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镜 咏三教门人

作者:马钰 朝代:元代

清心镜 咏三教门人原文

九阳数,尽通彻。
三教门人,乍离巢穴。
探春时、幸得相逢,别是般欢悦。
也无言,也无说。
执手大笑,无休无歇。
觉身心,不似寒山,这性

诗词问答

问:清心镜 咏三教门人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问:清心镜 咏三教门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清心镜 咏三教门人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马钰的名句有哪些?答:马钰名句大全

马钰清心镜 咏三教门人书法欣赏

马钰清心镜 咏三教门人书法作品欣赏
清心镜 咏三教门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九阳

(1).天地的边沿。《楚辞·远游》:“朝濯髮於 汤谷 兮,夕晞余身兮九阳。” 王逸 注:“九阳,谓天地之涯。” 晋 嵇康 《琴赋》:“夕纳景于 虞渊 兮,旦晞干於九阳。” 唐 李白 《明堂赋》:“于是横八荒,漂九阳。”

(2).古代传说的日出处。《楚辞·王逸<九思·遭厄>》:“躡天衢兮长驱,踵九阳兮戏荡。”原注;“九阳,日出处也。”

(3).太阳。《后汉书·仲长统传》:“沆瀣当餐,九阳代烛。” 李贤 注:“九阳,谓日也。” 明 刘基 《淮南王》诗:“虹蜺繽纷夹綵斿,上窥九阳下六幽。”

(4).道家以纯阳为九阳。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振天专以广扫,鼓九阳之洪炉。” 晋 陆机 《列仙赋》:“呼翕九阳,抱一含元,引新吐故,云饮露飡。”

(5).山名。

通彻

通晓;贯通;完全理解

三教

(1). 汉 儒谓 夏 尚忠, 殷 尚敬, 周 尚文,称为“三教”。 汉 班固 《 * 通·三教》:“王者设三教者何…… 夏 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 殷 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 周 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

(2).指儒家的施教内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艺、合称“三德”。 汉 徐干 《中论·治学》:“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曰智、仁、圣、义、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3).佛教传入我国后,称儒、道、释为“三教”。《北史·周本纪下》:“十二月癸巳,集羣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唐 牛肃 《牛应贞》:“学穷三教,博涉多能。”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三教》:“上问曰:‘三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儒如五穀。’上曰:‘若然,则儒贱邪?’对曰:‘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穀於世,岂可一日闕哉!’” 鲁迅 《华盖集·补白二》:“佛教初来时便大受排斥,一到理学先生谈禅,和尚做诗的时候,‘三教同源’的机运就成熟了。”

门人

(1) 门生

门人弟子。——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门客

巢穴

(1) 虫鸟兽类栖身之处

(2) 比喻盗匪等盘踞的地方

海盗们沉了一条船,切断通向他们巢穴的去路

探春

(1).早春郊游。 唐 宋 风俗,都城士女在正月十五日收灯后争先至郊外宴游,叫探春。 唐 孟郊 《长安早春》诗:“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探春》:“都人仕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於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西湖游幸》:“都城自过收灯,贵游巨室,皆争先出郊,谓之‘探春’。”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下:“ 徐天全 《雪湖赏梅》云:‘梅开催雪雪催梅,梅雪催人举酒杯。折取琼枝插船上,满城知是探春回。’” 清 钱谦益 《迎春日偕河东君泛舟东郊作》诗:“ 罨画 山城画舫开,春人春日探春来。”

(2). 明 代贡茶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供御茶》:“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採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

(3).花名。属木犀科,半常绿灌木,初夏开花,黄色。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唐花》:“谨按《日下旧闻考》,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緋桃、探春诸花。”

(4).词牌名。《词谱》卷三二:“《探春慢》,或作《探春》,无‘慢’字。”

幸得

(1).幸而;幸亏。《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儒林外史》第十五回:“他原来结交我是要借我骗 胡三公子 ,幸得 胡 家时运高,不得上算。” 沙汀 《一个秋天的晚上》:“‘哎呀,今晚上幸得遇到你们!’她深感庆幸地说。”

(2).有幸能够。 宋 欧阳修 《<梅圣俞诗集>序》:“若使其幸得用於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 宋 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歟!”

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别是

难道是,表揣测

他脸色这么难看,别是病了吧

欢悦

喜悦;欢乐

欢悦的笑声

他俩心情欢悦,边走边唱

执手

握手,拉手

执手分道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咽。——宋· 柳永《西霖铃》

大笑

笑的动作或情况

那惹人爱的容颜变成了微笑,而微笑又变成了大笑

身心

(1) 肉体和精神

身心健康

(2) 心思,精神

身心恍惚

(3) 指人的品德修养

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层己焉而不可得也。——清· 刘开《问说》

寒山

(1).传说中北方常寒之山。《楚辞·大招》:“魂乎无北!北有寒山, 逴龙 赩只。” 王逸 注:“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 逴龙 。” 晋 张协 《七命》:“大夫曰:‘寒山之桐,出自太冥。’”

(2).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唐 韩翃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诗:“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秋畦公取士》:“秋风几树天香动,吹向寒山老桂林。”

(3).指 浙江省 天台县 的 寒岩 。 唐 诗僧 寒山子 曾居此。 唐 寒山 《诗》之三:“可笑 寒山 道,而无车马踪。” 唐 寒山 《诗》之二○三:“我家本住在 寒山 ,石巖栖息离烦缘。”

(4).即 寒山子 。 唐 寒山 《诗》之二二○:“时人见 寒山 ,各谓是风颠。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宋 陆游 《醉中题民家壁》诗:“吾诗戯用 寒山 例,小市人家到处题。”参见“ 寒山子 ”。

(5).地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本 支硎山 之支峰, 明 处士 赵宧光 曾隐居于此。

(6).地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东南。《晋书·刘遐传》:“詔 遐 领 彭城 内史,与 徐州 刺史 蔡豹 、 太山 太守 徐龕 共讨 抚 ,战於 寒山 , 抚 败走。”

(7).地名。在 广西 玉林县 西北三十里。参阅《九域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