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应颜尚书真卿观玄真子置酒张乐舞破阵画洞

作者:皎然 朝代:唐代

原文

道流迹异人共惊,寄向画中观道情。
如何万象自心出,而心澹然无所营。
手援毫,足蹈节,披缣洒墨称丽绝。
石文乱点急管催,云态徐挥慢歌发。
乐纵酒酣狂更好,攒峰若雨纵横扫。
尺波澶漫意无涯,片岭崚嶒势将倒。
盻睐方知造境难,象忘神遇非笔端。
昨日幽奇湖上见,今朝舒卷手中看。
兴馀轻拂远天色,曾向峰东海边识。
秋空暮景飒飒容,翻疑是真画不得。
颜公素高山水意,常恨三山不可至。
赏君狂画忘远游,不出轩墀坐苍翠。

诗词问答

问:《奉应颜尚书真卿观玄真子置酒张乐舞破阵画洞庭三山歌》的作者是谁?答:皎然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皎然的名句有哪些?答:皎然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821-3

参考注释

道流

(1).某种主张、教义的流布。《庄子·山木》:“道流而不明居,德行而不名处。”

(2).指道家。《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谈空空於释部,覈玄玄於道流。” 李善 注:“释部,内典也。《汉书》曰:‘道家流者,出於史官,歷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也。’”

(3).道士之辈。 唐 孟浩然 《梅道士水亭》诗:“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宋 王十朋 《龙瑞道士赠兰》诗:“清含道流气,轻带羽衣黄。” 阿英 《关于北京<燕九竹枝词>》:“至今远近道流,皆于此日聚城西 白云观 ,观即 长春 修炼处也。”

(4).指道教。《初刻拍案惊奇》卷七:“ 玄宗 虽崇奉道流,那 惠妃 却篤信佛教,各有所好。”

异人

亦作“异人”。1.他人;别人。《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匪他。” 高亨 注:“异人,别人,外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规异事与同计,誉异人与同行者,则以饰之无伤也。” 清 唐甄 《潜书·吴弊》:“ 吴 人发塚,非异人,即其子孙也。”

(2).不寻常的人;有异才的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 枚生 ,见 主父 而嘆息。羣臣慕向,异人并出。” 晋 陆机 《辨亡论》上:“异人辐凑,猛士如林。” 唐 杜甫 《过郭代公故宅》诗:“磊落见异人,岂伊常情度。”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卢子由 , 武林 人。聪明博奥,间世异人,医道迥出寻常。”

(3).犹怪人,奇人。《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帝﹞试令嬖臣美手腕者与女子杂处帷中,使 玉 各诊一手…… 玉 曰:‘左阳右阴,脉有男女,状若异人。’”

(4).神人;方士。 晋 郭璞 《江赋》:“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魄。”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行可 问异人 王老志 ,他日官所至。﹝ 王老志 ﹞书‘太平宰相’四字遗之。”《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孔明 曰:‘ 亮 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 茅盾 《封建的小市民文艺》:“他们中间血性刚强的人就要离乡背井,入深山访求异人学道。”

道情

曲艺的一个类别。渊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南宋始用渔鼓、筒板伴奏,故又称道情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形式,如陕北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渔鼓、四川竹琴等。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有坐唱、站唱、单口、对口等表演形式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万象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罗万象

澹然

(1).恬淡貌。《韩非子·大体》:“澹然閒静,因天命,持大体。” 宋 苏轼 《祭陈君式文》:“澹然无求,抱洁没身。”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余见高寿之人多能养精神,不妄用之,其心澹然,无所营求。”

(2).安定貌;安静貌。《文选·扬雄<长杨赋>》:“使海内澹然,永忘边城之灾。” 李善 注:“澹,安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三四:“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 吴双遣 澹然旁坐,如枯木垂钓。”

无所

(1).没有地方;没有处所。 汉 枚乘 《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唐 韩愈 《祭张给事文》:“上不负汝,为此不祥,将死无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礼·考工记·轮人》:“无所取之,取诸圜也。” 郑玄 注:“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后汉书·杜乔传》:“先是 李固 见废,内外丧气,羣臣侧足而立,唯 乔 正色无所回橈。”《通典·食货九》:“ 后魏 初至 太和 钱货无所用也。” 明 陈文烛 《<少室山房笔丛>序》:“大哉 孔子 !博学无所成名。” 瞿秋白 《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漂亮是美,‘艺术的价值’也是美--抽象的美,无所附丽的美。”

援毫

执笔。 唐 方干 《李侍御上虞别业》诗:“真为援毫方掩卷,常因按曲便开尊。” 宋 苏轼 《次韵刘贡父所和韩康公忆持国》之一:“援毫欲作衣冠表,盛事终当继八 萧 。” 明 刘基 《题仲山和尚群鱼图》诗:“上人安知身非鱼,援毫貌出态更殊。”

蹈节

(1).信守节操。《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周书·孝义传序》:“其出忠入孝,轻生蹈节者,则盖寡焉。”

(2).应合节拍。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赴曲迅惊鸿,蹈节如集鸞。”

洒墨

挥毫书写、作画。 明 高启 《题大黄痴天池石辟图》词:“平生好饮復好画,醉后洒墨秋淋漓。”

急管

亦作“ 急筦 ”。节奏急速的管乐。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之一:“古称《渌水》今《白紵》,催絃急管为君舞。” 唐 杜甫 《夜闻觱篥》诗:“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筦復风湍。” 宋 王安石 《渔家傲》词之一:“一弄松声悲急筦,西看牕日犹嫌短。”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词:“只愁画角楼头起,急管哀弦次第催。” 清 吴懋谦 《燕京秋怀》诗:“万里天涯真梦寐,征笳急管意茫茫。”

酒酣

谓酒喝得尽兴,畅快。《吕氏春秋·长攻》:“ 代君 至,酒酣,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史记·高祖本纪》:“酒酣, 高祖 击筑,自为歌诗。”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不醒不醉曰酣。一曰酣,洽也。” 晋 左思 《咏史》之六:“ 荆軻 饮 燕 市,酒酣气益振。”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六:“微雨喜初霽,酒酣江復清。”

攒峰

见“ 攒峯 ”。

横扫

(1) 扫荡;扫除

(2) 形容势不可挡,所向无敌

横扫千军如卷席

尺波

微波;尺水。亦以喻人世的短暂。《文选·陆机<长歌行>》:“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 李善 注:“言日无停景,川不旋波,以喻年命流行,曾无止息也。” 唐 李白 《愁阳春赋》:“洒别泪於尺波,寄东流於情亲。” 宋 司马光 《哭刘仲邍》诗:“荣宦成朝梦,浮生度尺波。”

澶漫

(1).放纵。《庄子·马蹄》:“澶漫为乐,摘僻为礼。”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澶漫,犹纵逸也。” 成玄英 疏:“澶漫是纵逸之心。”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澶漫於淫荒之域,而叛其大始之本。”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非文事》:“纤縟者丽而不雅,棘钩者恠而不典,澶漫者滥而不裁。” 章炳麟 《訄书·订文》:“以神州之广,庶事之博,而以佐治者廑是,其庸得不澶漫掍殽,使政令逡巡以日废也。”

(2).宽长貌;广远貌。《文选·张衡<西京赋>》:“澶漫靡迤,作镇於近。” 刘良 注:“澶漫靡迤,宽长貌。” 唐 杜甫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八:“澶漫 山 东一百州,削成如案抱 青丘 。” 仇兆鳌 注:“澶漫,广远貌。” 清 侯方域 《定鼎说》:“ 宋 都中 豫 ,澶漫九州,閫奥中夏,水陆都会也。”

(3).泛滥。 唐 韦应物 《冰赋》:“由是依广澶漫,凭高峥嶸。”《新唐书·田頵传》:“侯王守方以奉天子,譬百川不朝于海,虽狂奔澶漫,终为涸土,不若顺流无穷也。”

无涯

无尽;无限

灾祸无涯

崚嶒

(1) 高耸突兀

写山早崚嶒嵯峨

(2) 比喻特出不凡

凡为文者,必有文章之骨,意象崚嶒

(3) 比喻刚正不阿、坚贞不屈

侠骨崚嶒傲九洲

(4) 骨节显露貌。多形容人体瘦削

骨节崚嶒的大手

(5) 另见 léng

神遇

谓从精神上去感知事物或事理。语出《庄子·养生主》:“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陆德明 释文引 向秀 曰:“暗与理会谓之神遇。”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十:“凡用笔日益习熟,日有所悟,悟之益深,心手日益神妙矣。力在手中而不在手中,必须用力而不得用力,应须在意而不得在意,此可以神遇而不可以言传也。”

笔端

指写文章、写字、绘画时笔的运用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一一呈诸笔端

昨日

昨天

幽奇

(1).指玄妙的哲理。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夫神光灵变,及无量之寿,皆由诚信幽奇,故将生于佛土,亲映光明,其寿无量耳。”

(2).幽雅奇妙。 宋 梅尧臣 《寄滁州欧阳永叔》诗:“烂漫写风土,下上穷幽奇。” 清 姚莹 《游榄山记》:“是乡在 香山 治东北七十里,居稠而民富,无幽奇壮胜之观,而人士彬彬有文采。” 朱自清 《怀魏握青君》:“他轻轻地诉说他生平冒险的故事。说一会,默一会。这是一个幽奇的境界。”

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卷手

握拳的手。《淮南子·兵略训》:“夫五指之更弹,不若捲手之一挃。”

中看

好看,令人悦目

这东西好吃不中看

轻拂

轻轻地拂过

他用餐巾轻拂这块污点

天色

天空的颜色,借指时间的早晚和天气的变化

看天色怕要下雨

天色不早,你该走了

海边

(1).海的边沿一带。 唐 李郢 《送人之岭南》诗:“ 谢 氏海边逢 * , 越王 潭上见青牛。”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凫》:“﹝鳧﹞常在海边沙上食砂石,皆消烂,惟食海蛤不消,随其粪出,用为药倍胜者也。”

(2).指海疆。《三国志·魏志·胡质传》:“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

暮景

(1) 傍晚的景色

(2) 比喻人晚年时的景况

飒飒

形容风吹动树木枝叶等的声音

秋风飒飒

寒雨飒飒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公素

公正质朴。《吕氏春秋·任数》:“无言无思,静以待时。时至而应,心暇者胜。凡应之理,清浄公素,而正始卒焉。”

山水意

(1).赏玩山水的志趣。 唐 皎然 《奉应颜尚书真卿观舞破阵画洞庭三山歌》:“ 颜公 素高山水意,常恨三山不可至,赏君狂画忘远游,不出轩墀坐苍翠。”

(2).谓知音人的情意。典出《列子·汤问》:“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 曰:‘善哉,峩峩兮若 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 河 。’ 伯牙 所念, 钟子期 必得之。”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试将 钟子 山水意,一洗 退之 冰炭肠。”

三山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远游

亦作“ 远游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见“ 远游 ”。

轩墀

(1).殿堂前的台阶。 北周 庾信 《贺新乐表》:“臣等并预钧天,同观张乐,轩墀弘敞,栏槛眺听。” 清 赵申乔 《武功春日谒后稷祠》诗:“词客古今瞻庙貌,村农伏腊走轩墀。”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因集 宣圣庙 ,见轩墀促窄。”

(2).指厅堂。 唐 杜甫 《苦竹》诗:“轩墀曾不重,剪伐欲无辞。” 仇兆鳌 注:“轩墀乃富贵家厅事。” 清 许承钦 《古寺》诗:“或见虎倀驱部落,时闻梵妓舞轩墀。” 清 张元昇 《坐友人东轩对月》诗:“故人有好怀,招我坐轩墀。”

(3).借指朝廷。《新唐书·贾耽传》:“臣幼切磋於师友,长趋侍於轩墀。” 宋 李纲 《乞罢尚书左仆射第三表》:“岂进退去就之敢轻,盖规矩準绳之难合,轩墀将远,涕泪交零!”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为政之始,思厚儒风,轩墀近臣,思备顾问,如其不知人疾苦,何以膺朕眷求?”

苍翠

嫩绿的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