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放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花朝放歌原文

今日仲春月之半,春寒曾未花枝灿。

花枝未灿亦何妨,宁碍花朝千古案。

盘之阻,盘之中,适逢其会松石丛。

底须万紫与千红,不过稔冉随东风。

松苍石秀春光融。

春光融花朝,无花亦可喜。

金不博金,水不洗水。

诗词问答

问:花朝放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花朝放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五

参考注释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仲春

春季中期,指阴历二月

春寒

指春季寒冷的气候

春寒料峭

冬暖易春寒

花枝

(1).开有花的枝条。 唐 王维 《晚春归思》诗:“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 明 谢谠 《四喜记·花亭佳偶》:“浅印花鞋小,斜插花枝鬢欲烧。” 萧红 《夏夜》:“她过来似用手打我,嘴里似乎咒我,她依过的那花枝,立刻摇闪不定了。”

(2).比喻美女。 前蜀 韦庄 《菩萨蛮》词:“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宋 张景修 《虞美人》词:“旁人应笑髯公老,独爱花枝好。” 清 唐孙华 《五舫诗为同年狄向涛太史赋》:“花枝斜倚镜臺前,晚妆人倦娇相向。”

何妨

(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花朝

(1).见“ 花朝节 ”。

(2).指百花盛开的春晨。亦泛指大好春光。 唐 白居易 《琵琶引》:“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唐 李商隐 《梓州罢吟寄同舍》诗:“不拣花朝与雪朝,五年从事 霍嫖姚 。” 郁达夫 《毁家诗纪》之一:“转眼 榕城 春欲暮,杜鹃声里过花朝。”

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适逢其会

正好碰到那个机会

松石

(1).松与石。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松石峻垝,葱翠阴烟。” 唐 宋之问 《初至崖口》诗:“锦繢织苔苏,丹青画松石。” 唐 李白 《九日》诗:“地远松石古,风扬絃管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 李德裕 在 洛阳 南置 平泉庄 。庄周围十余里,台榭百余所,有奇花异草与松石。”

(2).借指山林。 唐 宋之问 《使至嵩山寻杜回不遇》诗:“与君阔松石,於兹二十年。”

(3).松的化石。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 婺州 金华山 有松石,又如核桃、芦根、鱼盐之类皆有成石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三·不灰木》﹝附录﹞引 苏颂 曰:“今 处州 出一种松石,如松干而实石也,或云松久化为石。”

(4).宝石。呈绿色,又称绿松石。《诗刊》1978年第5期:“草地里拾得 卓玛 的松石耳环。”

底须

何须;何必。 元 许有壬 《摸鱼子·和明初韵》词:“倾緑醑,底须按乐天池上《霓裳》谱!”《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 清 孙致弥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园居即事抒怀》诗:“遮莫文章供齿颊,底须愁病减腰围。”

不过

(1)

——用在形容词性的词组或双音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很高

那就再好不过了

(2)

——作连词,表示转折,只是

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病人精神还不错,不过胃口还不好

(3)

副词,指明范围;只,仅仅

不过是个小孩子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光融

(1).犹光大。《无量寿经》卷上:“光融佛法,宣流正化。”

(2).昭明。 刘师培 《广阮氏文言说》:“就物象言,则光融者为文,华丽者亦为文。”

可喜

(1) 令人高兴的

可喜的成就

(2) 可爱

他的浑家,生得风流,长得可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