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现藏主往处州长乐

作者:大圭 朝代:元代

送现藏主往处州长乐原文

括苍之山天下雄,控引百粤横西东。

高城月出海莲白,野亭莺啭山花红。

伍乔光芒映南服,知有高人住林麓。

濛濛碧雾际江天,冉冉閒云蔽幽谷。

大峰嵯峨仙所都,轩辕上天遗鼎湖。

川水秋沈莫耶剑,石龙夜吐摩尼珠。

长乐山人乐禅寂,捧檄东归喜何剧。

江湖鸥鹭惜离群,丛社象龙趋法席。

恩波浩荡广如天,五云回首蓬莱边。

明年我亦访遗逸,独骑白鹤来青田。

诗词问答

问:送现藏主往处州长乐的作者是谁?答:大圭
问:送现藏主往处州长乐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大圭的名句有哪些?答:大圭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六十六

参考注释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控引

(1).犹贯通。《文选·班固<西都赋>》:“东郊则有通沟大漕,溃 渭 洞 河 ,汎舟 山 东,控引 淮 湖,与海通波。” 李周翰 注:“谓泛舟可以通 山 东之运,亦与 淮 、湖、海通波澜。”

(2).控制;掌握。《文选·左思<魏都赋>》:“ 白藏 之藏,富有无隄,同賑大内,控引世资。” 张铣 注:“大内内寳库,与 白藏 同丰,控引天下之资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其控引情理,送迎际会,譬舞容回环,而有缀兆之位;歌声靡曼,而有抗坠之节也。” 宋 王安石 《葛兴祖墓志铭》:“嗟乎,命不可控引,而才之难恃以自见,盖久矣。”引申为统率。《陈书·侯瑱传》:“ 齐 遣 慕容恃德 镇於 夏首 , 瑱 控引西还,水陆攻之, 恃德 食尽,请和。”

百粤

见“ 百越 ”。

西东

(1).西方和东方。 汉 焦赣 《易林·随之兑》:“两心不同,或欲西东。明论终始,莫适所从。”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古塔认西东。”

(2).用为偏义复词,指西方。 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只虑迷所归,池上日西东。”

(3).泛指四方,无定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怵,为利所诱怵也;迫,迫贫贱,东西趋利也。” 唐 孟郊 《过分水岭》诗:“十步九举轡,迴环失西东。” 宋 范成大 《钓池口阻风》诗:“回风打船失西东,柁痴櫓弱无适从。”

(4).指酒杯。 宋 赵长卿 《朝中措》词:“此去定膺先宠,且须满醉西东。”

(5).犹东西。泛指什物。 宋 张元干 《诉衷情》词:“儿时初未识方红,学语问西东。”

出海

(1) 船只离开停泊地点驶往海上

出海捕鲸

(2) 到海上活动、工作

当他们出海三天之后,天气转晴了

野亭

野外供人休息的亭子。《后汉书·郭伋传》:“﹝ 伋 ﹞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宋 陆游 《有客》诗:“有客南山至,相携饭野亭。” 清 厉鹗 《冬日移寓葭白斋中诗》之二:“闭门清寂如野亭,四壁铅槧栖餘馨。”

莺啭

谓黄莺婉转而鸣。 唐 卢照邻 《入秦州界》诗:“花开緑野雾,鶯囀紫巖风。” 唐 岑参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鷄鸣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阑。”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诸晓屏》:“女意故使生闻之,其声嚦嚦,正如鶯囀花梢。”

花红

(1) 为庆贺喜事而赠送的插花挂红的衣料礼品

花红缎匹

有拏获宋江者,赏钱万万贯,执双花红。——《水浒传》

(2) 盈利

(3)

(4) 一种落叶小乔木( Malus asiatica ),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粉红色。果实球形,像苹果而小,黄绿色带微红,是常见的水果

(5) 这种植物的果实。也叫“林檎”或“沙果”

(6) 赏金

光芒

(1) 向四面发射的强烈光线

永放光芒

他,有如一座光芒万丈的金塔,矗立在 * 主义的思想高地。——《路标》

(2) 光亮

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南服

古代王畿以外地区分为五服,故称南方为“南服”。《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南服,南方五服也。”《晋书·刘弘传》:“ 弘 专督 江汉 ,威行南服。” 宋 岳飞 《题骤马冈》诗:“南服只今歼小丑,北辕何日返神州。” 曹亚伯 《武昌日知会之破案》:“同盟会会员 山西 乔义生 ,乃伴 欧吉罗 入 中国 内地游歷,兼作译员。先游 京 津 ,次游 长江 ,再游南服。”

高人

(1)

(2) 高士

高人何点,蹑屩(草鞋)于 钟阿;征士 刘虯,献书于卫兵。—— 南朝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3) 学术、技能高超的人

林麓

犹山林。《周礼·地官·林衡》:“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文选·张衡<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 薛综 注:“木丛生曰林。” 李善 注:“《穀梁传》曰:‘林属於山曰麓。’”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或结罝罘於林麓之中,合重围於山泽之表。” 唐 杜甫 《客堂》诗:“舍舟復深山,窅窕一林麓。” 清 周安 《游道场山》诗:“逶迤步崇冈,奔迫下林麓。”

濛濛

1.迷茫貌。《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 汉 郑玄 笺:“归又道遇雨,濛濛然。” 汉 严忌 《哀时命》:“雾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师老 《鸳鸯》诗:“江岛濛濛烟靄微,緑芜深处刷毛衣。” 明 陈恭尹 《登祝融峰》诗:“濛濛在太古,乾坤犹未判。” 冰心 《最后的安息》:“对面山峰上,云气濛濛,草色越发的青绿了。”

2.纷杂貌。 汉 枚乘 《梁王菟园赋》:“羽盖繇起,被以红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贾岛 《送神邈法师》诗:“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词之五:“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清 陈维崧 《点绛唇·和成容若韵》词:“西风恶,数声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黄鹂低鸣,飞絮濛濛。”

3.浓盛貌。 唐 张籍 《惜花》诗:“濛濛庭树花,坠地无颜色。”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愁云靄靄,杀气濛濛。”

碧雾

青色的云雾。 唐 高宗 《过温汤》诗:“暖溜惊湍驶,寒空碧雾轻。” 宋 陆游 《月夕》诗:“出门碧雾合,九陌无人行。” 明 高明 《琵琶记·激怒当朝》:“目断青鸞瞻碧雾,情深红叶看金沟。”

江天

江面上的广阔空际

万里江天

冉冉

(1) 渐进地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

(2) ∶ 慢慢地

冉冉上升

(3) 柔软下垂的样子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

幽谷

幽静、深邃的山谷

嵯峨

形容山势高峻

故园不可见,巫山田郁嵯峨。——杜甫《江海》

山顶嵯峨

怪石嵯峨

轩辕

(1).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黄帝 的名字。传说姓 公孙 ,居于 轩辕之丘 ,故名曰 轩辕 。曾战胜 炎帝 于 阪泉 ,战胜 蚩尤 于 涿鹿 ,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 中华 民族的始祖。《楚辞·远游》:“ 轩辕 不可攀援兮,吾将从 王乔 而娱戏!”《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者, 少典 之子,姓 公孙 ,名曰 轩辕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轩辕 之世,史有 仓頡 ,主文之职,其来久矣。” 明 王世贞 《登岱》诗:“ 轩辕皇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开。”

(2).借指中华民族。 鲁迅 《集外集拾遗·<自题小像>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 轩辕 。”

(3).指车輈。《战国策·赵策二》:“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 秦 患而不与其忧。”《史记·苏秦列传》:“前有楼闕轩辕,后有长姣美人。”《说文·车部》“輈,辕也” 清 朱骏声 通训:“大车左右两木直而平者谓之辕;小车居中一木曲而上者谓之輈,故亦曰轩辕,谓其穹隆而高也。”

(4).星座名。在星宿北。共十七星,蜿蜒如龙,故称。其第十四星为一等大星,因在五帝座之旁,故为女主象。后多借指皇后。《史记·天官书》:“权,轩辕。轩辕,黄龙体。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宫属。” 张守节 正义:“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黄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后宫之象也……二十四变,皆轩辕主之。其大星,女主也;次北一星,夫人也;次北一星,妃也;其次诸星皆次妃之属。” 清 钱谦益 《皇后册文》:“上应张星,主太庙明堂之位;下临角亢,叶后宫 轩辕 之占。”

(5).运行。 清 龚自珍 《尊隐》:“夫日胎於溟涬,浴於东海,徘徊於华林,轩辕於高閎,照耀人之新沐濯。”

(6).传说中的国名。 汉 张衡 《思玄赋》:“超 轩辕 於 西海 兮,跨 汪氏 之龙鱼,此国之千岁兮,曾焉足以娱余。”

(7).复姓。 唐 有 轩辕集 。见《全唐文》卷九二八。

上天

(1) 进入天空,进入太空

飞机早已上天多时

(2) 婉辞,指人死亡

(3) 古时指天上主宰万物的神

上天有眼

(4) 天空;天上

鼎湖

(1).地名。古代传说 黄帝 在 鼎湖 乘龙升天。 唐 顾况 《相和歌辞·短歌行》:“ 轩辕 皇帝初得仙, 鼎湖 一去三千年。” 明 夏完淳 《北风行》:“ 鼎湖 不见飞苍龙,阿阁何时栖赤凤。”

(2).借指帝王。《陈书·沉炯传》:“臣闻 乔山 虽掩,鼎湖之灵可祠。” 清 吴伟业 《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3).指帝王崩逝。《周书·静帝纪》:“先皇晏驾,万国深鼎湖之痛,四海穷遏密之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盼望,兵燹难消,松楸多恙,鼎湖弓剑无人葬;吾怎忍垂旒正冕,受贺当阳。” 柳亚子 《四月二十五日前明永历皇帝殉国纪念节也前十数日有滇中之捷感而赋此》诗:“赤县重开新日月,鼎湖遗恨旧风雷。”

(4).宫名。《文选·扬雄<羽猎赋>》:“ 武帝 广开 上林 ,南至 宜春 鼎湖 。” 李善 注引 晋灼 曰:“ 鼎湖宫 ,《黄图》以为在 蓝田 。”《汉书·扬雄传》作“鼎胡”。《三辅黄图·甘泉宫》:“ 鼎湖宫 ,在 湖城县 界…… 汉武帝 於此建宫。”

川水

江河之水。《汉书·李寻传》:“今 汝颍 畎澮皆川水漂踊,与雨水并为民害,此《诗》所谓‘爗爗震电,不寧不令,百川沸腾’者也。”《南齐书·五行志》:“人君不祷祀,简宗庙,废祭祀,逆天时,则雾水暴出,川水逆溢,坏邑軼乡,沉溺民人。”

莫耶

同“ 莫邪 ”。《韩诗外传》卷八:“且妾闻 奚公 之车,不能独走,莫耶虽利,不能独断,必有以动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使剑匠作为二枚,一曰干将,二曰莫耶。 莫耶 , 干将 之妻也。”

石龙

(1).龙形的巨石。 宋 辛弃疾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词:“石龙舞罢松风晓,唤起 湘累 歌未了。”

(2).蜥蜴的别名。

(3).植物名。即荭草。

摩尼珠

宝珠。 晋 法显 《佛国记》:“﹝ 师子国 ﹞多出珍寳珠璣,有出摩尼珠地,方可十里。” 唐 杜甫 《赠蜀僧闾丘师兄》诗:“惟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 宋 苏轼 《次韵吴传正枯木歌》:“东南山水相招呼,万象入我摩尼珠。” 元 顾瑛 《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诗:“又若摩尼珠,跃出驪龙湫。”

长乐

(1).永久快乐。《韩非子·功名》:“以尊主御忠臣,则长乐生而功名成。”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夬》:“如鱼逢水,长乐受喜。” 清 龚自珍 《以金石文字拓本寄秦恩复》诗:“如作器者言词良,长生长乐乐未央。”

(2).指 长乐宫 。 汉 班固 《西都赋》:“自 未央 而连 桂宫 ,北弥 明光 而亘 长乐 。”

(3).用以泛指宫殿。 唐 钱起 《赠阙下裴舍人》诗:“ 长乐 鐘声花外尽, 龙池 柳色雨中深。” 清 陈维崧 《鹊花翻·春夜听客弹琵琶作隋唐平话》词:“依稀 长乐 夜乌啼,分明 湓浦 邻船话。”参见“ 长乐宫 ”。

(4).见“ 长乐坡 ”。

人乐

人世的欢乐。《庄子·天道》:“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成玄英 疏:“俯同尘俗,且适人世之懽;仰合自然,方欣天道之乐也。”

人间的音乐。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宗庙之乐,宫为之先,其次角,又次徵,又次羽。宫、角、徵、羽相次者,人乐之叙也,故以之求人鬼。”

禅寂

(1).佛教语。释家以寂灭为宗旨,故谓思虑寂静为禅寂。《维摩诘经·方便品》:“一心禪寂,摄诸乱意。” 唐 李邕 《郑州大云寺碑》:“发趣如因,弥入禪寂。”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遥》:“与 王维 结交,同慕禪寂,志趣高疏,多云岫之想。” 明 唐顺之 《丹阳别王道思》诗:“平生学禪寂,犹自别离难。”

(2).谓坐禅习定。《景德传灯录·迦毗摩罗》:“师可禪寂于此否?” 苏曼殊 《幽光录》:“﹝僧 祖心 ﹞年二十六,忽弃家为僧,禪寂於 罗浮 匡庐 者久之。”

捧檄

东汉 人 毛义 有孝名。 张奉 去拜访他,刚好府檄至,要 毛义 去任守令, 毛义 拿到檄,表现出高兴的样子, 张奉 因此看不起他。后来 毛义 母死, 毛义 终于不再出去做官, 张奉 才知道他不过是为亲屈,感叹自己知他不深。见《后汉书·刘平等传序》。后以“捧檄”为为母出仕的典故。 唐 骆宾王 《渡瓜步江》诗:“捧檄辞幽径,鸣桹下 贵洲 。” 南唐 伍乔 《送江少府授延陵后寄》诗:“束书西上謁明主,捧檄南归慰老亲。” 明 徐渭 《谢督府胡公启》:“徒知母在而喜,顽然捧檄之情;务拟身教所先,遵以齐眉之敬。”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 毛义 捧檄色喜,固以家贫亲老。”

东归

指回故乡。因 汉 唐 皆都 长安 ,中原、 江 南人士辞京返里多言东归。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东归。” 唐 郑谷 《送京参翁先辈归闽中》诗:“解印东归去,人情此际多。” 唐 郑谷 《贺进士骆用锡登第》诗:“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好是东归日,高槐蕊半黄。”

离群

(1) 离开同伴;心性内向

他没有离群或冷漠的性格

(2) 倾向于避免社交

自绝于社会的离群的男人

丛社

丛林中的神社。《吕氏春秋·怀宠》:“问其丛社大祠,民之所不欲废者而復兴之,曲加其祀礼。” 汉 扬雄 《太玄·聚》:“次四,牵羊示于丛社,执圭信辟其股野。”

象龙

(1).刻绘龙形。 汉 扬雄 《法言·先知》:“民可使覿德,不可使覿刑,覿德则纯,覿刑则乱,象龙之致雨也,难矣哉!” 李轨 注:“象,似也。言画繒刻木以为龙而求致雨,则不可得也。”

(2). 汉 时 大宛 名马。《汉书·冯奉世传》:“ 奉世 遂西至 大宛 。 大宛 闻其斩 莎车 王,敬之异於它使。得其名马象龙而还。上甚説。” 颜师古 注:“言马形似龙者。”

法席

佛教语。讲解佛法的座席。亦泛指讲解佛法的场所。《古尊宿语录·慈明禅师语录》:“一夕诉曰:自至法席不蒙指示。”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宗回长老》:“僧 宗回 者,累建法席。”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木陈和尚 名 道忞 ,曾主 天童 法席,后封 宏觉国师 。”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 延寿 ﹞以后就去 明州 雪窦 开法,法席很盛。”

恩波

谓帝王的恩泽。 南朝 梁 丘迟 《侍宴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诏》诗:“参差别念举,肃穆恩波被。” 唐 刘驾 《长门怨》诗:“御泉长绕 凤皇楼 ,只是恩波别处流。”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所谓 天波谿 者,由 景龙门 实籙宫 循城西南以至 京 第。其子 絛 上书其父,谓今日恩波,他年祸水。”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恩波自喜从天降,浴罢粧成趋彩仗。”

浩荡

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青冥浩荡。——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浩荡的长江

五云

(1).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古人视云色占吉凶丰歉。《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关尹子·二柱》:“五云之变,可以卜当年之丰歉。”《云笈七籤》卷四一:“五云交荫,六炁扇尘。”

(2).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南齐书·乐志》:“圣祖降,五云集。”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瑞开三眷,祥洽五云。”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三折:“神霄絳闕,丽日五云浮,开綺讌,待宸游。”

(3).指皇帝所在地。 唐 王建 《赠郭将军》诗:“承恩新拜上将军,当值巡更近五云。”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天书飞下五云傍,紫陌珂声夜未央。” 清 陈梦雷 《立秋后一日至都门即事赋感》诗:“遥向五云深处望,低徊今昔倍辛酸。”

(4).指云英、云珠、云母、云液、云沙五种云母。据称按五季服用,能寿考乃至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或闻有晓消五云,飞八石,转九丹,治黄白。”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服五云之法……服之一年,则百病除;三年久服,老公反成童子;五年不闕,可以役使鬼神。”参阅 杨明照 《<抱朴子内篇校释>补正》。

(5).见“ 五云体 ”。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明年

今年的下一年

越明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明年复攻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明年陵降。——《汉书·李广苏建传》

遗逸

亦作“ 遗佚 ”。亦作“ 遗軼 ”。1.遗漏;遗弃而不用。《孟子·公孙丑上》:“进不隐贤,必其以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列子·黄帝》:“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夫科举本以取天下英才,格律其大约也,或者捨彼取此,使士有遗逸之嗟。”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况今名俊尽鶱腾,遗佚奇才只一箇。”

(2).遗失;散失。《北齐书·卢文伟传》:“﹝ 卢询祖 ﹞有文集十卷,皆致遗逸。” 宋 苏辙 《上皇帝书》:“苟诚以为有遗才焉,则今所谓遗逸之书,有以收之矣。” 宋 苏辙 《进御集表》:“臣顷被圣旨编次遗文,始於禁中,次及三省密院,下至文武诸臣之家,凡尺牘寸纸,无所遗軼。”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汉遗文》:“世以 柳子 编 西汉 文章,只据《文选》,固多遗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宗室诗人》:“晚年独居一室,人迹罕至,诗篇不復检閲,故多遗佚。”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 牛宏 以典籍遗逸,表请开献书之路。”

(3).指散失之物。多指遗文散籍;遗事逸闻。《汉书·艺文志》:“ 武帝 时,军政 杨僕 捃摭遗逸,纪奏兵録,犹未能备。” 晋 干宝 《<搜神记>序》:“虽考先志於载籍,收遗逸於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覩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 宋 晁补之 《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詔畀千金访遗逸,遗文逸字往往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若父祖捐馆日,子孙幼弱,及一旦编摹,岂免小有疏略,当随拾遗佚而为别集可也。” 元 孛术 鲁翀 《大都路总都管姚公神道碑》:“公扬歷四十餘年,功名事业,磊磥赫奕。侃访辑遗軼,既久始备。”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七》:“至如《路史》,第博采前人遗逸,务得其説,以傅三妃之名,其是非悉不暇记矣。” 清 龚自珍 《城南席上谣》:“一客谈遗佚,目挟十钱入西市,五钱麦糊五钱纸,年年冬望 日本 使。”

(4).犹隐居。《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是岁遣博士 褚大 等六人持节巡行天下,存赐鰥寡,假与乏困,举遗逸独行君子诣行所在。” 唐 柳宗元 《贺赦表》:“废金宝之贡,有以彰俭德;搜遗逸之士,有以表至公。” 清 黄宗羲 《陈伯美先生七十寿序》:“盖 明 初之有求於遗逸者,议论之公;而今之不敢信草野者,闻见之陋也。”

(5).隐士;遗才。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者居》诗:“见説公卿访遗逸,逢迎亦是戴乌纱。”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市骏骨而捐金,招来遗軼;闻鷄鸣而起舞,寤寐功名。”《明史·麻僖传》:“四十年疏陈纳諫諍、举枚卜、补大僚、登遗佚、速考选数事,不报。” 明 贝琼 《送王克让员外赴陕西》诗:“应念东南有遗佚,采芝深谷尚盘桓。”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三节:“ 圣祖仁皇帝 ,一开博学鸿词科,再设 明 史馆,搜罗遗佚,徵辟入都,位之以一清秩一空名,而天下帖帖然、戢戢然矣。” 吴晗 《社会贤达考》:“隐了几年,跟了几年,名气有了,盛朝圣世是应该徵举遗逸的,于是得了‘社会贤达’之名而驰马奔命,赶进京师‘初入朝堂’了。”

(6).指前一朝代留下来的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退谷论经学》:“ 明 初,人犹多经学,皆 元 时遗逸。”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 顺 康 之世,故老遗逸,越在草莽,承东林气节之盛,为经济有用之学。” 梁启超 《论私德》二:“ 顺 康 间,首开博学鸿词,以挚遗逸。”

白鹤

一种鹤,俗称仙鹤

青田

(1).指长着青苗的农田。 唐 杨炯 《和郑雠校内省眺瞩思乡怀友》:“楼臺横紫极,城闕俯青田。” 唐 张籍 《赠李杭州》诗:“竹间虚馆无朝讼,山畔青田长夏苗。” 宋 陈与义 《罗江》诗之二:“行过竹篱逢细雨,眼明双鷺立青田。”

(2).借指鹤。因 青田 产鹤著名,故代称。 唐 王勃 《上武侍极启》:“驰魂雾谷,忻逢紫岫之英;驛思霞丘,佇接青田之响。” 宋 文同 《李生画鹤》诗:“昂昂青田姿,杳杳在轻素。一身万里意,双目九霄顾。” 明 何景明 《画鹤篇》:“昔闻少保写青田,古墨千年人不传。”参见“ 青田鹤 ”。

(3).指青田酒。 唐 李白 《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飡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别酒寒酌,醉青田而少留;梦魂晓飞,度渌水以先去。”参见“ 青田酒 ”。

(4).山名。在 浙江省 青田县 西北境。山有泉石之胜,道教称三十六洞天之一。素以产青田石、青田鹤闻名。参见“ 青田大鹤天 ”、“ 青田石 ”、“ 青田鹤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