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尖山观海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登尖山观海原文

尖山更在塔山北,潮所弗到势犹远。

以之观海斯则近,铁板沙护东成堰。

山顶旧有大士宫,竭诚瞻礼登云栈。

所祝安澜佑万民,宁图玩景供游眼。

亭台点缀夫何为,憪然为之意不满。

诗词问答

问:登尖山观海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登尖山观海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

2. 尖山北至乍浦一带向无塘堰因其地系铁板沙不畏潮势冲齧无庸防护

参考注释

山北

古时泛指 终南 、 太华 二山以北之地。《战国策·魏策三》:“所亡乎 秦 者, 山 北、 河 外、 河 内大县数百,名都数十。” 吴师道 补正引《史记正义》:“山, 华山 也。”《旧唐书·窦建德传》:“请自 滏口 之道,乘 唐国 之虚,连营渐进,以取 山 北。”

观海

语出《孟子·尽心上》:“故观於海者难为水,游於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后用以比喻所观者大。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观海齐量,登岳均厚。” 南朝 梁 沉约 《<梁武帝集>序》:“事同观海,义等窥天。”

铁板

压成板形的熟铁

山顶

通指山的最高部位。按形态可分为平顶、圆顶、尖顶(又称山峰),在地形图上一般比较主要的山顶注有高程和表示凸起或凹入的示坡线

大士

(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 尹知章 注:“大士不矜,谦以接物。”《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 曰:‘大士哉! 由 来,区区汝何攻? 赐 来,便便汝何使?愿得衣冠为子宰焉。’”

(2).佛教对菩萨的通称。 南朝 齐 周颙 《重答张长史》:“夫大士应世,其体无方,或为儒林之宗,或为国师道士,斯经教之成説也。” 唐 湛然 《法华文句记》卷二:“大士者,《大论》称菩萨为大士,亦曰开士。”

(3).特指观世音菩萨。《红楼梦》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 嫦娥 槛外梅。”

(4).对高僧的敬称。 宋 苏轼 《金山长老宝觉师真赞》:“望之儼然,即之也温,是惟 寳觉 大士之像。”

正狱讼之官。《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经义述闻·礼记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为夫妇狱讼之不正乎,则泰士 子牛 存矣;为社稷宗庙之不享乎,则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狱讼,盖若《秋官·士师》察狱讼之辞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卫侯 与 元咺 讼, 宁武子 为辅, 鍼庄子 为坐, 士荣 为大士。” 杜预 注:“大士,治狱官也。” 汉 刘向 《说苑·臣术》:“ 忌 举北郭 刁勃子 为大士,而九族益亲,民益富。”

竭诚

(1) 完全忠诚

(2) 一心一意

竭诚相见

瞻礼

(1)

(2) 宗教活动节

(3) 天主教指星期天以外的各天

云栈

悬于半空中的栈道。 唐 王建 《送李评事使蜀》诗:“转江云栈细,近驛板桥新。” 宋 李质 《艮岳赋》:“险羊肠於九折,升云栈而心惊。”《随园诗话》卷二引 清 胡书巢 《朝天峡》诗:“旬月走云栈,登顿劳下上。”

安澜

(1).水波平静。比喻太平。《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天下安澜,比屋可封。” 李善 注:“澜,水波也,安澜,以喻太平。”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帅阃宾贤》:“用之将帅,必能扶弱鼎于安澜;委以一方,定可起疲民于袵席。” 清 梁清标 《送张伯珩同年按蜀》诗:“按部诸侯争负弩,洗兵 三峡 见安澜。”福州评话《老渔翁歼敌记》:“红旗飘飘河山壮丽,渔乡繁盛海国安澜。”

(2).谓使河流安稳不泛滥。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将来恐不能不出於河自河,漕自漕,河专主安澜,漕专主海运而后定。”《清史稿·河渠志一》:“前筑土坝,保固隄根,频岁安澜,已著成效。”

万民

众百姓,人民

外朝以询万民。——清· 刘开《问说》

游眼

犹游目。《艺文类聚》卷四引 晋 孙绰 《三月三日诗》:“言涤长瀨,聊以游眼。”眼,一本作“ 衍 ”。

点缀

(1) 衬托;装饰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应景儿;凑数儿

(3) 指衬托、装饰的东西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憪然

(1).不安貌。《史记·孝文本纪》:“朕既不能远德,故憪然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设备未息。” 司马贞 索隐引 苏林 曰:“憪,寝视不安之貌。”

(2).骄横貌。 清 薛福成 《<日本国志>序》:“憪然自大,甚驁无道。”

不满

(1).不充满。《管子·宙合》:“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故有道者不平其称,不满其量。”

(2).不满足;不满意。 唐 韩愈 《上郑尚书相公启》:“敢避其烦黷,怀不满之意于受恩之地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苏黄诗品》:“ 苏文忠 作诗,常云效 山谷 体。世因谓 苏 极推 黄 ,而 黄 每不满 苏 诗。”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另一个婆姨不满她这种说法。”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