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历代帝王庙告成既奉神御复位爰以春祭恭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三皇五帝道功崇,历代君王懋建中。

虽是乘除抚人世,莫非兢业代天工。

由来观德视迁庙,用以陈年新閟宫。

更忆戴黄教易瓦,载闻刻羽发调桐。

考经圣祖加之位,敬法世宗祀以躬。

乐亮礼章溯古制,牲蠲币量冀神通。

落成莅止摅诚恪,蒇祀虚徐仰显融。

周监在殷殷监夏,难谌益切惕予衷。

诗词问答

问:《重修历代帝王庙告成既奉神御复位爰以春祭恭临式瞻实枚用申诚肃》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排律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三十八

2. 旧制葺庙瓦皆甃用纯绿兹以新正殿易盖黄瓦

参考注释

三皇五帝

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吕氏春秋·禁塞》:“上称 三皇 王帝 之业,以愉其意。” 唐 杜甫 《剑门》诗:“ 三皇 五帝 前,鸡犬各相放。” 毛 *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自从 盘古 开天地, 三皇 五帝 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详“ 三皇 ”、“ 五帝 ”。

历代

(1) 以往各代

历代王朝

(2) 过去的整个年代

历代名画

君王

古称天子或诸侯

君王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君王与沛公饭。

建中

谓建立中正之道,以为共同的准则。《书·仲虺之诰》:“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 蔡沉 集传:“立中道於天下。中者,天下之所同有也。”《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朕闻古先哲王之理也,玄默无为,端拱思道……厚下以立本,推诚而建中。”

虽是

虽然。《水浒传》第三二回:“虽是你们的好情分,只是我心去意难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家伯虽是回过几次家乡,却没有带家眷。”

乘除

(1) 求积与等分的运算

(2) 打算;算计

另有乘除,别有耳目

(3) 比喻自然界中的盛衰变化,此消彼长

万事乘除总在天,何必愁肠千万结

人世

整个人类社会;人类世界

降生人世

非人世所堪。——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莫非

(1)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你不赞成?你莫非不为全社着想?

(2) ——表示疑惑不定的推测语气,相当于“别不是”

莫非这事就是他们干的?

兢业

谨慎戒惧。“兢兢业业”的省语。《陈书·宣帝纪》:“今便肃奉天策,钦承介圭。若据沧溟,踰增兢业。” 明 刘基 《甘露颂》:“深惟上天付畀之重,夙夜兢业,思与群臣庶民咸躋雍熙,以承天眷。”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之四:“长以兢业心,了彼清浄理。”

天工

天然形成的高超技艺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观德

观察德行。《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史记·乐书》:“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张守节 正义:“结乐使人知上之事,故观知其德也。” 北周 庾信 《贺新乐表》:“山云特起,八卦成形。凤凰于飞,九州观德。”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与为人后》:“为人子者之絶本生之斩衰……屏而黜之,使不得与於观德之列,不亦可乎?”

迁庙

(1).古代太庙中专门供奉、祭祀被迁神主之庙殿。也称远庙。太庙之制,中为始祖或太祖,为不迁之主,左右三昭三穆,自天子之父、祖、曾祖、高祖、高祖之父、之祖共六代。天子薨,其子继位,则迁新死之天子神主入祀太庙为第六代,而迁原第一代神主入迁庙。《孔丛子·巡狩》:“或以迁庙之主行,载於斋车,每舍奠焉。”《旧唐书·礼仪志五》:“迁庙、亲庙,皆出太祖之后,故得合食有序,尊卑不差。” 清 许宗彦 《周庙祧考》:“远庙者,远於庙。自正庙而迁之於祧,谓之迁,故祧曰迁庙。”

(2).谓迁移新死天子的神主入祀太庙,迁移其高祖之祖的神主入祀迁庙,并依次迁移原昭穆神主位置的仪式。《大戴礼记·诸侯迁庙》:“摈者曰:‘迁庙事毕,请就燕。’”《汉书·韦玄成传》:“诚以为迁庙合祭,久长之策, 高皇帝 之意,乃敢不听?”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祔》:“《迁庙》一篇,新死者自殯宫迁於庙,当迁者自旧庙迁於新庙,皆用此礼。其曰‘从至於庙’,虽殯宫亦称庙,实不专指殯宫也。”

陈年

积存多年的

陈年八辈子的老话

陈年旧例

閟宫

神庙。《诗·鲁颂·閟宫》:“閟宫有侐,实实枚枚。” 毛 传:“閟,闭也。先妣 姜嫄 之庙在 周 ,常闭而无事, 孟仲子 曰:是禖宫也。” 郑玄 笺:“閟,神也。 姜嫄 神所依,故庙曰神宫。” 唐 李德裕 《题冠盖里》诗:“偶来 冠盖里 ,媿是旧三公,自喜无兵术,轻裘上閟宫。”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古民神思,接天然之閟宫,冥契万有,与之灵会,道其能道,爰为诗歌。”

忆戴

比喻想念友人。 唐 钱起 《山斋读书寄时校书杜叟》诗:“忆 戴 差过 剡 游仙惯入壶。” 唐 李端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诗:“繫舟偏忆 戴 ,炊黍愿期 张 。”参见“ 访戴 ”。

黄教

藏 族地区喇嘛教的一派。十四世纪末 宗喀巴 所创,是喇嘛教中最大的教派。 清 赵翼 《刘荫萱远寄藏佛一尊赋谢》诗:“其俗家家修浄业,大乘黄教小红教。” 清 昭槤 《啸亭杂录· * 掣籤》:“ 西藏 喇嘛自 宗卡卜 兴扬黄教,其徒 * 、 班禪额尔德呢 率言永远转生以嗣其教。”

发调

(1).征调(物资或人员)。《后汉书·朱穆传》:“京师诸官费用增多,詔书发调或至十倍。”《三国志·魏志·王脩传》:“ 胶东 令 公沙卢 宗彊,自为营堑,不肯应发调。”《三国志·魏志·曹洪传》“乃得免官削爵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初, 太祖 为司空时,以己率下,每岁发调,使本县平貲。”

(2).发出的曲调。 唐 白居易 《夜闻歌者》诗:“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絶。”

(3).指出口,出声。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无眼之棋,死棋也,看不动情,唱不发调者。”

(4).表现的情调。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工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

圣祖

(1).帝王的先祖。多特指开国的高祖。《汉书·王子侯表上》:“大哉,圣祖之建业也!后嗣承序以广亲亲。”《孔子家语·贤君》:“ 孔子 曰:‘昔者 夏桀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圣祖之道,坏其典法,废其世祀。’”《晋书·乐志上》:“赫赫太上,巍巍圣祖。” 明 何景明 《送刘御史按淮阳诸郡》诗:“臺臣今按地,圣祖旧开疆。”

(2).对 老子 的尊称。道教本称 老子 为 太上老君 。 唐高宗 时追尊为 太上玄元皇帝 ,至 玄宗 时又加号为 大圣祖玄元皇帝 。 宋真宗 时,因 唐 故事,上徽号为 九天司命天尊 ,后又追尊为 圣祖天尊大帝 。世因简称“圣祖”。 唐 王维 《贺古乐器表》:“伏惟 开元 天寳 圣文 神武应道皇帝 陛下,居皇建之极中,得混成之大道;奉先天之 圣祖 ,玄化协於无为;育率土之羣生,至仁侔於阴騭。”

宗祀

(1).谓对祖宗的祭祀。《孝经·圣治》:“昔者 周公 郊祀 后稷 以配天;宗祀 文王 於明堂以配上帝。”《宋书·武帝纪中》:“ 夷羿 乘衅,荡覆王室,越在南鄙。迁于 九江 。宗祀絶饗,人神无位。”《汉书·叙传上》:“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而全宗祀於无穷,垂策书於春秋。”《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倘违吾言,自罹罗网,颠覆宗祀,虽及泉下,誓不相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吾不忍吾家之宗祀,自此而絶也。”

(2).泛指各种祭祀。《汉书·儿宽传》:“陛下躬发圣德,统楫羣元,宗祀天地,荐礼百神,精神所乡,徵兆必报,天地并应,符瑞昭明。”

礼章

(1).礼仪规章。《后汉书·皇后纪下·桓帝懿献梁皇后》:“结婚之际,有命既集,宜备礼章,时进徵币。”

(2).礼乐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经典礼章,跨 周 轢 汉 , 唐 虞 之文,其鼎盛乎!”

古制

古时的法式制度。《汉书·平帝纪》:“皇帝二名,通于器物,今更名,合於古制。”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然 高祖 封建,地过古制……故有 吴 楚 七国之患。”《李卫公问对》卷中:“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古制如此。”《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就拿姑娘上头讲,便不是照国初旧风……也不是照前朝古制。” 鲁迅 《花边文学·洋服的没落》:“恢复古制罢,自 黄帝 以至 宋 明 的衣裳,一时实难以明白。”

神通

佛教指神佛具有的神奇能力,今指出奇的手段或本领

大显神通

老栓倒觉得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 鲁迅《药》

落成

古代宗庙、宫室盖好时所行的祭礼。始成的意思

凡房屋建造完成都叫落成

莅止

来临。 唐 刘禹锡 《武陵北亭记》:“﹝ 竇公常 ﹞莅止三月,以硕画佐元侯平裔夷,降渠魁。”

摅诚

犹竭诚。

虚徐

(1).从容不迫;舒缓。《尔雅·释训》:“其虚其徐,威仪容止也。” 郭璞 注:“雍容都雅之貌。”按,今本《诗·邶风·北风》作“其虚其邪”。《淮南子·原道训》“原流泉浡,冲而徐盈” 汉 高诱 注:“冲,虚也。始出,虚徐流不止,能渐盈满。” 唐 张说 《崔礼部园亭得深字》:“窈窕留清馆,虚徐步晚阴。” 宋 司马光 《奉和大夫同年张兄会南园诗》:“茂林穿繚绕,微径步虚徐。”

(2).舒展;舒敞。 唐 杜甫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诗:“虚徐五株态,侧塞烦胸襟。”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冈东录》:“楼北小室虚徐,疏櫺秀朗,盖 静照轩 也。”

(3).迟疑;盘旋。《文选·班固<幽通赋>》:“承灵训其虚徐兮,佇盘桓而且俟。” 李善 注:“虚徐,狐疑也。” 唐 岑参 《秋夕听罗山 * 三峡流泉》诗:“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演漾怨 楚 云,虚徐韵秋烟。” 宋 苏轼 《清风阁记》:“风起於苍茫之间,彷徨乎山泽,激越乎城郭道路,虚徐演漾,以汎汝之轩窗栏楯幔帷而不去也。”

显融

显明;显著。《国语·周语下》:“度於天地,而顺於时动,和於民神,而仪於物则,故高朗令终,显融昭明。” 韦昭 注:“融,长也。” 汉 徐干 《中论·审大臣》:“夫以圣人之德昭明显融,高宏博厚,宜其易知也。” 明 方孝孺 《郊祀颂》:“阳德显融,歛戢群隂。”

殷监

见“ 殷鉴 ”。

难谌

不能信任。《书·咸有一德》:“呜呼!天难諶,命靡常。” 孔颖达 疏:“以其无常,故难信。” 唐 杨炯 《唐赠荆州刺史成知礼神道碑》:“将蹈九州,平三阶,岂意大和交薄,而天道难諶,降年不永。”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