霅溪夜宴诗(鸱夷君歌)

作者:水神 朝代:唐代

霅溪夜宴诗(鸱夷君歌)原文

雪集大野兮血波汹汹,玄黄交战兮吴无全陇。
既霸业之将坠,宜嘉谟之不从。
国步颠蹶兮吾道遘凶,处鸱夷之大困,入渊泉之九重。
上帝愍余之非辜兮,俾大江鼓怒其冤踪。
所以鞭浪山而疾驱波岳,亦粗足展余拂郁之心胸。
当灵境之良宴兮,谬尊俎之相容,击箫鼓兮撞歌钟。
吴讴越舞兮欢未极,遽军城晓鼓之冬冬。
愿保上善之柔德,何行乐之地兮难相逢。

诗词问答

问:霅溪夜宴诗(鸱夷君歌)的作者是谁?答:水神
问:霅溪夜宴诗(鸱夷君歌)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霅溪夜宴诗(鸱夷君歌)是什么体裁?答:杂言
问:水神的名句有哪些?答:水神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864-19

参考注释

大野

(1).广大的原野、田野。 唐 李邕 《石赋》:“植杖大野,周目层巖。” 宋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臧克家 《自己的写照》诗:“看敌人随着枪声仆地,像七月的高粱倒在大野里。”

(2).古泽名。又名 巨野 、 鉅野 。在今 山东省 巨野县 、 嘉祥县 一带。《书·禹贡》:“ 大野 既猪, 东原 底平。” 孔 传:“ 大野 ,泽名。” 孔颖达 疏:“《地理志》云: 大野泽 在 山阳 鉅野县 北。鉅即大也。”

(3).复姓。 北魏 有 大野拔 ,为 南青州 刺史。见《魏书·静帝纪》。 北周 阎庆 赐姓 大野 氏。见《周书·阎庆传》。

汹汹

(1) 因争论而引起的喧嚷

而不汹汹。——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 水腾涌的样子

(3) 骚乱不宁

天下汹汹,人怀危惧。——《三国演义》

(4) 形容声音喧闹;亦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的样子

玄黄

(1).指天地的颜色。玄为天色,黄为地色。《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汉书·扬雄传上》:“灵祗既乡,五位时叙,絪緼玄黄,将绍厥后。” 颜师古 注:“玄黄,天地色也。” 晋 潘尼 《乘舆箴》:“元元遂初,芒芒太始,清浊同流,玄黄错跱。”

(2).指天地。 汉 扬雄 《剧秦美新》:“玄黄剖判,上下相呕。”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及其玄黄再造,日月重轮,功成而不居,名遂而身退。” 明 宋濂 《燕书四十首序》:“玄黄之间,事变无垠。”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诗:“劳动精神昭日月,人民意气华玄黄。”

(3).泛指颜色。《古文苑·班婕妤<捣素赋>》:“閲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 章樵 注:“择颜色所宜而染之。” 唐 欧阳詹 《出门赋》:“路实多岐,丝无定色,任玄黄之濡染,信疆理之南北。”

(4).古人谓天地混沌之气。 汉 焦赣 《易林·蛊之泰》:“玄黄四塞,阴雌伏谋。”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元气否塞,玄黄喷薄,辰星乱逆,阴阳舛错。” 晋 陆云 《愁霖赋》:“于是天地发挥,阴阳交激,万物混而同波兮,玄黄浩其无质。”

(5).指彩色的丝织物。《书·武成》:“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 周 王。” 孔 传:“言东国士女,篚筐盛其丝帛,奉迎道次,明我 周 王为之除害。”《文选·张衡<思玄赋>》:“献环琨与深縭兮,申厥好以玄黄。” 刘良 注:“以玄黄之繒,申其好也。” 明 王錂 《春芜记·赐婚》:“感皇恩浩荡,天使殷勤,不必玄黄稠曡,把红丝为聘。”

(6).比喻外表,非本质的东西。 晋 道恒 《释驳论》:“自非一举顿诣体备圆足,其间何能不有小失?且当録其真素,略举玄黄。安浑举一概,无復甄别?”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谢安 目 支道林 如 九方皋 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儁逸。”

(7).《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高亨 注:“二龙搏鬦于野,流血染泥土,成青黄混合之色。”《云笈七籤》卷十五:“云雷未泰之日,玄黄流血之时。”后因以“玄黄”指血。 清 李渔 《奈何天·掳俊》:“涂肝分脑,杀出玄黄路一条。” 陈毅 《淮北初战歼蒋军九十二旅》诗:“十万旌旗 泗水 阳, 淮南 、 淮北 遍玄黄。”

(8).指战乱。 清 春梦生 《维新梦》:“玄黄世界羣龙舞,黑白棋枰万马腾。”

(9).马病貌。《诗·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隤……陟彼高岗,我马玄黄。”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虺隤叠韵字,玄黄双声字,皆谓病貌也。” 唐 王建 《闻故人自征戍回》诗:“亦知远行劳,人悴马玄黄。” 清 方文 《卖马行为祝一之赋》:“主人见马意凄楚,嗟尔玄黄瘦如许!” 郁达夫 《赠王沉》诗:“鳶肩火色长如此,我马玄黄又日曛。”

(10).指有病的马。 晋 陆机 《七徵》:“策玄黄於榛险,凭穴岩而放言。” 唐 欧阳詹 《瑾瑜匿瑕赋》:“玄黄已疲,奚復骋乎千里;轮囷则疴,焉得用於九重。”

(11).指古代传说中五天帝的中央之帝。《楚辞·王逸<九思·守志>》:“謁玄黄兮纳贄,崇忠贞兮弥坚。” 洪兴祖 补注:“玄黄,中央之帝也。”

(12).道教指称水银和铅液化融合后的液体,为合成丹药的一种原料。《云笈七籤》卷六五引《金丹诀·合丹法》:“取水银九斤,铅一斤,置土釜中,猛其火,从旦至日下晡,水银铅精俱出,如黄金,名曰玄黄。”

交战

敌对军队之间作战

白天发生几起巡逻队小规模交战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普法交战。——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全

(1).谓不能存活。 唐 杨弘贞 《贯七札赋》:“出一札而锋鋩自利,踰百步而犀兕无全。” 唐 沉佺期 《鼓吹曲辞·钓竿篇》:“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全。”

(2).没有完整的。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投刃皆虚,目牛无全。”参见“ 无全牛 ”。

霸业

指称霸诸侯或维持霸权的大业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嘉谟

犹嘉谋。 汉 扬雄 《法言·孝至》:“或问忠言嘉謨,曰:‘言合 稷 契 谓之忠,謨合 皋陶 谓之嘉。’”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能事闻重译,嘉謨及远黎。”《老残游记》第十三回回目:“滔滔黄水观察嘉謨。”

不从

(1).不服从;不听从。《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后汉书·韩棱传》:“ 棱 復上疏諫,太后不从。”

(2).不追随。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陋 苍梧 之不从兮,遵 鮒隅 以同壤。”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 沉 吏部 传师 ,性和易,不从流俗。”

(3).指占卜不吉。《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穀梁传·哀公元年》:“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时也。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郊矣。” 范宁 注:“意欲郊而卜,不吉,故曰不从。”

国步

(1) 国运

国步艰难

(2) 国土

国步连营五千里

颠蹶

亦作“ 颠蹷 ”。1.颠倒失次。《管子·小匡》:“ 桓公 惧,出见客曰:‘天威不违颜咫尺, 小白 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恐颠蹶於下,以为天子羞。’”

(2).倒仆;跌落。《战国策·齐策三》:“颠蹶之请,望拜之謁,虽得则薄矣。” 鲍彪 注:“颠,倒;蹶,僵也。言其请救之急。”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芘之而误者,譬如荫朽树之被笮也,彼尚不能自止其颠蹶,亦安能救我之碎首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相公》:“正回惑间,又一石子落,中巫,颠蹷。” 何垠 注:“颠,倒也。蹙音厥,僵也。”

(3).困顿挫折。 汉 桓宽 《盐铁论·疾贪》:“百姓颠蹶而不扶,犹赤子临井焉,听其入也。若此,则何以为民父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翌日,敕以 磻叟 诬罔上听,訐斥大臣,除名为民,流 爱州 。 磻叟 虽至颠蹶,輒不敢以其道自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早年气盛,鋭於进取,自谓卿相可立致,卒致颠蹶。”

(4).覆亡;毁灭;失败。《明史·曹文诏周遇吉等传赞》:“ 曹文詔 等秉驍猛之资,所向摧败,皆所称万人敌也。大命既倾,良将颠蹶。” 清 顾炎武 《天津》诗:“呜呼事一乖,宇宙遂颠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湘路纪事》:“倘第一问题即遭颠蹶,将来牵动全局,貽笑远人,万万无以自解。”

(5).犹颠狂。《朱子语类》卷一○四:“如今都教坏了后生,箇箇不肯去读书,一味颠蹷没理会处,可惜!可惜!” 明 刘基 《天说下》:“是故瘥癘夭札,人之病也,狂乱反常,颠蹶披猖,中天之病气而不知其所为也。”

(6).动荡不平貌。 汉 焦赣 《易林·大有之萃》:“雀行求食,出门见鷂,颠蹶上下,几无所处。” 宋 秦观 《海康书事》诗之九:“怒号兼昼夜,山海为颠蹶。”

(7).指行走不平稳貌。 许杰 《台下的喜剧》:“ 二木 老婆紧抱起她的小孩,在密集着板凳的中间,颠蹶的走出。”

吾道

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鸱夷

(1).革囊。《战国策·燕策二》:“昔者 五子胥 説听乎 闔閭 ,故 吴王 远迹至於 郢 。 夫差 弗是也,赐之鴟夷而浮之江。”《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王 闻之大怒,乃取 子胥 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取马革为鴟夷。鴟夷,榼形。”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死忠》:“你一死之后,当取汝尸盛以鴟夷之革,浮之江中。”

(2).借指 春秋 吴 伍员 。 明 高启 《行路难》诗之二:“ 鉤弋 死 云阳 , 鴟夷 弃江沙。”

(3).指盛酒器。《艺文类聚》卷七二引 汉 扬雄 《酒赋》:“鴟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復藉酤。” 宋 司马光 《柳溪对雪》诗:“鴟夷赊美酒,油壁繫轻车。” 清 陈维崧 《满庭芳·吾邑茶具俱出蜀山暮春泊舟山下漫赋此词》:“看鴟夷扑满,磊磊邱樊。”一本作“ 鴟彝 ”。

(4).即 鸱夷子皮 。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西子 下 姑苏 ,一軻逐 鴟夷 。” 冯集梧 注:“《史记·货殖传》: 范蠡 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欲酹 鴟夷 、 西子 ,未辨当年功业,空繫五湖船。” 郁达夫 《留别》诗之二:“ 鴟夷 应笑先生拙,难买轻舟泛五湖。”参见“ 鴟夷子皮 ”。

(5).拇指。行酒令的手势。

渊泉

(1).深泉。《庄子·田子方》:“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入乎渊泉而不濡。”《礼记·郊特牲》:“ 周 人尚臭,灌用鬯臭,鬱合鬯,臭阴达於渊泉,灌以圭璋,用玉气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坠之渊泉非其怒,升之霄汉非其悦。”

(2).比喻思虑深远。《礼记·中庸》:“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北周 庾信 《贺新乐表》:“运日月之明,动渊泉之虑。”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説者以为 武帝 好大喜功而不知彊勉学问,正心诚意以从事乎形器之表,溥博渊泉,而后出之。”

(3).犹源泉。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尚规矩,不贵綺错,有伤直致之奇,然其咀嚼英华,厌飫膏泽,文章之渊泉也。”

九重

(1).九层;九道。《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韩诗外传》卷八:“ 齐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与之上九重之臺。”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説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

(2).泛指多层。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攛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

(3).指天门;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一》:“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蓬莱 復西归。”京剧《贵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广寒宫 。”

(4).指宫门。 汉 赵壹 《刺世疾邪赋》:“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絶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宫禁,朝廷。 唐 卢纶 《秋夜即事》诗:“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6).指帝王。 唐 李邕 《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 明 无名氏 《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人觚》:“先是, 宝 (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词·酒泉子》:“队队雄军惊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宫,祇拟夺九重。”

上帝

(1)

(2) 天帝。古时指天上主宰一切的神

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遂宽其同气之罪。——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基督教所崇奉的神,认为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拥有至上权力,英明,仁慈,使人们崇拜并向他祈祷

上帝保佑

非辜

(1).犹非罪。《书·仲虺之诰》:“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 孔 传:“言 商 家小大忧危,恐其非罪见灭。”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或亲旧见过,往往閔惻而言,以谓某以非辜遭废。”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悯其非辜,驱之去。”

(2).指无罪之人。 宋 范仲淹 《奏乞两府兼判》:“审刑大理寺,评天下之法,生死荣辱,繫於笔下。祸及非辜,怨动天地。”

大江

(1) 大的江

(2) 中国的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龟蛇锁大江。——毛 * 《菩萨蛮·黄鹤楼》

鼓怒

(1).形容事物鼓荡激动,气势很盛。《文选·郭璞<江赋>》:“激逸势以前驱,乃鼓怒而作涛。” 张铣 注:“言潮水激疾之势,先於平水而前走,则相鼓击怒而作波涛也。”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 赤亭 多飘风,鼓怒不可当。” 唐 康骈 《剧谈录·洛中大水》:“其日将暮,见暴水自 龙门川 北下,有如决江海,鼓怒之间,殷若雷震。”

(2).鼓足怒气。 唐 张说 《进巂州斗羊表》:“却鼓怒以作气,前躑躅以奋击。”

所以

(1) 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

(2) 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来

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4) 原因;缘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疾驱

(1).极力驱使;尽力驱赶。《晏子春秋·谏上十六》:“昔先君 桓公 其方任贤而赞德之时……远征暴劳者,不疾驱海内使朝天子而诸侯不怨。” 宋 周必大 《和仲宁中秋赴饮庄宅》:“疾驱云阵千重翳,尽放氷轮万丈光。”

(2).驾着车马急速行进。《吕氏春秋·贵卒》:“ 管仲 扞弓射 公子小白 ,中鉤。 鲍叔 御, 公子小白 僵…… 鲍叔 因疾驱先入,故公子 小白 得以为君。”《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蔡泽 ﹞谓其御者曰:‘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四十三年足矣。’”《新唐书·高元裕传》:“以右补闕召,道 商州 ,会方士 赵归真 擅乘驛马, 元裕 詆曰:‘天子置驛,尔敢疾驱邪?’命左右夺之。” 郑观应 《盛世危言·练兵》:“马兵之中亦分作四枝,一为侦探,轻骑长矛,疾驱前车数百里,苟非控纵素嫻,人马精妙,弗克胜任。”

拂郁

愤闷。拂,通“ 怫 ”。 汉 焦赣 《易林·比之咸》:“杜口结舌,心中拂鬱,去菑患生,莫所寃告。”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所以鞭浪山而疾驱波岳,亦粗足展余拂鬱之心胸。”

心胸

犹“心中”,“内心”

灵境

(1).庄严妙土,吉祥福地。多指寺庙所在的名山胜境。 南朝 梁简文帝 《神山寺碑》序:“虽铁界铜围,如影如约,补石擎金,随生焰灭。独有 鷲岳 灵境,浄土不烧,螺髻金质,声闻难覩。” 唐 白居易 《沃洲山禅院记》:“自 齐 至 唐 ,兹山濅荒,灵境寂寥,罕有人游。” 宋 苏轼 《次韵孙职方苍梧山》:“或云灵境归贤者,又恐神功亦偶然。” 明 杨慎 《游灵泉寺》诗:“泉臺埋玉树,灵境閟仙音。” 清 魏源 《华山诗》之二:“出山意已移,灵境渺天北。”

(2).泛指风景名胜之地。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谢灵运<游山>》:“灵境信淹留,赏心非徒设。” 唐 柳宗元 《界围岩水帘》诗:“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呵呵,寥寂庄严的灵境,这般地雄浑、坦荡、清明!”

尊俎

(1).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尊,盛酒器;俎,置肉之几。《礼记·乐记》:“铺筵席,陈尊俎,列籩豆。”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南归》诗:“天际张帷列尊俎,君歌声酸辞且苦。” 清 唐甄 《潜书·交实》:“子何为不祭?曰:无以供尊俎也。”

(2).常用为宴席的代称。《战国策·齐策五》:“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间;百尺之冲,折之衽席之上。” 宋 姜夔 《法曲献仙音·张彦远官舍》词:“树鬲离宫,水平驰道,湖山尽入尊俎。” 明 何景明 《送杭宪副兵备天津》诗:“莫笑谈兵尊俎上,书生元不为封侯。”

相容

同时并存;互相包容

思想相容

箫鼓

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簫鼓陈, 燕 赵 歌兮伤美人。”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楼船簫鼓交龙旆,想赴京时半肩行李,从今一洗当年耻。”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亦指军乐。 唐 李白 《发白马》诗:“将军发白马,旌节渡 黄河 。簫鼓聒山岳,沧溟涌涛波。”

歌钟

即“编钟”,古代铜制打击乐器

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 歌钟也。—— 宋· 苏轼《石钟山记》

未极

(1).无穷远处;没有期限。《管子·幼官》:“听於钞故能闻未极,视於新故能见未形。” 汉 王粲 《登楼赋》:“惟日月之逾迈兮,俟 河 清其未极。”

(2).未到尽头;未达极点。 南朝 齐 谢朓 《游敬亭山》诗:“我行虽紆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宋 叶适 《徐德操<春秋解>序》:“昔余为 潮州 铭,言其学博而要……后二十六年,始见所谓《春秋解》者,良悔前铭称美未极,且怪诸子不早示余也。”

(3).没有停止。《楚辞·九歌·湘君》:“扬灵兮未极,女嬋媛兮为余太息。” 王逸 注:“极,已也。”

(4).谓尚未疲困。 汉 张衡 《东京赋》:“升献六禽,时膳四膏。马足未极,舆徒不劳。”

军城

唐 代设兵戍守的城镇。 唐 白居易 《浔阳宴别》诗:“鞍马军城外,笙歌祖帐间。”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 李琢 后镇是邦,用法太酷,军城远出,而属南蛮,六七年间,劳动兵役。”

晓鼓

(1).报晓的鼓声。 唐 褚载 《晓感》诗:“晓鼓鼕鼕星汉微,佩金鸣玉鬭光辉。”《新五代史·司天考二》:“ 显德 元年正月庚寅,有大星坠有声如雷,牛马皆逸,京城以为晓鼓,皆伐鼓以应之。”

(2).指渔市报讯的鼓声。 明 文徵明 《游洞庭将归再赋》:“晓鼓隔溪渔市作,秋风吹枳橘连墻。”自注:“渔舟至则鸣鼓聚人。”

冬冬

一种快速而有节奏的击鼓声

上善

至善。《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诗之十一:“上善叶渊心,止川测动性。” 宋 范仲淹 《淡交若水赋》:“见贤必亲,法上善於礼文。”

行乐

一般以为是“寻欢作乐”、“享乐”的同义词,只是感 * 彩略有不同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把“行乐”讲成“持乐观态度”比较更接近作者原意)。——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世间行乐亦如此。——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