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许州留别洛中亲故

作者:耿湋 朝代:唐代

赴许州留别洛中亲故原文

淳风今变俗,末学误为文。
幸免投湘浦,那辞近汝坟。
山遮魏阙路,日隐洛阳云。
谁念联翩翼,烟中独失群。

诗词问答

问:赴许州留别洛中亲故的作者是谁?答:耿湋
问:赴许州留别洛中亲故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赴许州留别洛中亲故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耿湋的名句有哪些?答:耿湋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68_108

参考注释

淳风

淳厚朴实的风土人情

变俗

改变原有的习俗。《晏子春秋·问下二》:“昔吾先君 桓公 ,变俗以政,下贤以身。”《后汉书·应奉传》:“於是兴学校,举仄陋,政称变俗。” 唐 戴叔伦 《送谢夷甫宰馀姚县》诗:“到时应变俗,新政满 餘姚 。” 宋 曾巩 《熙宁转对疏》:“即位以来,早朝晏罢,广问廉听,有更制变俗、比迹 唐 虞 之志,此非羣臣之所能及也。”

末学

(1).肤浅无本之学。多用作自谦之词或自称的谦词。《庄子·天道》:“本在於上,末在於下。要在於主,详在於臣。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礼法度数,形名比详,治之末也;鐘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哭泣衰絰,隆杀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然后从之者也。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 成玄英 疏:“先,本也。五末之学,中古有之,事涉浇伪,终非根本也。” 汉 蔡邕 《答诏问灾异八事》:“臣伏惟陛下圣德允明,深悼变异,德音恳诚,褒臣末学,特垂访及,非臣螻蚁所能堪副。” 唐 司空曙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诗:“微才空觉滞京师,末学曾为叔父知。” 宋 苏轼 《与封守朱朝请》:“前日蒙示所藏诸书,使末学稍窥家法之秘,幸甚,幸甚。” 明 杨慎 《孔明渊明》:“ 朱子 谓 孔明 之学本 申 韩 , 渊明 之学本 老 庄 。此语末学不敢议,亦不敢从。”参见“ 末学肤受 ”。

(2).指浅薄的学者。 汉 蔡邕 《刘镇南碑》:“深愍末学远本离直,乃令诸儒改定五经章句,删剗浮辞,芟除烦重。”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论》:“末学庸浅,不达名教之本,牵於事用以惑自然之性。”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清 黄宗羲 《戴西洮诗文题词》:“所接不过腐生末学,所读不过毛头制义。”

(3).犹后学。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闕里既已千载,深儒流於末学。” 唐 韩愈 《读墨子》:“余以为辩生於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説,非二师之道本然也。” 宋 苏轼 《谢应中制科启》:“思天下所以太平,必用芻蕘之説。亟收末学,以辅大猷。”

(4).指非正统之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儒主传统翼教,而硕士名贤之训附之;杂主饰治捄偏,而傍蹊末学之谈附之。”

为文

成文,成字

为文犹可识。——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幸免

侥幸得以避免

幸免于难

汝坟

(1).指古 汝水 堤岸。《诗·周南·汝坟》:“遵彼 汝 坟,伐其条枚。” 毛 传:“ 汝 ,水名也。坟,大防也。” 唐 孟浩然 《行至汝坟寄卢徵君》诗:“行乏憩予驾,依然见 汝 坟。” 宋 梅尧臣 《汝坟贫女》诗:“ 汝 坟有贫女,行哭音悽愴。”

(2).《诗·周南·汝坟序》:“《汝坟》,道化行也。 文王 之化行乎 汝 坟之国。”后因以“汝坟”称美教化广被之国。 南朝 宋 王韶之 《宋宗庙登歌·高祖武皇帝歌》:“功并敷土,道均 汝 坟。”

魏阙

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其下常悬挂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称

洛阳

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西部,市区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97万。中国著名古都,有“九朝古都”之称,中国佛教祖庭白马寺位于市东,其南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河南省第二大城市,陇海铁路、焦枝铁路交汇于此

联翩

鸟飞翔时的一种姿态。比喻断续而迅疾

一夜春风,细雨联翩

失群

离群

他像一头失群的动物那样孤独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