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厚之久阴未雨

作者:李廌 朝代:宋代

次韵刘厚之久阴未雨原文

欲和丰年几日霖,密云委地结繁阴。
莫疑造物收功晚,自是阳和著意深。
且具黄鸡倾白酒,更求青李与来禽。
扫除万古穷通想,付与南薰一弄琴。

诗词问答

问:次韵刘厚之久阴未雨的作者是谁?答:李廌
问:次韵刘厚之久阴未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廌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丰年

丰硕的年景;丰收之年

瑞雪兆丰年

密云

(1).“哭而无泪”的歇后隐语。意思是故作悲凄之态,而实则并不悲伤。语本《易·小畜》:“密云不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有王子侯, 梁武帝 弟,出为东郡,与 武帝 别,帝曰:‘我年已老,与汝分张,甚以惻愴。’数行泪下。侯遂密云,赧然而出。”《太平御览》卷四八九引 晋 裴启 《语林》:“有人诣 谢公 别, 谢公 流涕,人了不悲。既去,左右曰:‘向客殊自密云。’ 谢公 曰:‘非徒密云,乃自旱雷。’”

(2).密布的浓云。《后汉书·桓帝纪》:“顷雨泽不沾,密云復散,儻或在兹。” 晋 曹摅 《思友人诗》:“密云翳阳景,霖潦淹庭除。” 许地山 《你为什么不来》:“在密云不飞,急雨如注的时候,谁不愿在深闺中等她心爱的人前来细谈呢?”

委地

(1).蜷伏于地。《庄子·养生主》:“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有大蛇从林草中出,径来棺下,委地俯仰,以头击棺。”

(2).散落或委弃于地。《东观汉记·锺离意传》:“ 显宗 时, 意 为尚书, 交趾 太守坐赃千金,徵还伏法,詔以其貲物班赐群臣, 意 得珠璣,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唐 白居易 《长恨歌》:“花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3).拖垂于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湛 ( 陶侃 母)头髮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值 嫩 梳头,长髮委地,双腕如藕。” 冰心 《童年杂忆·我的另一个名字》:“坐在镜前梳头,发长委地。”

(4).喻没落,消亡。《太平广记》卷四五五引《奇事记·昝规》:“ 唐 长安 昝规 因丧母,又遭火,焚其家产,遂贫乏委地。” 明 方孝孺 《读<战国策>》:“ 文 武 之道,至於 春秋 之世委地矣。 孔子 之作《春秋》,伤 周 道之衰也,夫岂知 春秋 之法復委地於 战国 之世乎!”

繁阴

见“ 繁荫 ”。

造物

(1) 创造万物,也指创造万物的神力

(2) 指运气;造化

收功

(1).取得成功。《孔子家语·屈节》:“今子欲收功於 鲁 ,实难。” 宋 曾巩 《读书》诗:“收功畏奔景,窥星起幽房。”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观》:“文字收功日,全球改革潮。”

(2).犹归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按后世开边,往往收功於妇人。”

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阳和

(1).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 明 刘基 《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 元 萨都剌 《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

(3).温暖;和暖。 唐 陈子昂 《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我还不能自觉,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在大街上阔步。”

(4).喻指和悦的脸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华 ,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5).阳气。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 唐 方干 《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 清 姚莹 《噶玛兰台异记》:“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气氛。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唐 杨巨源 《上裴中丞》诗:“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孙柚 《琴心记·廷尉伸冤》:“ 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不意阳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还令 文园 。”

黄鸡

黄羽毛鸡。 唐 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鷄啄黍秋正肥。” 宋 苏轼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词:“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髮唱黄鷄。”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荷担赴市,行数十里,十日一见黄鷄,三日一见白豕。”

白酒

中国通常用大米、高粱等通过酿造和蒸馏所得的一种烈酒

青李

(1).李子的一种。 晋 王羲之 《来禽帖》:“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 宋 苏轼 《次荆公韵》之一:“青李扶疏禽自来,清真 逸少 手亲栽。” 元 虞集 《题康里子山尚书凝春小隐六韵》:“人间应得函封帖,青李来禽绕舍栽。”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李》。

(2).法帖名。 晋 王羲之 所书。以首句有“青李”字样得名。 宋 苏轼 《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诗之一:“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与《青李》。”

来禽

(1).果名。即沙果。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或谓此果味甘,果林能招众禽,故名。《艺文类聚》卷八七引 晋 郭义恭 《广志》:“林檎似赤柰,亦名黑檎……一名来禽,言味甘熟则来禽也。”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王内史 书帖中有《与蜀郡守朱书》,求樱桃来禽,日给藤子。” 宋 陈与义 《清明》诗之一:“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十二札记》:“ 全祖望 《鮚埼亭集外编》云:苹婆、来禽,皆柰之属,特其产少异耳。苹婆果雄於北,来禽贵於南,柰盛於西;其风味则以苹婆为上,柰次之,来禽又次之。”

(2).见“ 来禽青李 ”。

扫除

(1) 用扫帚、刷子等清除脏东西

大扫除

(2) 清除;消除

扫除文盲

(3) 全部

都来投降;若不从者,便行扫除处死。——《水浒传》

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穷通

(1).困厄与显达。《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於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吕氏春秋·高义》:“然则君子之穷通,有异乎俗者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故性命之道,穷通之数,夭閼纷纶,莫知其辨。” 清 刘大櫆 《难言三》:“人之有穷通得丧,天也。”

(2).谓干涸与流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 川渠 又东北合 滱水 ,水有穷通,不常津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水流亦有时穷通,信为灵矣。”

(3).谓阻隔与通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夫事有常变,理有穷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为后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为后之祸。”

付与

拿出;交给:尽力完成时代~我们的使命。

南薰

1.亦作“ 南熏 ”。指《南风》歌。相传为 虞舜 所作,歌中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等句。参阅《礼记·乐记》疏引《尸子》、《史记·乐书》集解、《孔子家语·辩乐解》。 唐 王维 《大同殿赐宴乐敢书即事》诗:“陌上 尧 樽倾北斗,楼前 舜 乐动南薰。”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五:“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 清 高士奇 《己未五日西苑泛舟侍宴恭纪》诗之三:“高张广乐播南薰,宝幄楼船剑佩分。”

2.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 唐 邬载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君字》诗:“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 明 何景明 《中元节》诗:“北极犹前日,南薰亦旧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乾隆 庚戌四月,上东巡,遣官祭 尹吉甫 墓并垂问 吉甫 子孙。途次,南薰徐来,上语侍臣曰:‘此即《诗》所谓“穆如清风”也。’”

3. 唐 宫殿名。 唐 杜甫 《丹青引》:“ 开元 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 南薰殿 。”

4.泛指宫观楼殿。 宋 张先 《庆同天》词:“海宇称庆,復生元圣,风入 南薰 。拜恩遥闕,衣上晓色犹春,望 尧 云。” 清 陈维崧 《贺新凉·作客东京寂寥谁侣西风落叶间诣旗亭》词:“却是 吴 中诸小部,队队檀槽罗帕,羣合乐 南薰 门下。”

5.门名。《宋史·地理志一》:“﹝ 东京 ﹞新城周迴五十里百六十五步。南三门:中曰 南薰 ,东曰 宣化 ,西曰 安上 。”

一弄

(1).奏曲一次。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巧声一日一迴变,实可重,不惜千金买一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妾闻 百邑考 善能弹琴。令教 百邑考 操琴一弄,臣欲听之。”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二折:“一弄儿指法泠泠,早合着古操新声。”

(2).一派。 宋 王安石 《渔家傲》词之一:“一弄松声悲急筦,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四折:“一弄儿行色萧条,恰便是游仙梦撒然觉。”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闺塾》:“咱和公相陪话去,怎辜负的这一弄明窗新絳纱。”

(3).统括之词。犹言所有一切。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九出:“隻影孤悽,心下伤悲。一弄儿凄凉,总促在愁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今夜这一弄儿助你两个成亲。”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回到这寝殿中,一弄儿助人愁也。”

(4).犹一套。《 * 词话》第九十回:“那日穿着一弄儿轻罗软滑衣裳;头戴金顶缠棕小帽。”《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 童奶奶 合 调羹 看了这一弄衣服,约也费银二两有餘。”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