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作者:牧常晁 朝代:元代

西江月原文

四大一身假合,六根五蕴阴邪。
一元阳处是吾家。
休认形骸野马。
内院神京须出,天堂地狱空华。
玄玄难测此幽遐。
妙用有谁知者。

诗词问答

问:西江月的作者是谁?答:牧常晁
问:西江月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西江月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牧常晁的名句有哪些?答:牧常晁名句大全

牧常晁西江月书法欣赏

牧常晁西江月书法作品欣赏
西江月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四大

(1).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王,当作“人”。说见 朱谦之 《老子校释》及 任继愈 《老子新译》。

(2).佛教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四者分别包含坚、湿、暖、动四种性能,人身即由此构成。因亦用作人身的代称。 晋 慧远 《明报应论》:“夫四大之体,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以为神宅。”《圆觉经》:“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髮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於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於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 罗什 未终少日,觉四大不悆……死於 长安 。”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六十年来一梦醒,飘然四大御风轻。”

(3).古称大功、大名、大德、大权为四大。《晋书·忠义传·王豹》:“明公挟大功,抱大名,怀大德,执大权,此四大者,域中所不能容。”

(4). 北周 时 冀州 人戏称四种大物为四大。《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 道暉 好着高翅帽、大屐…… 冀州 人为之语曰:‘ 显公 鐘, 宋公 鼓, 宗道暉 屐, 李洛姬 肚’谓之四大。 显公 ,沙门也; 宋公 , 安德 太守也; 洛姬 ,妇人也。”

一身

(1) 全身,浑身

一身正气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个人

孑然一身

假合

(1).聊为凑合。 晋 陆云 《答张士然诗》:“欢旧难假合,风土岂虚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余考释氏之言,未为佳证,《穆天子》、《竹书》及《山海经》皆埋緼岁久,编韦稀絶,书策落次,难以缉缀,后人假合,多差远意。”

(2).佛教语。谓一切事物均由众缘和合而成,暂时聚合,终必离散。 唐 李白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诗:“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王琦 注:“释家以此身为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

六根

佛教用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罪恶之根

六根不除

六根清净

五蕴

佛教指人的色、受、想、行、识五种刹那变化的成分,由这五种成分的暂时结合而形成了个我

阴邪

(1).阴险 * 。《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塞阴邪之路,屏褻狎之臣,制侵陵迫胁之心,復门户扫除之役,戒其所宜戒,忧其所宜忧。”《宋史·司马光传》:“ 光 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之二:“所论言必从,岂若水投石。阴邪日已销,事理颇以得。” 刘坚 《“强盗”的女儿》:“我偷偷去看 滑溜溜 ,他目光阴邪狠毒,眼珠一明一暗。”

(2).阴湿邪毒。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余谓此凶悖之魄,聚为妖厉,犹蛇虺虽死,餘毒尚染於草木,不足怪也。凡阴邪之气,遇阳刚之气则消。”

(3).中医学名词。指六淫病邪中的寒、湿等邪气。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上》:“寒,阴邪也。”

元阳

中医谓人体阳气的根本。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元阳之气,可斤可两。”俗亦谓男子的精气。《西游记》第三二回:“ 唐僧 乃 金蝉长老 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

吾家

(1).我家。《史记·外戚世家》:“主与左右议 长安 中列侯可为夫者,皆言大将军可。主笑曰:‘此出吾家,常使令骑从我出入耳,奈何用为夫乎?’” 唐 杜甫 《宗武生日》诗:“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2).犹我。 唐 寒山 《诗》之四:“吾家好隐沦,居处絶嚣尘。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

(3).我的同宗。 鲁迅 《华盖集·咬文嚼字一》:“假使他谈到Gorky,大概是称他‘吾家rky’的了。”注:“‘吾家rky’即吾家尔基。旧时常称同宗的人为‘吾家某某’,有些人为了攀附名人,抬高自己,连同姓也都称‘吾家某某’。”

形骸

形体(多指人的)

野马

(1)

(2) 未经人驯养的马,如蒙古野马(又名普氏野马Przhevalski’s horse)

(3) 逃到野外生活的家马

(4) 田野上空蒸腾浮游的水汽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内院

(1).指皇宫内妃嫔所住的宫室。 唐 张籍 《赠道士宜师》诗:“旧住红楼通内院,新承墨詔赐斋钱。” 黄协埙 《锄经书舍零墨·绣花坡》:“《墨餘録》云: 顾 绣出自 上海 露香园 , 明 尚宝司丞 顾应夫 后人所为。其法得自内院,故选色配丝,独臻精妙。”

(2).佛家谓兜率天有内外二院,内院名 善法堂 , 弥勒菩萨 常居此说法。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一:“古容图得否,内院去无疑。”原注:“大师行高德广,必生 弥勒 内院。”

(3).里院。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一》:“刚到内院,他便见嫦娥在圆窗里探了一探头。” 李劼人 《天魔舞》第八章:“这里算是内院,差不多的人难得进来。”

(4).指内三院。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 满 蒙 诸王、贝勒、贝子、公、内院大学士和学士、六部从政等都进入大清门,在大政殿前排班肃立。”参见“ 内三院 ”。

神京

京城

天堂地狱

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空华

亦作“ 空花 ”。1.佛教语。隐现于病眼者视觉中的繁花状虚影。比喻纷繁的妄想和假相。《楞严经》卷四:“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於空灭。忽有愚人,於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 南朝 梁 萧统 《讲解将毕赋》:“意树发空花,心莲吐轻馥。” 宋 司马光 《游三门开化寺》诗:“狂象调难伏,空华灭復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话説人生荣华富贵,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认为实相。” 梁启超 《开明专制论》:“呜呼,我青年之眩於空华,困於噩梦者,其醒耶未耶?”

(2).指雪花。 宋 洪朋 《喜雪》诗:“漫天乾雨纷纷闇,到地空花片片明。”

玄玄

(1).深远貌;幽远貌。 汉 蔡邕 《翟先生碑》:“挹之若江湖,仰之若华光,玄玄焉测之则无源,汪汪焉酌之则不竭。” 明 宋濂 《调息解》:“储思於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明 许时泉 《武陵春》:“云窟重重仅碍肩,丹崖石磴路玄玄。”

(2).《老子》“玄之又玄”之省。指道家所称的道。《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谈空空於释部,覈玄玄於道流。” 李周翰 注:“覈,考也;玄玄,谓‘玄之又玄’也;道流,谓 老子 也。”《法苑珠林》卷六九:“或阐玄玄以化民,或明空空以救物。”

(3).形容道的深奥、微妙。 唐 吕岩 《七言》诗:“玄门玄理又玄玄,不死根元在汞铅。” 元 张可久 《满庭芳·碧山丹房》曲:“玄玄妙门,怪怪山人。予生自有神仙分,何必寻真。”

幽遐

僻远;深幽。《晋书·礼志下》:“故虽幽遐侧微,心无壅隔。” 唐 包融 《武陵桃源送人》诗:“ 武陵 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 秦 人家。” 明 吴本泰 《帝京篇》诗:“求治毋太速,防微勿滋蔓。所期日月光,幽遐理必贯。”

妙用

奇妙的作用或用处

妙用无穷

知者

能了解的人;有见识的人。 唐 元稹 《琵琶歌》:“曲名《无限》知者鲜,《霓裳羽衣》偏宛转。” 宋 苏轼 《以双刀遣子由次其韵》:“作诗铭其背,以待知者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故余尝谓 太白 诗,谨守古人绳墨,亦步亦趋,不敢相背。至 杜陵 乃真与古人为敌,而变化不可测矣……但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有智慧的人。《周礼·考工记序》:“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史记·商君列传》:“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鬱陶抱长策,义仗知者论。” 章炳麟 《文学说例》:“党同妬真,以破碎讥知者,人心浑浑,日益顽嚚,良有以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