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钱维城南山瑞霭图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钱维城南山瑞霭图原文

高士科头坐,皓然冰雪颜。

面前峰岞崿,足底涧潺湲。

世事曾无系,画长好是閒。

东篱不同采,亦复见南山。

诗词问答

问:题钱维城南山瑞霭图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钱维城南山瑞霭图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钱维城南山瑞霭图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九

参考注释

高士

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脱世俗的人,多指隐士

吾闻鲁连先生, 齐国之高士也。——《战国策·赵策》

科头

(1).谓不戴冠帽,裸露头髻。《战国策·韩策一》:“ 秦 带甲百餘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 鲍彪 注:“科头,不著兜鍪。”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或乱项科头,或裸袒蹲夷……此盖左袵之所为,非诸夏之快事也。”《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 布 将 河内 郝萌 夜攻 布 , 布 科头袒衣,走诣都督 高顺 营。” 胡三省 注:“科头,不冠露髻也。今 江 东人犹谓露髻为科头。”《老残游记》第九回:“着了一件深蓝布百衲大棉袄,科头,不束带,亦不着马褂。”

(2).古代教坊歌乐分部分科,其头目称为“科头”。亦以称歌伎乐工。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其日,状元与同年相见后,便请一人为録事,其餘主宴、主酒、主乐、探花、主茶之类,咸以其日辟之。主乐两人,一人主饮妓。放榜后,大科头两人(第一部),常詰旦至期集院,常宴则小科头主张,大宴则大科头,纵无宴席,科头亦逐日请给茶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秦中岁时记》云:期集谢恩了……便於亭子小宴,召小科头同乐,至暮而散。”

皓然

亦作“皜然”。1.洁白貌。《列子·汤问》:“火浣之布,浣之必投於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布而振之,皓然疑乎雪。”《后汉书·吴良传》:“ 显宗 以示公卿曰:‘前以事见 良 ,鬚髮皓然,衣冠甚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已而会雪下,未甚寒。诸道人问在道所经, 壹公 曰:‘风霜固所不论,乃先集其惨澹;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 宋 陈师道 《元日雪》诗之一:“半夜风如许,平明雪皓然。”《儒林外史》第一回:“来到 秦老 门首,见 秦老 八十多岁,鬚鬢皓然,手扶拄杖。”

(2).形容年老发白。 宋 范仲淹 《养老乞言赋》:“待以常珍,用贵皓然之士;裨其闕政,是询哿矣之言。”

(3).显明貌;光明貌。《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质色皓然固以安,伪色縵然乱以烦。”《金史·韩玉传》:“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 刘半农 《阿尔萨斯之重光》:“是日气候极热,南方蔚蓝深处,旭日一轮,皜然自放奇采,尽逐天上云滓,令清明如洗。”

冰雪

比喻清纯

面前

跟前;面对着的地方

他来到国王面前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很艰巨

足底

(1).脚底板。《元史·方技传·李杲》:“ 陕 帅 郭巨济 病偏枯,二指著足底不能伸, 杲 以长针刺骫中,深至骨而不知痛,出血一二升,其色如墨。”

(2).脚底下。 明 吴承恩 《约庵周公升南京刑部尚书障词》:“足底阳春行处满,袖中经济拈来别。” 清 袁于令 《楚江情·护姬北上》:“仰天长笑出门去,应知足底是天涯。”

潺湲

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人情世故

善于世事

好是

(1).恰是,正是。 唐 白居易 《吴中好风景》诗之二:“ 吴 中好风景,风景无朝暮……况当丰熟岁,好是欢游处。” 唐 王建 《江楼对雨寄杜书记》诗:“竹烟花雨细相和,看著闲书睡更多。好是主人无事日,应持小酒按新歌。”

(2).真是;甚是。 唐 岑参 《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诗:“帘前春色应须惜,世上浮名好是闲。”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折:“这门衣食好是低微,大清早母亲来叫,只得起来。”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三折:“我想昨日 王维 ,好是作怪,回书也不见一箇字,不知是允我也不允我?”

(3).岂是。 唐 罗邺 《谒宁祠》诗:“春生溪岭雪初开,下马云亭酹一杯。好是精灵偏有感,能於乡里不为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那僧房里好是轻易走得进的?”

(4).犹好在,妙在。表示赞美。 唐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之十七:“好是梨花相映处,更胜松雪日初晴。” 宋 吴琚 《酹江月》词:“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絶。好是 吴 儿飞綵帜,蹴起一江秋雪。”

东篱

(1).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因以指种菊之处;菊圃。 唐 杨炯 《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 宋 柳永 《玉蝴蝶·重阳》词:“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 明 冯惟敏 《南吕一枝花·送贾封君约庵来游上谷南还》套曲:“恰东篱劝插黄花,又南浦催斟緑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僕以君风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

(2).园圃名。 宋 陆游 《东篱记》:“ 放翁 告归之三年,闢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名之曰‘东篱’。” 宋 陆游 《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言归 镜湖 上,日日醉 东篱 。”自注:“ 东篱 ,予小圃名。”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 前蜀 韦庄 《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

(2).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 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

(3).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亦复

(1).也。表示同样。《后汉书·霍谞传》:“至於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復均也。”《世说新语·言语》“ 德操 曰”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如君所言,亦復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半途而废者居多,差釐毫而谬千里者,亦復不少也。” 茅盾 《子夜》七:“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中亦复如此。”

(2).又。《世说新语·德行》“我何颜谢 桓公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一门之内,有忠与孝,亦復何恨!”

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