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则

作者:释正觉 朝代:宋代

颂古一百则原文

言衣半夜付卢能,搅搅黄梅七百僧。
临际一枝正1一1法眼,瞎驴灭却得人憎。
心心相印,祖祖传灯。
夷平海岳,变化鲲鹏。
只个名言难比拟,大都手段解翻腾。

诗词问答

问:颂古一百则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问:颂古一百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正觉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正觉名句大全

释正觉颂古一百则书法欣赏

释正觉颂古一百则书法作品欣赏
颂古一百则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半夜

(1) 夜的中间;特指夜里12点钟

(2) 一夜之半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搅搅

纷乱貌。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搅搅争附託,无人角雌雄。”

黄梅

(1) 成熟的梅子

(2) 腊梅的别名

(3) 中国湖北省东端、长江北岸的一个县。黄梅戏的发源地

(4) 黄梅季

七百

《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於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后用“七百”称颂封建王朝运祚绵长。 南朝 梁 沉约 《梁明堂登歌·歌赤帝》:“匪惟七百,无絶终始。”《南齐书·郁林王纪》:“三灵之眷方永,七百之基永固。”《隋书·音乐志下》:“开我皇业,七百同盛。”

一枝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 老舍 《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3).一支。一个支派。《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 石头 一枝,看看师灭矣。”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闻。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

(4).一支。犹言一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劫夺行李财帛,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臣当引一枝兵,为 蔡 乡导。”

法眼

(1).佛教语。“五眼”之一。谓菩萨为度脱众生而照见一切法门之眼。《无量寿经》卷下:“法眼观察,究竟诸道。慧眼见真,能渡彼岸。” 慧远 义疏:“智能照法,故名法眼。” 宋 苏轼 《 * 阿罗汉赞·阿氏多尊》诗:“各研於心,得法眼正。”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佛肉眼见四十里》:“佛氏五眼:一曰肉眼,二曰天眼,三曰慧眼,四曰法眼,五曰佛眼。”

(2).指敏锐、精深的眼力。 明 屠隆 《綵毫记·预识汾阳》:“ 李先生 人天法眼,説此人奇伟必是不凡。”《儒林外史》第四回:“我这老师看文章是法眼,既然赏鉴令郎,一定是英才可贺。” 鲁迅 《呐喊·明天》:“ 王九妈 ,你有年纪,见的多,不如请你老法眼看一看。”

瞎驴

佛教语。比喻最愚蠢的人。 唐 郭天锡 《<临济语录>序》:“末后将 * 眼藏,却向瞎驴边灭却。” 清 龚自珍 《语录》:“ 邵寳 云:‘《金刚》为经中之王, 右军 为书中之圣,世间之二妙。’我闻瞎驴语,每引一大白解秽。”

灭却

见“ 灭却 ”。

亦作“ 灭却 ”。熄掉;消除。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第一灭却心头火,第二解开眉间锁。” 郭沫若 《羽书集·抗战与觉悟》:“我们的这次神圣战争是灭却了自己的私欲而保持人类的天理。”

得人

用人得当

心心相印

彼此心意能互相了解。形容彼此的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证知光明受用而已。——唐· 裴休《圭峰定慧禅师碑》

祖祖

(1).以祖为祖。《三略·上略》:“世能祖祖,鲜能下下。祖祖为亲,下下为君。”

(2).谓历代祖师。 唐 李咸用 《和彭进士秋日游靖居山寺》:“秋山入望已无尘,况得閒游谢事烦,问著尽能言祖祖,见时应不是真真。” 唐 常达 《山居八咏》之八:“祖祖唯心旨,春融日正长。” 宋 范仲淹 《十六罗汉因果见颂序》:“佛佛留训,祖祖垂言,以济羣生,以成大愿。” 元 廷俊 《<五灯会元>序》:“顾虽明悟如 释迦文佛 亦由 然灯 记莂,故知祖祖授受,机语不得无述焉。”

传灯

亦作“ 传鐙 ”。1.佛家指传法。佛法犹如明灯,能破除迷暗,故称。 唐 崔顥 《赠怀一上人》诗:“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 唐 刘禹锡 《送僧元暠南游》诗:“传鐙已悟无为理,濡露犹怀罔极情。” 五代 李中 《贻毘陵正勤禅院奉长老》诗:“愿作传灯者,忘言学浄名。” 清 薛雪 《一瓢诗话》:“ 杜 诗云:‘毫髮无遗恨,波澜独老成’,最为诗家传灯衣鉢。”

(2).指佛像前或人将死时脚后的长明灯。 唐 杜甫 《望牛头寺》诗:“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仇兆鳌 注:“ 赵 曰:‘此长明灯也,借传灯言之。’”《红楼梦》第十四回:“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 阎君 ,拘都鬼,延请 地藏王 ,开金桥,引幢旛。” 王闿运 《衡州西禅寺碑》:“见传灯之欲灭,感大宅之先坏。”

夷平

使成一块平地

1889年那次龙卷风夷平了整个城市

海岳

亦作“ 海岳 ”。1.大海和高山。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吕尚 长於用兵,短於为国,不能仪玄黄以覆载,拟海岳以博纳。”《旧唐书·房玄龄传》:“臣老病三公,旦夕入地,所恨竟无尘露,微增海岳。” 陈毅 《为苏南摩擦答某君》诗:“怒潮翻海岳,雄鬼起风埃。”

(2).见“ 海岳高深 ”。

(3).谓四海与五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海岳降神,才英秀发。”《新唐书·车服志》:“毳冕者,祭海岳之服也。” 明 唐顺之 《冬至南郊》诗:“声容六变合,海岳百灵纷。”

见“ 海岳 ”。

变化

事物产生新的状况

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礼记·中庸》疏

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鲲鹏

(1).古代传说中能变化的大鱼和大鸟。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察蟭螟於蚊睫,观鯤鹏於北溟。” 唐 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鯤鹏。”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冥灵大椿之寿,朝菌蠓蚋之夭,鯤鹏之大等喻,《列子·汤问篇》语,《庄子·逍遥游》引之。”

(2).古代传说中的大鹏鸟。即鲲鱼变化成的鹏鸟。 宋 苏轼 《催试官考较戏作》诗:“鯤鹏水击三千里,粗练长驱十万夫。” 清 汪懋麟 《洗象》诗:“岂同龙马负,徒作鯤鹏想。”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二:“惟当过渡时代,则如鯤鹏图南,九万里而一息, 江 汉 赴海,百千折以朝宗。”

只个

见“ 只箇 ”。

名言

1.称说;描述。 2.著名的言论或话语。

比拟

(1) 修辞手法的一种,包括拟人、拟物

(2) 对比,比较

无法比拟

比拟反差

大都

中国元朝(1271—1368)首都,即今北京,1272 年在营建中命名“大都”,意指天下最大都城

手段

(1) 为某种目的采取的方法、措施

为挽救病人的生命,医院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手段

(2) 待人处世的不正当方法

欺骗手段

(3) 本领;能耐

他办事很有手段

翻腾

(1) 上下滚动

乌黑的水,在那些伸出水面的岩石上打旋翻腾

(2) 一种跳水动作

向内翻腾两周半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