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挽歌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相和歌辞。挽歌原文

丹旐何飞扬,素骖亦悲鸣。
晨光照闾巷,輀车俨欲行。
萧条九月天,哀挽出重城。
借问送者谁,妻子与弟兄。
苍苍上古原,峨峨开新茔。
含酸一恸哭,异口同哀声。
旧垄转芜绝,新坟日罗列。
春风草绿北邙山,此地年年生死别。

诗词问答

问:相和歌辞。挽歌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相和歌辞。挽歌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相和歌辞。挽歌是什么体裁?答:乐府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9_27

参考注释

丹旐

犹丹旌。 南朝 梁 何逊 《王尚书瞻祖日》诗:“昱昱丹旐振,亭亭素盖上。”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水浮陆走,丹旐翩然。”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卜居求安》:“哀歌行欲絶,丹旐两班班。”《清史稿·礼志十一》:“ 太宗 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崩,梓宫奉安宫中,正殿设几筵,建丹旐门外右旁。”

飞扬

飞舞;飘扬

尘土飞扬

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清· 袁枚《祭妹文》

素骖

驾车的白马。一般用于丧事。《文选·陆机<挽歌诗>之三》:“素驂佇轜轩,玄駟騖飞盖。” 刘良 注:“驂,驾也。轜车,丧车也。” 唐 白居易 《挽歌词》:“丹旐何飞扬,素驂亦悲鸣。” 宋 姜夔 《越九歌·涛之神》:“白马駃兮素驂舞,驱银山兮迭万鼓。”

悲鸣

悲伤地叫

绝望的悲鸣

光照

光线的照射

房间的光照

闾巷

小的街道,即里巷。泛指乡里民间

輀车

亦作“輭车”。亦作“轜车”。载运棺柩的车子。《汉书·王莽传下》:“百官窃言‘此似輭车,非僊物也’。” 颜师古 注:“輭车,载丧车,音而。”《北史·文苑传·樊逊》:“居七八日,行遇轜车,嚬眉下泪。” 唐 白居易 《相和歌辞·挽歌》:“晨光照閭巷,輀车儼欲行。”一本作“轜车”。 明 徐霖 《绣襦记·歌郎竞技》:“休教乐道輀车,歌出哀声为贵。” 清 刘岩 《哭家西谷侍御》诗:“君魂游 泰 岱 ,輀车返西 秦 。”

萧条

经济成长退缩

经济萧条

九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九个月

(2) 第九个太阴月

(3) 九个月

哀挽

(1).悲痛地挽着丧车。 唐 杜甫 《故武卫将军挽词》之三:“哀挽青门去,新阡 絳水 遥。” 仇兆鳌 注:“哀挽,挽丧车而哀慟也。” 唐 刘言史 《北原情》诗:“城中人不絶,哀挽相次行。”

(2).指挽歌。 唐 羊士谔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诗:“都人听哀挽,泪尽望寒原。”

(3).哀悼。 应修人 《灰黑的手帕》诗:“灯火上闹市,天色已近昏暗,我惘然哀挽那坠去的光辉。”

重城

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城市。 宋 苏轼 《荆州》诗之一:“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1).古代城市在外城中又建内城,故称。《文选·左思<吴都赋>》:“郛郭周匝,重城结隅。” 刘逵 注:“大城中有小城,周十二里。”

(2).泛指城市。 宋 柳永 《采莲令》词:“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蜃楼海气隐重城,浩浩风停远市声。”

(3).指宫城、都城。 唐 李白 《鼓吹入朝曲》:“搥鐘速严妆,伐鼓启重城。” 宋 王禹偁 《李氏园亭记》:“重城之中,双闕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其来旧矣。” 明 何景明 《入朝遇雨》诗:“柳拂重城锁,花笼复道迴。”

(4).指城墙。 唐 于邺 《扬州梦记》:“ 牧 供职之外,唯以宴游为事, 扬州 ,胜地也。每重城向夕,娼楼之上,常有絳纱灯万数,辉罗燿列空中。” 宋 王安石 《示元度》诗:“思君携手安能得,上尽重城更上楼。”

借问

敬辞,用于向别人询问事情;请问

借问酒家何处有?

妻子

(1) 男子的正式配偶

(2) 妻子和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

弟兄

(1) 弟弟和哥哥

亲弟兄

(2) 也用作朋友之间的称呼

苍苍

(1) 灰白色的

两鬓苍苍十指黑

(2) 无边无际、空阔辽远的

天苍苍,地茫茫

(3) 茂盛,众多的样子

蒹葭苍苍。——《诗·秦风·蒹葭》

上古

较早的古代,中国多指商周秦汉这个时期

峨峨

(1) 山体高大陡峭

(2) 态度庄重严肃

开新

谓开创新的风格、局面等。 明 李本 《重编<诚意伯文集>序》:“运筹定计,应机料敌,称豪雄矣,而或歉於文学;呈华炫奇,开新啟昧,称儒硕矣,而无裨於武功。”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又有人说,大战以后 欧洲 之所应为一面开新,一面必当复旧: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 阿英 《漫谈初期报刊的年画和日历》引1902年《世界繁华报》新年号:“诸公切莫再蹉跎,一意开新补过。”

含酸

(1).怀着痛苦悲伤。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诗:“与子别山阿,含酸赴脩軫。” 唐 李远 《闻明上人逝寄友人》诗:“他时若更相随去,祗是含酸对影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考弊司》:“徘徊廛肆之间,歷两昏晓,悽意含酸,响肠鸣饿,进退无以自决。” 邹韬奋 《热血沸胜的时候》:“在这含酸茹苦的生活中……悲观颓废是无济于事的。”

(2).犹吃醋。《红楼梦》第八回回目:“比通灵金鶯微露意,探 宝釵 黛玉 半含酸。”

恸哭

放声痛哭,号哭

听见青年和老人抽泣和恸哭

宫中皆恸哭。——唐· 李朝威《柳毅传》

捧诏恸哭。——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异口

亦作“异口”。1.不同的说法。《尉缭子·攻权》:“异口虚言,将无修容。” 明 徐渭 《寿史母序》:“恭人居其上,天下之贤司隶,自髫至叟无或异口。”

(2).犹众口。参见“ 异口同声 ”。

哀声

(1).悲哀的声音。《孔子家语·颜回》:“哀声有似於此,谓其往而不返也。”

(2).指发出哀声。 许地山 《荔支》:“屋里跑出一个老妇人,哀声求他们说:‘大爷们,我这棵荔支还没有熟呢。’”

(3).悲凉的乐声。 汉 马融 《长笛赋》:“律吕既和,哀声五降。”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 徐 鼓箜篌而歌,哀声入云。”

芜绝

废弃隔绝;荒芜断绝。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絶兮异域。” 唐 杜甫 《故右仆射相国曲江张公九龄》诗:“波涛良史笔,芜絶 大庾岭 。” 明 陈恭尹 《送李巷水兼寄相如》诗:“古道今芜絶,吾乡尚有人。”

罗列

(1) 排列;陈列

乐工等罗列上前。——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厂房罗列在山坡上

(2) 列举

光罗列事实还不够,必须加以分析

(3) 归类登记形成列表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草绿

绿而略黄的颜色。即“军装绿”

邙山

即 北邙山 。一作 北芒 ,也称 芒山 、 郏山 、 北山 。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北。 汉 魏 以来,为王侯公卿归葬之处。 三国 魏 应璩 《与程文信书》:“南临 洛水 ,北据 邙山 。”

此地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死别

永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唐 杜甫 《垂老别》诗:“孰知是死别,且復伤其寒。”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