明 何景明 《渡泸赋》:“晨瞻崇丘,鬱乎相袤,扃以水峡,隐以大洲,沙莽寒日,江深夕流。”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一:“寒日惨无光,朔风何凛厉。”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飞琼

(1).仙女名。后泛指仙女。《汉武帝内传》:“ 王母 乃命诸侍女…… 许飞琼 鼓震灵之簧。” 唐 顾况 《梁广画花歌》:“ 王母 欲过 刘彻 家, 飞琼 夜入云軿车。”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环佩湿,似月下归来飞琼。”

(2).指飘飞的白色物,如雪、玉兰花等。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范先之雪》词:“天上飞琼,毕竟向人间情薄。” 清 陈维崧 《二郎神·玉兰花饼》词:“万片飞琼,抛街填井。”

寥廓

(1).空旷深远。《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曰:“寥廓,广远也。” 唐 韦应物 《仙人祠》诗:“苍岑古仙子,清庙閟华容。千载去寥廓,白云遗旧踪。” 宋 周邦彦 《一寸金·江路》词:“疏林外,一点炊烟,渡口参差正寥廓。” 陈云龙 集注:“寥廓,幽远也。”

(2).辽阔的天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观者未覩指,听者未闻音,犹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藪泽,悲夫!” 颜师古 注:“寥廓,天上宽广之处。” 宋 杨万里 《筠庵》诗:“故老谈 李仙 ,昔日上寥廓。随身无长物,止跨一隻鹤。” 清 方文 《乱后过姑苏驿》诗:“月明双雁翔寥廓,羡尔能飞脱网罗。”

(3).冷清;冷落。 汉 陆贾 《新语·慎微》:“当世不蒙其功,后代不见其才,君倾而不扶,国危而不持,寂寞而无隣,寥廓而独寐,可谓避世,非谓怀道者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餘寺,今日寥廓,鐘声罕闻。” 清 钮琇 《觚賸·贞白楼诗》:“﹝ 易庵 《贞白楼诗》﹞:‘风霜颇威厉,败叶走阶几,我庭日寥廓,一望尽披靡。’” 吴组缃 《一千八百担》一:“雨点打在上面,淅淅飒飒地响,衬托得这周遭分外岑寂寥廓。”

(4).空虚。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泰》:“天门开辟,牢户寥廓,桎梏解脱,拘囚纵释。” 晋 陆机 《叹逝赋》:“或冥邈而既尽,或寥廓而仅半。” 唐 李白 《志公画赞》诗:“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虚空其心,寥廓无主。”

(5).指虚无之境。 前蜀 韦庄 《悼杨氏妓琴弦》诗:“魂归寥廓魄归烟,只住人间十八年。”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佳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相与验其身,他年在寥廓。”

(6).古代谓宇宙的元气状态。《素问·天元纪大论》:“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文选·贾谊<鵩鸟赋>》:“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李善 注:“寥廓忽荒,元气未分之貌也。” 晋 潘岳 《西征赋》:“ 潘子 凭軾西征,自京徂 秦 ,迺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7).宽宏豁达。《汉书·邹阳传》:“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於威重之权,胁於位势之贵。” 颜师古 注:“寥廓,远大之度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今见陛下寥廓大度,同符 高祖 ,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诗:“ 邹子 何寥廓,谩説九瀛垂。” 明 屠隆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语远,端亮者语壮。”

冰魂

(1).形容梅、莲等花清白纯净的品质。 宋 苏轼 《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之二:“ 罗浮山 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宋 唐珏 《水龙吟·白莲》词:“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

(2).借指梅花。 清 江炳炎 《淮甸春·自题纸帐梅花》词:“閒门客裡,嘆年年辜负,西溪游屐。约与冰魂同小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芳心恐负,正酒醒天寒时候。唤鸦鬟招鹤归来,请与冰魂守。”

漠漠

(1) 寂静无声

漠漠门长掩

(2) 密布;布满

云漠漠,风瑟瑟

(3) 迷蒙

天漠漠

雨漠漠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雁荡经行云漠漠。——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广阔

荒原漠漠

(5) 冷淡,不关心

何乃视之漠漠

(6) 茂盛、浓郁

漠漠芳馨

谩怜

空怜,徒怜。谩,通“ 漫 ”。 明 邵灿 《香囊记·寄书》:“遐荒淹滞,回首乡关何处是?谩怜青镜旧颜非,洒尽思亲千点泪。”

金谷

(1).指钱财和粮食。 汉 扬雄 《大司农箴》:“时惟大农,爰司金穀。”《新唐书·戴叔伦传》:“安之者莫先於兵,兵所藉者食,故金穀之司不轻易人。”《新五代史·唐臣传·孔谦》:“自少为吏,工书算,颇知金穀聚敛之事。”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 道原 固辞,以不习金穀之事。因言天子方属公以政事,宜恢张 尧 舜 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财利为先。”

(2).谓富庶。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微之赠池纸》:“君寧久寄金穀地,方执赐笔磨蚴螭。”

(1).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北。《初学记》卷八引 晋 郭缘生 《述征记》:“ 金谷 ,谷也。地有 金水 ,自 太白原 南流经此谷,注 穀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穀水 又东,左会 金谷 水,水出 太白原 ,东南流歷 金谷 ,谓之 金谷水 。东南流逕 晋 卫尉卿 石崇 之故居。”

(2).指 晋 石崇 所筑的 金谷园 。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朝发 晋 京阳,夕次 金谷 湄。” 唐 李白 《宴陶家亭子》诗:“若闻絃管妙, 金谷 不能夸。”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姤》:“名园不殊 金谷 ,丽人何减 緑珠 。” 清 查昇 《陈文朴庵招赏牡丹同人即席分赋》诗:“ 金谷 何如 蜀 锦城 , 放翁 旧谱閲《天彭》。”

(3).泛指富贵人家盛极一时但好景不长的豪华园林。多含讽喻义。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二:“ 莒公 诗云:‘ 汉 皋珮冷临 江 湿, 金谷 楼危到地香。’” 明 李梦阳 《汉京篇》:“后车不戒前车覆,又破黄金买 金谷 。”《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况豪华非耐久之物,富贵无一定之情,入身易,出头难,倒不如移 金谷 之名花,置之日中之市,嗅于鼻,谁不怜香?触之目,谁不爱色?”

(4).借指仕宦文人游宴饯别的场所。 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 金谷 宾游盛, 青门 冠盖多。” 宋 沉遘 《使还雄州曹使君夜会戏赠》诗之三:“它时 金谷 重相遇,还许尊前问故人?” 清 姚鼐 《答客》诗:“春深文讌盈 金谷 ,日宴儒林论 石渠 。”

(5).见“ 金谷酒数 ”。

离索

(1).离群索居。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仇兆鳌 注:“离索,离羣索居,见《礼记》 子夏 语。” 宋 陆游 《钗头凤》词:“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明 皇甫涍 《将命巡轺徙倚署阁》诗:“俄顷惻幽衷,遇物悲离索。” 叶圣陶 《火灾·醉后》:“我知道他有离索之感,更兼昨夜酒醉,很不宜于作文。”

(2).萧索。《北齐书·元孝友传》:“设令人强志广娶,则家道离索,身事迍邅,内外亲知,共相嗤怪。” 宋 姜夔 《凄凉犯·合肥秋夕》词:“緑杨巷陌,西风起,边城一片离索。” 夏承焘 注:“这里作为萧索之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旌旗片片穿林薄,游魂渺渺增离索,增离索。”

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蛾绿

(1).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青黑颜料。亦借指墨。 唐 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 絳仙 ( 吴絳仙 )善画长蛾眉……由是殿脚女争效为长蛾眉。司宫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緑。” 宋 苏轼 《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时闻五斛赐蛾緑,不惜千金求獭髓。”

(2).借指女子的眉毛。 宋 姜夔 《疏影》词:“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緑。” 清 陈维崧 《东风齐着力·花朝》词:“春困初浓,春愁难妥,又是花朝。虾鬚半轴,蛾緑不曾描。”

(3).借指黛色的山。 唐 李贺 《兰香神女庙》诗:“幽篁画新粉,蛾緑横晓门。” 宋 王易简 《庆宫春·谢草窗惠词卷》词:“因君凝竚,依约 吴山 ,半痕蛾緑。”

(4).一种淡黄绿色。 陈炜谟 《狼筅将军》:“无数的纸条:腥红,豹黄,蛾绿,蟹青,鸦蓝,鹭白,乌黑各种颜色,代表自由,平等,正义、人道,勇敢,冒险,进取各种精神。”

宫妆

宫女的打扮装束

绰约

同“绰约”

一点

(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圆成

成全

叫我圆成了,认我做亲娘。——《警世通言》

和羹

(1).配以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贝锦以繁采发华;和羹以盐梅致旨。”后用以比喻大臣辅助君主综理国政。 唐 钱起 《陪郭令公东亭宴集》诗:“不愁懽乐尽,积庆在和羹。”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二:“举朝水火和羹苦,于野玄黄战血重。”

(2).喻宰辅之职。 宋 王禹偁 《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