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其三十五·夹镜鸣琴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垂丝风里木兰船。

拍拍飞凫破渚烟。

临渊无意渔人羡,空明水与天。

琴心莫说当年。

移情远,不在弦。

付与成连。

诗词问答

问:《水仙子·其三十五·夹镜鸣琴》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二

2. 取李青莲两水夹明镜诗意架虹桥一道上搆杰阁俯瞰澄泓画栏倒影旁厓悬瀑水冲激石罅琤琮自鸣犹识成连遗响

参考注释

垂丝

(1).下垂的丝状枝条。多指柳条。 唐 李白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垂丝百尺掛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

(2).指如丝的枝条下垂。 前蜀 李珣 《渔歌子》词:“柳垂丝,花满树。”

(3).白发下垂。 唐 李绅 《发寿阳分司勅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诗:“休为建隼临 淝 守,转作垂丝入 洛 人。” 唐 白居易 《白鹭》诗:“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髮垂。何故水边双白鷺,无愁头上亦垂丝?”

(4).指垂丝海棠。 宋 张元干 《念奴娇·丁卯上巳燕集叶尚书蕊香堂赏海棠即席赋之》词:“烧烛呈妆,传杯绕槛,莫放春归去。垂丝无语,见人浑似羞妒。”

木兰船

木兰舟。 南朝 梁 刘孝威 《采莲曲》:“金桨木兰船,戏採 江 南莲。” 唐 贾岛 《和韩吏部泛南溪》:“木兰船共山人上,月映渡头零落云。” 清 纳兰性德 《忆江南》词之四:“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簫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

拍拍

(1).象声词。鼓翅起飞声。 唐 韩愈 《病鸱》诗:“青泥掩两翅,拍拍不得离。” 宋 梅尧臣 《和永叔雨中》:“锦鞍切莫九衢去,拍拍一如鹅鸭池。” 宋 苏轼 《游桓山得泽字》诗:“春风在流水,鳧雁先拍拍。” 明 高启 《送徐七山人往蜀山书舍》诗:“溪晴雁拍拍,村曙鷄胶胶。”

(2).象声词。枪响声。《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俏大姐》:“伸手举起小 * ,叫声特务看我的。只听拍拍两声响,特务啃泥爬不起。”

(3).充满。 宋 范成大 《玉楼春》词:“云横水绕芳尘陌,一万重花春拍拍。” 宋 赵长卿 《虞美人·江乡对景》词:“雨声破晓催行桨,拍拍溪流长。” 金 元好问 《清平乐》词:“香团娇小,拍拍春多少。”

飞凫

(1).飞翔的野鸭。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体迅飞鳧,飘忽若神。” 唐 寒山 《诗》之六:“欲验飞鳧集,须徵白兔游。” 清 刘泽湘 《过西山辟支生墓》诗:“叩角谁賡 宁戚 歌,飞鳧莫辨 王乔 舃。”

(2).犹飞凫舃。 唐 吴筠 《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言怀诒郑录事昆季苟尊师兼见赠之》诗:“从此罢飞鳧,投簪辞割鸡。”

(3).箭名。《初学记》卷二二引《太公六韬》注:“飞鳧,矢名。”

(4).借指轻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 屈原 投 汨罗 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檝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鳧。” 唐 王勃 《三月上巳祓禊序》:“或昂騏驥,或泛飞鳧。”

渚烟

笼罩在小洲上的烟雾。 唐 李华 《寄赵七侍御》诗:“渚烟见晨钓,山月闻夜舂。” 唐 皇甫冉 《归渡洛水》诗:“渚烟空翠合,滩月碎光流。” 唐 刘禹锡 《和东川王相公新涨驿池》:“渚烟笼驛树,波日漾宾筵。”

无意

(1) 没有做某件事的愿望

对此无意深究

(2) 不是有意的

无意中说出了心里话

渔人

渔民

空明

(1).空旷澄澈。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航 北湖 之空明,覷鳞介之惊透。” 宋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特指月光下的清波。 宋 苏轼 《前赤壁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

(3).指空旷澄净的天空。 宋 苏轼 《海市》诗:“东方云海空復空,羣仙出没空明中。”

(4).指洞澈而灵明的心性。 宋 苏辙 《读旧诗》诗:“老人不用多言语,一点空明万法师。”

(5).形容心性洞澈而灵明。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诚知书中有书,书外有书,则心空明而理圆湛,岂復为古人所束缚,而略无张主乎!” 谢觉哉 《不惑集·再谈“想”》:“旦则是心里空明,不杂成见,不自以为是。”

与天

谓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 韦昭 注:“与天,法天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 尹知章 注:“能持满者,则与天合。”《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持满者与天。” 司马贞 索隐:“与天,天与也。言持满不溢,与天同道,故天与之。”

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移情

改变人的情操

不在

(1)

指不位于或处于某处

小王不在

我姐姐早不在机房上班上

(2)

婉称人去世了

长征干部大部分都不在了

付与

拿出;交给:尽力完成时代~我们的使命。

成连

春秋 时著名琴师。传说 伯牙 曾学琴于 成连 ,三年未能精通。 成连 因与 伯牙 同往东海中 蓬莱山 ,使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之声, 伯牙 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从而得到启发,技艺大进,终于成为天下妙手。见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水仙操》。 元 耶律楚材 《鼓琴》诗:“清兴腾八表, 成连 何必寻。” 清 张梁 《弹琴》诗:“ 钟期 既已亡, 成连 谁能寻?” 林景行 《独归》诗:“正愁风雨崩腾夕,难访 成连 到海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