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之官留辞裴令公留守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将之官留辞裴令公留守原文

祖帐临伊水,前旌指渭河。
风烟里数少,云雨别情多。
重叠受恩久,邅回如命何。
东山与东阁,终异再经过。

诗词问答

问:将之官留辞裴令公留守的作者是谁?答:刘禹锡
问:将之官留辞裴令公留守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将之官留辞裴令公留守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刘禹锡的名句有哪些?答:刘禹锡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58-38

参考注释

祖帐

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 唐 杨炯 《祭汾阴公文》:“垂繐帷与祖帐兮,罢歌臺与舞阁。” 宋 文天祥 《赠秘书王监丞》诗:“太子师傅两 疏氏 ,东门祖帐罗羣公。”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得赦》:“今日是端阳佳节,特具筵宴於前殿之中,更设祖帐於蛇门之外,送子归乡,愿他日毋相忘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迨营谋既就,趣装欲归, 燕生 设祖帐,情义殷渥。”

伊水

伊河 。在 河南省 西部,源出 栾川县 伏牛山 北麓,东北流,在 偃师县 杨村 附近入 洛河 。《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二百里,曰 蔓渠之山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伊水 出焉,而东流注入 洛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伊水》:“ 伊水 出 南阳 鲁阳县 西 蔓渠山 ……又东北至 洛阳县 南,北入於 洛 。” 南朝 陈 徐陵 《新亭送别应令》诗:“风吹临 伊水 ,时驾出河梁。” 唐 李白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诗:“流恨寄 伊水 ,盈盈焉可穷。”

前旌

(1).帝王官吏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行漏抱刻,前旌载鳶。” 唐 孟浩然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诗:“衣冠列祖道,耆旧拥前旌。” 清 吴敏树 《己未上曾侍郎书》:“ 敏树 於湖上瞻望前旌有日矣。”

(2).借指前军,前线。 唐 刘长卿 《行营酬吕侍御时尚书问罪襄阳军次汉东境上侍御以州邻寇贼复有水火迫于征税诗以见喻》:“不敢 淮南 卧,来趋 汉 将营。受辞瞻左鉞,扶疾往前旌。”

渭河

黄河最大支流。源于甘肃省东部,横贯陕西全境,在潼关附近注入黄河。全长818千米。长度、流域面积和水量均居黄河各支流之首。渭河谷地农业发达,并为中国东部地区通往西北的陆上交通要道。

风烟

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云雨

(1) 云和雨

(2) 指男女合欢

别情

(1).离别的情思。 唐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前蜀 韦庄 《东阳赠别》诗:“无限别情言不得,回看谿柳恨依依。”《诗刊》1978年第2期:“ 大虎 进山建水库, 秀梅 赴约来送行。柳荫下,诉别情。”

(2).另外的因由。越剧《庵堂认母》:“想必是娘不认母有别情。”

重叠

(1)

(2) 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

机构重叠

(3) 部分相一致

哲学和心理学重叠的领域

(4) 叠加,使一物与另一物占有相同位置并与之共存

把不同光源形成的两个图像重叠起来

受恩

受到恩惠。 汉 刘向 《说苑·复恩》:“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受恩益大,顾己益轻。”《儿女英雄传》第十回:“料想 安公子 在 十三妹 跟前受恩深重,也断没个不允之理。”

邅回

亦作“ 邅回 ”。亦作“ 邅囘 ”。亦作“ 邅囬 ”。 1.难行不进貌。《淮南子·原道训》:“邅回川谷之间,而滔腾大荒之野。” 高诱 注:“邅囘,犹委曲也。” 唐 张说 《同赵侍御乾湖作》诗:“一湾一浦悵邅迴,千曲千溠怳迷哉。”一本作“ 邅囘 ”。 唐 刘禹锡 《武林书怀五十韵》:“邅囬过 荆楚 ,流落感凉温。”一本作“ 邅迴 ”。 宋 黄庭坚 《寄馀干徐隐甫》诗:“江行长邅回,风水忧索米。” 明 何景明 《蹇赋》:“临脩路而邅廻兮,恐丛棘之未尽。”

(2).辗转;盘旋;萦绕。《淮南子·本经训》:“曲拂邅迴,以像 湡 浯 。” 高诱 注:“邅迴,转流也。” 南朝 梁 何逊 《望廨前水竹答崔录事诗》:“乡念一邅廻,白髮生俄顷。”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刘孝绰书》:“足使边心愤薄,乡思邅迴。”《荀子·赋》“尾生而事起,尾邅而事已” 唐 杨倞 注:“尾邅迴盘结,则箴功毕也。” 宋 苏辙 《与杨元素书》之二:“见治装舟行,自 洛阳 出陆百八十里至 汝 ,虽繚绕邅回,然久困资用殆尽,决不能陆行耳。” 清 姚鼐 《戊午九月十四日出云楼寺作》诗:“邅迴将出谷,阴森又入奥。”

(3).困顿,不顺利。《南史·张充传》:“独师怀抱,不见许於俗人,孤修神崖,每邅回於在世。” 唐 刘禹锡 《洛中谢福建陈判官见赠》诗:“潦倒声名拥肿材,一生多故苦邅廻。”《敦煌变文集·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只为无明相繫缚,邅廻不遇出头年。” 宋 苏轼 《次前韵寄子由》:“我少即多难,邅回一生中。” 明 张凤翼 《红拂记·棋决雌雄》:“摧折,侵地无方,攻城记屈,邅囘转觉难发。”

(4).谓反复研究学问。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或希构厦之餘,一赐观览,知小生於章句中欒櫨榱角之材,尽曾量度,则十餘年之邅迴,不为无所用矣。” 宋 王安石 《送灵仙裴太傅》诗:“邅回旧学皆残藳,邂逅相看各老翁。”

见“ 邅迴 ”。

如命

谓依照命令、指示行事。《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僕有 * ,最所钟爱。勉受一小口为伴,餘则不敢如命。”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五幕:“ 王差官 如命用皮鞭抽打,但 顾咸正 若无其事,仍声声呼杀。”

东山

(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

(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 齐 鲁 ,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东山 一抔土。”

(3).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早年曾辞官隐居 会稽 之 东山 ,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 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 东晋 重臣。又, 临安 、 金陵 亦有 东山 ,也曾是 谢安 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远!” 宋 沉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 东山 去,还期 宣室 来。” 清 赵翼 《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 东山 丝竹渺前尘。”

(4).代指 谢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 东山 姿,缅怀 右军 言。”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赵翼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 东山 。” 赵朴初 《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 * 爪牙讲话,矛头指向 周总理 ,赋此书愤。”

(6).泛指东面的山。 宋 苏轼 《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 清 郑燮 《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 杨朔 《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

(7). 春秋 时少数民族 赤狄 别种 东山 皋落氏 的省称。《国语·晋语一》:“﹝ 晋献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韦昭 注:“ 东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 胤 二兄 求 点 并栖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隐。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亦曰‘东山’。”

东阁

(1).东厢的居室或楼房。古乐府《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牀。” 唐 任希古 《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閒扉。”

(2).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唐 李商隐 《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一本作“ 閤 ”。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今日个东阁玳瑁筵,煞强如西厢和月等。” 清 龚自珍 《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时客昆山》诗:“南天初返棹,东阁正留宾。”按,此义本作“东閤”,后世閤、阁形近音同混用。参见“ 东閤 ”。

(3). 明 清 两代大学士殿阁之一。 洪武 十五年始置。 清 仍之。参阅《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4).阁名。指 东亭 。故址在今 四川省 崇庆县 东。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 东阁 官梅动诗兴,还如 何逊 在 扬州 。” 仇兆鰲 注:“ 东阁 ,指 东亭 。”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参阅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一。

東閤:东向的小门。《汉书·公孙弘传》:“ 弘 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 王先谦 补注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 东平王 苍 为驃骑将军,开东閤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唐 孟浩然 《题长安主人壁》诗:“久废南山田,谬陪东閤贤。”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早岁思东閤,为邦属故园。”

经过

(1) 通过

到现在大约经过六、七人之手

(2) 经历的过程

事情的全部经过

(3) 从某处过

这汽车经过北海公园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