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静

作者:邵璨 朝代:明代

四边静原文

孤臣此恨何由灭。甘心死缧绁你看。

白日贯长虹。天应眷忠烈合前生。

诗词问答

问:四边静的作者是谁?答:邵璨
问:四边静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邵璨的名句有哪些?答:邵璨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屑韵 出处:六十种曲 香囊记 第三十一出

参考注释

孤臣

(1).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 唐 柳宗元 《入黄溪闻猿》诗:“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封赠忠臣》:“鯁骨孤臣,芳年俊英,塤箎连奏同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孤臣 左良玉 ,远在边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该万死。” 清 丘逢甲 《离台诗》之一:“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参见“ 孤臣孽子 ”。

(2).孤陋无知的臣子。《文选·张衡<东京赋>》:“ 由介 以 西戎 孤臣,而悝 穆公 於宫室。” 薛综 注:“孤臣,孤陋之臣也。”《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四年》:“ 导 ( 王导 )忠素竭诚,辅大业,不宜听孤臣之言,惑疑似之説,放逐旧德,以佞伍贤。”

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甘心

(1) 情愿

他是甘心受罚的

初,武帝感 张骞之言,甘心欲通 大宛诸国,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汉书·西域传》

(2) 满意;满足

不达目的绝不甘心

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缧绁

捆绑犯人的黑绳索。借指监狱;囚禁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论语·公冶长》

冤狱平反解缧绁,已死得生诬得雪。——陈基《乌夜啼引》

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长虹

(1) 虹霓

(2) 喻指拱形长桥

天应

上天的感应、显应。《国语·越语下》:“人事至矣,天应未也,王姑待之。”《史记·三王世家》:“故珍兽至,嘉穀兴,天应甚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切勿称兵!若必欲举事,须待天应。”

忠烈

(1) 指对国家或人民无限忠诚而牺牲生命

忠烈之臣

(2) 指有这种行为的人

缅怀忠烈

前生

佛教中或迷信中指人生的前一辈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