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萧望之传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读萧望之传原文

东海有钜儒,治经脩素履。

露索不肯听,抱关为禄仕。

宣庙向闻名,对荣称进止。

一岁乃三迁,何以酬知已。

雅意在本朝,平原辞刺史。

冯翊复移病,谕意事方视。

虽曰不要君,其孰信乎此。

义利抗明辨,而胡自擅使。

大闲固未踰,小节讵尽美。

恭显方枋政,薰莸无合理。

子伋上书讼,适用速谗毁。

浸润灾无妄,延缘祸自取。

慷慨饮药终,足以厉懦鄙。

一再犹不知,渭陵实暗矣。

诗词问答

问:读萧望之传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读萧望之传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三十四

2. 叶

参考注释

东海

(1) 亚洲东部边缘海,西接中国大陆,北连黄海,南接南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广阔的东海大陆架是良好的渔场

(2) 泛指东方的大海

钜儒

儒家大学者。 汉 扬雄 《羽猎赋》:“於兹乎鸿生鉅儒,俄轩冕,杂衣裳,脩 唐 典,匡《雅》《颂》,揖让於前。”《隋书·经籍志一》:“四方鸿生鉅儒,负袠自远而至者,不可胜算。” 清 孙鼎臣 《与郭筠仙书》:“其人皆魁閎鉅儒,其文章皆有法度。”

治经

治:研究;经,指《易》、《诗》、《书》、《礼记》、《春秋》等儒家经典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资治通鉴·汉纪》

素履

(1).《易·履》:“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王弼 注:“履道恶华,故素乃无咎。” 高亨 注:“素,白色无文彩。履,鞋也。‘素履往’比喻人以朴素坦白之态度行事,此自无咎。”后用以比喻质朴无华、清白自守的处世态度。《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虽有素履幽人之贞,而失 考父 兹恭之义,使朕虚心引领歷年,其何谓邪?” 宋 叶适 《台州高君墓志铭》:“父 融 ,有素履,起家 衡州 司户参军。” 清 方文 《王抑之招集斋中有赠》诗:“我虽长贱贫,未敢愆素履。”

(2).居丧时所穿的鞋子。借用为对居丧者的问候语。如:敬候素履。

露索

(1).露出身体被人搜查。《汉书·萧望之传》:“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 颜师古 注:“索,搜也。露形体而搜也。”《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玢》:“ 玢 亦颇疑诸弟图己,敕宦官守宫门,入者皆露索。”

(2).井绳。 唐 李商隐 《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翫月因戏赠》诗:“露索 秦 宫井,风絃 汉 殿筝。” 朱鹤龄 笺注:“古乐府:‘桃生露井上。’” 姚培谦 笺注:“身居西掖,地位清高,碧瓦金茎,攀躋无路。念露索犹供井栏之角,风絃犹和殿角之筝,乃 扬雄 词赋,独不能邀故人一荐耶?”

不肯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抱关

掌握门闩,把守城门

嬴乃夷门抱关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禄仕

(1).为食俸禄而居官。《诗·王风·君子阳阳序》:“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 郑玄 笺:“禄仕者,苟得禄而已,不求道行。” 孔颖达 疏:“今言禄仕,止为求禄。”《后汉书·李固传》:“中常侍在日月之侧,声埶振天下,子弟禄仕,曾无限极。” 唐 韩愈 《争臣论》:“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四:“禄仕之士,不能撙节。稍丰则飫及狗彘,稍歉则困彼妻孥。”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墓志铭》:“近代以来,贵禄仕而贱幽贞。”

(2).泛指居官食禄。 汉 蔡邕 《陈政要七事》:“今虚伪小人,本非骨肉,既无幸私之恩,又无禄仕之实。”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苟容躁进,不顾其躬。禄仕而还,以为家荣。” 宋 徐铉 《稽神录·赵瑜》:“君命生至薄,名与禄仕皆无分。” 明 李贽 《与河南吴中丞书》:“僕自禄仕以来,未尝一日获罪於法禁。”

闻名

(1) 著名;有名

举世闻名

(2) 听到名声

闻名不如见面

称进

荐举,推举。《汉书·薛宣传》:“ 宣 数言政事便宜,举奏部刺史郡国二千石,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繇是知名。”

三迁

(1).相传 孟轲 幼年时,邻里环境不好, 孟母 三次迁居,使 轲 得到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汉 赵歧 《孟子题辞》。后常以“三迁”为颂扬母教之词。 宋 叶适 《朱文昭母杨氏挽词》:“义并三迁峻,书成百卷长。” 清 钱谦益 《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董继周授承德郎制》之五:“三迁之教既成,而一日之养不逮。”

(2).三次迁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论》:“ 范蠡 三迁,皆有荣名。” 清 黄遵宪 《潮州行》:“一夕輒三迁,踪跡无定所。”

(3).三次升迁。 宋 俞文豹 《吹剑外录》:“ 赵忠肃 号 得全 ,宗 伊川 之学,由司諫三迁至大用。”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雅意

(1) 旧时敬辞,用于对方的情意

(2) 风雅的意趣

(3) 敬辞,称对方的意见

本朝

(1) 古人认为朝廷是国家的根本,所以称朝廷为本朝

(2) 称自己所处的王朝

原辞

原话。 郭沫若 《断断集·水与结晶的溶洽》:“《国闻周报》所载的纪录是从《留东新闻》转载的,那篇纪录和我的原辞大有距离。”

刺史

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冯翊

(1).浑沌。 元 王冕 《题申屠子迪篆刻卷》诗:“我昔闻诸太古初,冯翊窅窅安可摹。”参见“ 冯冯翼翼 ”。

(2).郡名。 唐 贾岛 《送殷侍御起同州》诗:“ 冯翊 蒲西 郡,沙冈拥地形。” 元 王逢 《后无题》诗之二:“ 吐蕃 回紇 使何如? 冯翊 扶风 守太疏。”

移病

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汉书·公孙弘传》:“使 匈奴 ,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 弘 乃移病免归。” 颜师古 注:“移病,谓移书言病也。”《新唐书·房琯传》:“ 琯 方日引 刘秩 、 严武 与宴语,移病自如。” 宋 曾巩 《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闻君至,移病不出。”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 于鳞 不乐,移病乞归。”

谕意

表明意思;示意。《吕氏春秋·离谓》:“言者,以諭意也。”《汉书·严助传》:“上嘉 淮南 之意,美将卒之功,乃令 严助 諭意风指於 南越 。” 宋 岳珂 《桯史·陈了翁始末》:“ 陈了翁 在 徽祖 朝,名重一时,为右司员外郎。 曾文肃 布 敬之,欲引以附己,屡荐於上,使人諭意,以将大用之。”

不要

(1)

表示禁止和劝阻

不要逼我

(2)

制止或阻止一个倾向或一个冲动

请他不要打断别人讲话

明辨

明确地分辨;辨别清楚。《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清 姚鼐 《赠孔撝约假归序》:“言忠信,行篤敬,本也;博闻明辨,末也。” 陶行知 《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我们对于国外学制的经验,应该明辨择善,决不可舍己从人,轻于吸收。”

自擅

自作主张;独自行动。《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今海内分崩,人思自擅,强者为雄。”《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平原君 来朝 赵王 曰:‘见有 韩国 使命在外,未敢自擅,伏候勑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胡生 ﹞竟自别无顾忌,出入自擅,惯了脚步,不觉忘怀了。”

大闲

基本的行为准则。语本《论语·子张》:“大德不踰闲。”《新唐书·卓行传赞》:“节谊为天下大闲。” 宋 陆游 《自勉》诗:“节义实大闲,忠孝后代看。”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赠余铁香序》:“然自念大闲未逾,虽丛谤集身,几至危殆,卒未有荡去绳检,辱身辱先者。”

小节

(1) 无关大局的琐碎事情或问题

不拘小节

(2) 琐碎的或微不足道的事情

尽美

极美;完美。《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后汉书·逸民传序》:“是以 尧 称则天,不屈 潁阳 之高; 武 尽美矣,终全 孤竹 之絜。” 晋 陆云 《与平原书》之五:“《咏德颂》甚復尽美,省之惻然。” 唐 孟郊 《投所知》诗:“君存古人心,道出古人辙;尽美固可扬,片善亦不遏。”参见“ 尽善尽美 ”。

恭显

汉 宦官 弘恭 、 石显 的并称。《汉书·刘向传》:“中书宦官 弘恭 、 石显 弄权。 望之 、 堪 、 更生 议,欲白罢退之。未白而语泄,遂为 许 史 及 恭显 所譖愬, 堪 、 更生 下狱。” 晋 潘岳 《西征赋》:“当 音 、 凤 、 恭 、 显 之任势也,乃熏灼四方,震耀都鄙。” 唐 元稹 《人道短》诗:“ 莽 、 卓 、 恭 、 显 ,皆数十年富贵, 梁冀 夫妇,车马煌煌。”

枋政

执掌政权。《明史·许誉卿华允诚等传赞》:“ 崇禎 时,僉壬相继枋政,天下多故,事之可言者众矣。”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 孔子 为士,先儒疑焉。或谓 阳虎 当时枋政,虽陪臣而儼以大夫自居,圣人亦逊以应之。”

薰莸

香草和臭草。喻善恶、贤愚、好坏等。语本《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杜预 注:“薰,香草;蕕,臭草。十年有臭,言善易消,恶难除。”《魏书·辛雄传》:“今君子小人薰蕕不别,岂所谓赏善罚恶,殷勤隐恤者也。” 清 李渔 《奈何天·形变》:“人中魔怪,竟做了云中仙客,一般的桃柳三春,不枉我薰蕕半载。”

合理

合乎道理或事理

合理的估价

上书

(1) 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陈述意见

上书乞骸骨。——《后汉书·张衡传》

吾上书太夫上,谱汝诸孙中。——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旧时指私塾先生给儿童讲授新课

适用

符合客观条件的要求,适合应用

这个新的种植法对我们这个地区很适用

谗毁

进谗毁谤。《韩诗外传》卷九:“修身不可不慎也。嗜慾侈则行亏,谗毁行则害成。” 唐 高适 《宋中送族侄式颜》诗:“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但因受到 楚王 近臣的嫉视和谗毁,被 楚王 疏远,并一再遭到放逐。”

浸润

(1) 液体渐渐渗入或附着在固体表面

春雨浸润着田野

(2) 也指谗言

无妄

(1).指《易》卦“无妄”。 唐 元稹 《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诗:“布卦求无妄,祈天愿孔偕。”

(2).谓邪道不行;不敢诈伪。《管子·宙合》:“奚谓当?本乎无妄之治,运乎无方之事,应变不失之谓当。”《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 宋 朱熹 集注:“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

(3).指灾祸变乱。《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绸繆哲后,无妄惟时。” 刘良 注:“无妄惟时,当穷灾之时也。”《晋书·慕容垂载记》:“大王以命世之姿,遭无妄之运,迍邅栖伏,艰亦至矣。”参阅《易·杂卦》及 韩康伯 注。

(4).意外;不期然而然。《战国策·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 汉 王充 《论衡·明雩》:“夫灾变大抵有二:有政治之灾,有无妄之变。” 宋 叶适 《滕季度墓志铭》:“而君以惯暇逢仓猝,整习遇草野,厌冠而返,可谓无妄之辱矣!”

(1).《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乾上。《易·无妄》:“无妄,元亨利贞。” 程颐 传:“无妄者,至诚也。”

(2).谓真实,真相。《庄子·在宥》:“游者鞅掌,以观无妄。”

(3).不测;意外。《汉书·谷永传》:“陛下承八世之功业,当阳数之标季,涉三七之节纪,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阸。” 颜师古 注:“取《易》之《无妄卦》为义。”参见“ 无妄之灾 ”。

(4).必然。语出《战国策·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 鲍彪 注:“无妄,言可必。” 清 戴名世 《书先世遗事》:“府君大怒曰:‘吾闻之,有无妄之福者必有无妄之祸。’”

延缘

(1).缓慢移行。《庄子·渔父》:“﹝客﹞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 清 陶澂 《蛮触行》:“秋林湿尽土花碧,蜗牛延缘不踰尺。”

(2).与他物相连属。 宋 范成大 《桂海岩洞志》:“ 桂 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笋瑶篸,森列无际。”

自取

(1).自己招致。《孟子·离娄上》:“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庄子·齐物论》:“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 宋 梅尧臣 《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二师覆败乃自取,岂是廊庙谋不臧。” 明 王守仁 《瘗旅文》:“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2).谓自己取代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先主 ﹞谓 亮 曰:‘君才十倍 曹丕 ,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自娶。《史记·伍子胥列传》:“ 秦 女絶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

慷慨

(1)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慷慨就义

(2) 大方;不吝啬

慷慨解囊

饮药

(1).喝药。《礼记·曲礼下》:“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 汉 王充 《论衡·寒温》:“人中於寒,饮药行解。”

(2).特指服毒。《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齐孝王 惧,乃饮药 * 。”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 董昭 为 曹操 谋九锡之事, 荀彧 以为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操 不悦, 彧 饮药而死。” 明 邵璨 《香囊记·潜回》:“那饮药 譙玄 ,纳肝 弘演 ,高风劲节真堪羡。”

足以

完全可以

凭他的成绩足以取胜

足以立事。——《资治通鉴》

力尚足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尚足以明。

一再

一次又一次地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