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岩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代

中岩原文

赤岩倚竛竮,翠逻森戍削。
岑蔚岚气重,稀间暑光薄。
聊寻大士处,往扣洞门錀。
双撑紫玉关,中矗翠云幄。
应供华藏海,归坐宝楼阁。
无法可示人,但见雨花落。
不知龙湫胜,何似鱼潭乐?夜深山四来,人静天一握。
惊看松桂白,月影到林壑。
门前六月江,世界尘漠漠。
宝瓶有甘露,一滴洗烦浊。
扪天援斗杓,请为诸君酌。

诗词问答

问:中岩的作者是谁?答:范成大
问:中岩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范成大的名句有哪些?答:范成大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竛竮

(1).孤单貌。《法华经·信解品》:“此是我子,我之所生,於某城中,捨吾逃走,竛竮辛苦五十餘年。”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序:“年未髫齔,内失所恃,餘喘竛竮,嬭媪相长。”

(2).行走不稳貌。 宋 苏轼 《芙蓉城》诗:“遶楼飞步高竛竮,仙风鏘然韵流铃。” 元 黄溍 《陪仇仁父先生登石头城》诗:“薄游成汗漫,高步觉竛竮。”

岑蔚

草木深茂;深茂的草木丛。《礼记·大学》“《诗》云:緡蛮黄鸟,止於丘隅” 汉 郑玄 注:“鸟择岑蔚安閒而止处之耳。”《新唐书·吐蕃传下》:“ 兰州 地皆秔稻,桃李榆柳岑嶎。” 宋 王安石 《游章义寺》诗:“拂榻寄午梦,起寻北山椒。岑嶎鸟絶迹,悲鸣唯一蜩。”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飞湍奔雪,奔出桥外,则入岑蔚中。”

岚气

(1).山中雾气。 晋 夏侯湛 《山路吟》:“冒晨朝兮入大谷,道逶迤兮嵐气清。” 唐 岑参 《寄青城龙溪奂道人》诗:“絶顶小兰若,四时嵐气凝。”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林间残雨滴衣,嵐气烟霏,交走横騖。” 郁达夫 《沉沦》一:“山的周围酝酿成一层朦朦胧胧的岚气,反射出一种紫不紫红不红的颜色来。”

(2).指瘴气。《明史·许贵传》:“ 贵 亦感嵐气,未至 松潘 卒。”

稀间

稀疏有间隙。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稀间苦突过,觜距还污席。” 仇兆鳌 注:“稀间,栅间有稀隙。”

大士

(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 尹知章 注:“大士不矜,谦以接物。”《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 曰:‘大士哉! 由 来,区区汝何攻? 赐 来,便便汝何使?愿得衣冠为子宰焉。’”

(2).佛教对菩萨的通称。 南朝 齐 周颙 《重答张长史》:“夫大士应世,其体无方,或为儒林之宗,或为国师道士,斯经教之成説也。” 唐 湛然 《法华文句记》卷二:“大士者,《大论》称菩萨为大士,亦曰开士。”

(3).特指观世音菩萨。《红楼梦》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 嫦娥 槛外梅。”

(4).对高僧的敬称。 宋 苏轼 《金山长老宝觉师真赞》:“望之儼然,即之也温,是惟 寳觉 大士之像。”

正狱讼之官。《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经义述闻·礼记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为夫妇狱讼之不正乎,则泰士 子牛 存矣;为社稷宗庙之不享乎,则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狱讼,盖若《秋官·士师》察狱讼之辞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卫侯 与 元咺 讼, 宁武子 为辅, 鍼庄子 为坐, 士荣 为大士。” 杜预 注:“大士,治狱官也。” 汉 刘向 《说苑·臣术》:“ 忌 举北郭 刁勃子 为大士,而九族益亲,民益富。”

紫玉

(1).紫色宝玉。古代以为祥瑞之物。《宋书·符瑞志下》:“黄银紫玉,王者不藏金玉,则黄银紫玉光见深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白鱼赤鸟之符,黄金紫玉之瑞。”

(2).传说中 春秋 时 吴王 夫差 小女名。亦名 小玉 。据 晋 干宝 《搜神记》载: 吴王 夫差 小女 紫玉 ,年十八,悦童子 韩重 ,欲嫁而为父所阻,气结而死。 重 游学归,吊 紫玉 墓。 玉 形现,并赠 重 明珠。 玉 托梦于王,夫人闻之,出而抱之, 玉 如烟而没。后遂用以指多情少女。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出郊而望,但见 紫玉 之烟;舞鹤还来,俱入泉台之镜。”

(3).用为女子早逝之典。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胡牀紫玉笛,却坐青云叫。” 唐 杜甫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诗:“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

(4).紫竹的别名。 南唐 陈陶 《题僧院紫竹》诗:“霞杯传縹叶,羽管吹紫玉。” 元 陈旅 《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仙女乘鸞吹紫玉,才人骑马勒黄金。” 清 纳兰性德 《琵琶仙·中秋》词:“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5).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因以紫玉为箫笛之代称。

云幄

(1).轻柔飘洒似云雾的帷幄。《西京杂记》卷一:“ 成帝 设云帐、云幄、云幕於 甘泉紫殿 ,世谓三 云殿 。” 宋 张潞 《祝英台近·木穉》词:“宝熏浓,云幄重,琼叶丽金蕊。” 清 孙枝蔚 《七夕忆内》诗:“思量云幄内,一样翠眉顰。”

(2).云雾似的四合帷幕,状如宫室。借指殿廷。 南朝 梁 王僧孺 《礼佛倡导发愿文》:“道流云幄,德感椒闈。”《宋史·乐志十三》:“云幄邃严,宏典是举。”参见“ 云幕 ”。

(3).状如帐幔的云。 南朝 宋 谢惠连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沃若灵驾旋,寂寥云幄空。” 宋 黄裳 《洞仙歌·七夕》词:“望丹霄杳杳,云幄俄开,缘会远,空引时情万缕。” 明 杨珽 《龙膏记·宠赐》:“ 金母 蟠桃,今朝正看初收,铺云幄 玄圃 芝鲜,荐霞杯 赤城 标上。”

应供

接受奉养。《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陈 徐陵 《长干寺众食碑》:“於是思营众业,愿造坊厨,庶使应供之僧,皆同自然之食。”

华藏

亦作“ 华臧 ”。佛教语。莲华藏世界(或华藏世界)的略称。 元 耶律楚材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诗之一:“春色未如华藏富,湖光不似道心明。” 明 屠隆 《昙花记·法眷聚会》:“一门并去游华藏,羞予紫誥金章,奈蹉跎红尘路旁,何当一指津梁。”

宝楼

对佛寺楼阁的美称。《华严经·十回向品》:“阿僧祇寳楼,广博崇丽,延袤远近。” 唐 罗隐 《代文宣王答》诗:“释氏宝楼侵碧汉,道家宫殿拂青云。”《法苑珠林》卷六:“是城中央,宝楼重阁,名 皮禪延多楼 。”

无法

没辙,想不出办法

我无法做出这道题

示人

让人知道;让人看见。 鲁迅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现在好东西的层出不穷者,一是因为阔人先前陆续偷去的东西,本不敢示人,现在却得了可以发表的机会。”

雨花

(1).雨中的花。 唐 李绅 《真娘墓》诗:“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 前蜀 韦庄 《江南送李明府入关》诗:“雨花烟柳傍江邨,流落天涯酒一罇。” 明 何景明 《秋日杂兴》诗之二:“雨花风叶总堪怜,海燕江鸥各渺然。”

(2).雨水飘散时的小水花。 唐 刘长卿 《题灵祐和尚故居》诗:“风竹自吟遥入罄,雨花随泪共霑巾。” 元 迺贤 《卖盐妇》诗:“雨花洒盐盐作卤,背负空筐泪如缕。”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飞沫倒捲,屑玉腾珠,遥洒人衣面,白日间真如雨花雪片。”

(3).喻雪。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乾象·雪》:“ 杨维楨 《雪》诗:龙喷雨花天作瑞。”

(1).佛教故事。佛祖说法,诸天降众花,满空而下。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餘。” 仇兆鳌 注:“《续高僧传》: 法云 讲《法华经》,忽感天花,状如飞雪,满空而下,延於堂内,升空不坠。又 胜光寺 道宗 讲《大论》,天雨众花,旋绕讲堂,飞流户内。” 宋 林逋 《送昱师赴请姑苏》诗:“当知举如意,宝地雨花频。” 明 高启 《次韵灵隐复见心长老见寄兼简泐禅师》:“书到喜闻双径老,雨华新散满瑶京。”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七:“道场馣馤雨花天, 长水 宗风在目前。”参阅《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

(2). 雨花台 的省称。 清 钱谦益 《金陵杂题绝句》之六:“抖擞征衫趂马蹄,临行渍酒 雨花 西。”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龙湫

雁荡山著名的大瀑布

何似

(1).如何;怎样。《北史·崔伯谦传》:“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 唐 张九龄 《敕幽州节度张守珪书》:“卿比疹疾,今復何似?宜善将疗,不得自勤。”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先生:在坐之友,比来工夫何似?”

(2).何如,比……怎么样。 唐 聂夷中 《燕台》诗之二:“何似 章华 畔,空餘禾黍生?”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再和前韵》词:“妃子将军瞋未已,问 匡山 、何似 金鑾殿 ?休更待,杜鹃劝!”

(3).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 宋 朱淑真 《愁怀》诗:“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4).何不,何妨。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奴家自幼薄晓得些丹青,何似想像画取公婆真容,背着一路去,也似相亲傍的一般?”

(5).什么。 许地山 《命命鸟》:“佛问 摩邓 曰:‘女爱 阿难 何似?’女言:‘我爱 阿难 眼;爱 阿难 鼻;爱 阿难 耳;爱 阿难 声音;爱 阿难 行步。’”

鱼潭

(1).谓在江河深水处捕鱼。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聘隐逸教》:“虽 周 惠之富,犹有鱼潭之士; 汉 教之隆,亦见栖山之夫。”

(2).产鱼的深水池。 唐 高适 《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主簿》诗:“酒肆或淹留,鱼潭屡栖泊。”一本作“渔潭”。

夜深

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

一握

(1).犹言一把。亦常喻微小或微少。《易·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 孔颖达 疏:“一握者,小之貌也。自比一握之间,言至小也。”《淮南子·原道训》:“舒之幎於六合,卷之不盈於一握。”《北史·许惇传》:“ 齐文宣 尝因酒酣,提 惇 鬚称美,以刀截之,唯留一握。” 金 元好问 《铜鞮次村道中》诗:“昂头天一握,放脚百丈井。”

(2).犹一柄。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徐刘先知》:“持此一握扇,天下横行走。”

(3).一掌之中。《列子·汤问》:“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於一握。”

(4).一把抓住。 宋 苏轼 《次韵范景仁留别》:“会当闻公来,倒屣髮一握。”

(5).古代一种算法,布竹筹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角,为“一握”。《汉书·律历志上》:“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六觚,六角也。”

惊看

惊奇地注视。 清 刘大櫆 《途中所见》诗:“林外白光浮,惊看长湖水。” 清 刘大櫆 《过汶上赠邓明府》诗:“如今白髮同尊酒,拭泪惊看梦里人。”

月影

(1).映于水中或隐约于云间的月亮影子。亦指月亮。《三辅黄图·池沼》:“ 影蛾池 , 武帝 凿池以翫月,其旁起 望鵠臺 ,以眺月影入池中,使宫人乘舟弄月影,名 影蛾池 ,亦曰 眺蟾宫 。” 唐 杨师道 《奉和咏弓》:“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明 俞鸣玉 诗:“中宵映雪读《离骚》,坐待虚窗月影高。”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空旷的天空里,流涨着的只是些灰白的云,云层缺处,原也看得出半角的天,和一点两点的星,但看起来最饶风趣的,却仍是欲藏还露,将见仍无的那半规月影。”

(2).月光。 北齐 邢邵 《冬夜酬魏少傅直史馆诗》:“风音响北牖,月影度南端。”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月影半牀黑,虫声幽草移。” 宋 陆游 《霜月》诗:“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崔玄微 ﹞乘着月色,独步花丛中,忽见月影下,一青衣冉冉而来。”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的母亲端坐在床上,在暗白的月影里,两眼发出闪闪的光芒。”

林壑

树林和山谷

六月

《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 宣王 北伐也。”《国语·晋语四》:“ 秦伯 赋《六月》。” 韦昭 注:“《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 重耳 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梁郊祀乐章》:“白日体无私,皇天辅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师方克。”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於是竿木羣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鋭。”

世界

(1)

(2) 一切事物的总和

世界观

(3) 地球上所有的地方

全世界

(4) 佛教指宇宙

大千世界

(5) 指社会状况

现在是什么世界,还允许你不讲理

(6) 领域;活动范围

内心世界

(7) 江山

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 朱家坏。——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8) 大家,众人

不看世界面上,一百年不理才好。——《 * 词话》

漠漠

(1) 寂静无声

漠漠门长掩

(2) 密布;布满

云漠漠,风瑟瑟

(3) 迷蒙

天漠漠

雨漠漠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雁荡经行云漠漠。——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广阔

荒原漠漠

(5) 冷淡,不关心

何乃视之漠漠

(6) 茂盛、浓郁

漠漠芳馨

宝瓶

佛教语。尊称盛佛具法具之瓶器。有花瓶、水瓶等数种。《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长者遣婢持满瓶金摩尼珠盖,助王家供养众僧。告言可信,汝持此物,贡上王家。婢闻是语,欢喜踊跃,持宝瓶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石,宝瓶下承露金盘三十重。”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宝瓶宵注,则雨露随轩;玉柄朝撝,则风霜满席。”《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当下乐止朝散,那二十四个驮宝瓶的象,不牵自走。”

甘露

甜美的雨露

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一滴

(1).液体的一个小点。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三:“剉以酿酒,名曰桂醪。尝一滴,举体如金色。” 唐 韩偓 《秋霖夜忆家》诗:“不知短髮能多少,一滴秋霖白一茎。” 宋 方凤 《金华游录》:“有卷石,小窍指面大,有水正滴窍中,名仙人砚滴。候片时,纔一滴。”

(2).一点儿,表示少量。《关尹子·四符》:“吾之精一滴无存亡尔,吾之神一歘无起灭尔。” 茅盾 《子夜》十七:“蓦地,他站了起来,冷冷地狞笑。最后一滴力又回到他身上了。”

烦浊

杂乱污浊;苦热。 汉 陆贾 《新语·慎微》:“讨逆乱之君,絶烦浊之原。”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欲者,理之烦浊,气之蒿蒸。” 唐 王维 《苦热》诗:“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 宋 范成大 《中岩》诗:“寳瓶有甘露,一滴洗烦浊。”

扪天

摸天。极言其高。《楚辞·九章·悲回风》:“据青冥而攄虹兮,遂儵忽而捫天。” 洪兴祖 补注:“捫,抚也。”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頫杳眇而无见,仰攀撩而捫天。” 唐 李白 《游太山》诗之六:“捫天摘匏瓜,怳惚不忆归。” 宋 朱熹 《自上封登祝融峰绝顶次敬夫韵》:“捫天滑青壁,俯壑崩银涛。”

斗杓

(1).即斗柄。《淮南子·天文训》:“斗杓为小岁。” 高诱 注:“斗,第五至第七为杓。” 宋 王安石 《作翰林时》诗:“欲知四海春多少,先向天边问斗杓。” 元 元淮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诗:“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纔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御制千字诏》:“斗杓所竖,节序以更。”参见“ 斗柄 ”。

(2).比喻为人所敬仰者或众人的引导者。 清 唐孙华 《顾端文公祠》诗之一:“斗杓当代擅声华,俎豆江干岁月遐。” 章炳麟 《<民报>纪念会祝词》:“自兹以后,惟不懈益厉,为民斗杓,以起征胡之鐃吹,流 大汉 之天声。” 章炳麟 《訄书·别录乙》:“ 黄先生 论学,如 大禹 导山水,脉络分明,吾党之斗杓也。”

诸君

(1) 各位

诸君!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

诸君无意则已。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