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作者:沈受先 朝代:明代

八声甘州原文

小末:酌量。

身居金马玉堂。

中三元才岂寻常。

如斯佳婿。

万千年青史名香。

这郎才女貌人间少。

夫贵妻荣实异常。

参详。

结朱陈两姓相当。

诗词问答

问:八声甘州的作者是谁?答:沈受先
问:八声甘州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沈受先的名句有哪些?答:沈受先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六十种曲 三元记 第三十一出

参考注释

小末

(1).使非根本部分处于不重要地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十指》:“强榦弱枝,大本小末,则君臣之分明矣。”

(2).寻常;细微。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丞郎已上词头,下至两省闕下吏,谓之大除改。今南人之谚,谓小末之事曰:你大除改也。”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一折:“嫂嫂你是个良人良人宅眷,不是小末小末行院。” 元 朱庭玉 《梁州第七·妓门庭》套曲:“端的不曾见兀的般真行院,虽是个女流辈,然住在花街柳陌,小末的谁及。”

(3).杂剧中扮男青少年的角色。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小末同倈儿上][小末诗云]每日山中打虎归,窝弓药箭紧身随。男儿志气三千丈,不取封侯誓不灰。自家 陈豹 ,年长一十八岁。”亦称“ 小末尼 ”。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二折:“[正末同卜儿小末尼上][小末云]父亲,您孩儿这几时做买卖不遂其意,也则是生来命拙哩。”

酌量

反复斟酌考虑;估量

金马玉堂

(1). 金马门 与 玉堂署 。 汉 时学士待诏之处,后因以称翰林院或翰林学士。 宋 欧阳修 《会老堂致语》诗:“ 金马 玉堂 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閒人。” 明 方孝孺 《代董学士表》:“苍颜白髮,越万里而来归; 金马 玉堂 ,想十年之如昨。” 清 梅曾亮 《欧氏又一村读书图记》:“而 苏文忠 直禁内,读书夜分,老兵皆倦卧,彼其视 金马 玉堂 之中,波涛尘堁之内,皆学舍也。”原注:“ 金马门 , 汉 时学士待詔之地; 玉堂署 , 宋 时翰林承旨之所。”

(2).指进朝廷做官。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论》第三章:“今岁蓽门一酸儒,来岁可以 金马 玉堂 矣。”

三元

指科举乡试、会试和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和状元;明代又指殿试的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

寻常

普通,一般

不寻常的来客

岐王宅里寻常见。——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寻常巷陌。——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如斯

如此。《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三·代死失火》:“苟谓事事如斯,吾未之信矣。” 郭沫若 《黄山之歌》:“ 峨眉 号称天下秀,不知是否信如斯。”

万千

(1) 形容事物所显现的方面多

气象万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尚有万千。——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形容数量多

思绪万千

青史

古时用竹简记事,所以后人称史籍为青史

青史留名

永垂青史

郎才女貌

旧时形容青年男女才貌般配

这一双郎才女貌天生下,笋条儿游治子花朵儿俊娇娃,堪写入风流仕女丹青画。——《元曲选·扬州梦》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夫贵妻荣

见“ 夫荣妻贵 ”。

异常

(1) 非正常的;不同于平常的

异常现象

(2) 非常

任职期间异常紧张

参详

(1).参酌详审。《梁书·徐勉传》:“ 天监 元年, 佟之 ( 何佟之 )启审省置之宜,敕使外详。时尚书参详,以天地初革,庶务权舆,宜俟隆平,徐议删撰。” 唐 陈子昂 《为陈舍人让官表》:“预参详於詔狱,叨奬渥於宸阶。”粤剧《关汉卿》第六幕:“且将 朱帘秀 收监,待我参详定谳。”

(2).思量;琢磨。《敦煌变文集·频婆娑罗王变文》:“心头託首细参详,世事从来不久长。” 明 袁宏道 《送武冈州判张子之任》诗:“胥徒勤检点,蛮语细参详。” 峻青 《海啸》第四章四一:“这个嘛, 赵司令 你自己慢慢参详去吧。”

(3).犹端详。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正行中举目参详,见雄纠纠公人如虎狼。”

朱陈

(1).古村名。 唐 白居易 《朱陈村》诗:“ 徐州 古丰县 ,有村曰 朱陈 ……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宋 苏轼 《陈季常所畜朱陈村嫁娶图》诗:“何年 顾 陆 丹青手,画作 朱 陈 嫁娶图。”后用为两姓联姻的代称。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五折:“两家都是好门楣,结下 朱 陈 事更宜。”《红楼梦》第九九回:“ 金陵 契好,桑梓情深,仰蒙雅爱,许结 朱陈 。”

(2).指 清 词人 朱彝尊 与 陈维崧 。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 曹升六 《珂雪词》,在国初诸老中最为大雅,才力不逮 朱 陈 ,而取径较正。”

两姓

结成婚姻关系的两家。《南齐书·礼志上》:“夫人伦之始,莫重冠婚,所以尊表成德,结欢两姓。”《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元来 唐 时衣冠人家,婚礼极重。合卺之夕,凡属两姓亲朋,无有不来的。”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小引》:“五伦之外,无妨别缔良缘;两姓之餘,到处可逢佳偶。”

相当

(1) 很;十分;极

这里相当清静

(2) 足可以,尚

穿这件衣服去参加晚会就已经相当好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