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酬毋湜推官

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代

依韵酬毋湜推官原文

圣门非入室,文阵敢争盟。
不意栖云阁,何才隶月卿。
珍群怜未至,霄鹗引修程。
直舍有仙味,秘庭无俗声。
午阴宫树绿,宵刻禁锺清。
奉製歌三秀,称觞听六英。
恩辉孤易感,交结淡难成。
新发鉴中改,旧山天际横。
缨思渔父濯,春伴隼旟行。
桃浪观秦塞,薰风省舜城。
几多兴废迹,重叠古今情。
进退思先觉,蹉跎畏后生。
见诒如美衮,欲报管英琼。
净揖澄江练,高窥抉露茎。
复惊闻正始,终仰辅登闳。
好励图南志,翱翔览四瀛。

诗词问答

问:依韵酬毋湜推官的作者是谁?答:范仲淹
问:依韵酬毋湜推官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范仲淹的名句有哪些?答:范仲淹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圣门

(1).谓进入圣道之门。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天下有三门:由於 * ,入自禽门;由於礼义,入自人门;由於独智,入自圣门。”

(2).谓 孔子 的门下。亦泛指传 孔子 之道者。 汉 班固 《幽通赋》:“游圣门而靡救兮,虽覆醢其何补?”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惟我朝诸公为义理之学,髣彿圣门气象尔。”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余近得《颜子》三卷,亦国朝人裒集,虽谓有功圣门,可也。”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周 、 张 、 程 、 朱 ,在圣门,则德行之科也。”

入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已达到深奥的境界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

虽受业门徒,非入室弟子,莫得亲言。——《晋书·杨轲传》

虽已登堂,尚未入室

文阵

犹文坛。 唐 张贲 《奉和袭美醉中即席见赠次韵》:“文阵已推忠信甲,穷波犹认孝廉船。” 宋 范仲淹 《依韵酬毋湜推官》:“圣门非入室,文阵敢争盟。” 清 黄景仁 《十四夜》诗:“酒肠窄已成小户,文阵怯敢当偏师。”

争盟

争当盟主。《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小国争盟,祸也。”《左传·成公元年》:“ 晋 楚 争盟, 齐 师必至。”

不意

没有想到

敌出不意。——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栖云

(1).栖于云雾中。谓生活于高山。 唐 张乔 《猿》诗:“挂月栖云向楚林,取来全是为清音。”

(2).指隐遁。《宋史·聂冠卿传》:“公先世饵霞栖云,高尚不仕。”

月卿

朝廷的贵官。语本《书·洪范》:“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 孙星衍 疏:“案 马 义以王所眚职如岁兼四时,则卿士惟月,当谓统於王如月统於岁,师尹统於卿士如日统於月。” 唐 高适 《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诗:“月卿临幕府,星使出词曹。” 元 马祖常 《送忽都达儿著作祠岳渎》诗:“行观謡俗期星使,归奏蕃釐拜月卿。”

珍群

瑞兽。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囿騶虞之珍羣,徼麋鹿之怪兽。”

直舍

古代官员在禁中当值办事之处。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独宿直舍,无可告语,展转歔欷,不能自禁。” 宋 范仲淹 《依韵酬母湜推官》:“直舍有仙味,祕庭无俗声。”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潘谷墨仙揣囊知墨》:“ 元祐 初,余为童子,侍先君居武学直舍中。”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钱瑞反魂》:“左右引入直舍,验视案牘,乃 浙 西提刑司公事也。”

秘庭

皇帝制诏之地。 宋 范仲淹 《依韵酬母湜推官》:“直舍有仙味,秘庭无俗声。”

俗声

尘世的喧扰声。 清 曹寅 《甲戌仲夏二十二日有吴门之役午憩句容驿院》诗:“行役有餘暇,驛亭无俗声。”

午阴

中午的阴凉处。常指树荫下。 宋 苏舜钦 《寄题赵叔平嘉树亭》诗:“午阴闲淡茶烟外,晓韵萧疏睡雨中。” 宋 陆游 《散策至湖上民家》诗:“农事正看春水白,客途渐爱午阴凉。”

宫树

帝王宫苑中的树木。 唐 王维 《奉和圣制御春明楼临右相园亭赋乐贤诗应制》:“小苑接侯家,飞甍暎宫树。”《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香烟靄靄旋为盖,宫树蒙蒙自变春。” 宋 刘秉 《戊申年七夕》诗:“红蕖烂漫碧池香,罗綺三千 侍 汉皇。阿母暂来成底事? 茂陵 宫树已苍苍。” 元 虞集 《正月十一日朝回即事》诗:“宫树春阴合,霓旌拂曙来。”

三秀

灵芝草的别名。灵芝一年开花三次,故又称三秀。《楚辞·九歌·山鬼》:“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王逸 注:“三秀,谓芝草也。”《尔雅翼·释草三》:“芝,瑞草,一岁三华,故《楚辞》谓之三秀。” 南朝 梁 沉约 《早发定山》诗:“春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 前蜀 杜光庭 《邛州刺史张太博修金箓斋词》:“三秀呈祥,十朋表异。”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愿偕采三秀,由来本同岑。”

称觞

举杯祝酒。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之九:“降席连緌,称觴接武。” 唐 马怀素 《饯唐永昌》诗:“闻君出宰 洛阳 隅,宾友称觴饯路衢。” 宋 王安石 《次韵王禹玉平戎庆捷》:“称觴别殿传新曲,衔璧寧王按旧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回目:“试乡科文闈放榜,上母寿戏綵称觴。”参见“ 称觴上寿 ”。

六英

(1).古乐名。相传为 帝喾 或 颛顼 之乐。《吕氏春秋·古乐》:“ 帝嚳 令 咸黑 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淮南子·齐俗训》:“《咸池》、《承云》、《九韶》、《六英》,人之所乐也。” 高诱 注:“﹝《六英》﹞,帝 顓頊 乐。” 晋 张华 《晋正德大豫歌舞·正德舞歌》:“象容表庆,协律被声,軼武超濩,取节《六韺》。”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早忝游三署,曾闻奏《六英》。”

(2).亦作“ 六霙 ”。雪花。 宋 李纲 《次韵志宏见示春雪长句》:“那知忽作三尺雪,草木洗尽群芳空。六英飘舞片片好,谁与刻削嗟神工。” 明 陆采 《怀香记·承明雪宴》:“严风起,六霙飘, 建章 宫闕积琼瑶,尽道梅花芳信到。”

恩辉

犹恩光。 唐 王昌龄 《送郑判官》诗:“东 楚 吴 山驛路微,軺车衔命奉恩辉。” 唐 刘禹锡 《谢端午赐衣及器物等表》:“恩辉既盈,喜惧交集。”

交结

(1) 交往;交朋友

他交结广泛

(2) 相互连接

(3) 认识;相互勾结

旧山

(1).故乡;故居。《文选·谢灵运<过始宁墅>诗》:“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 吕延济 注:“谓枉曲船帆,来过旧居。” 唐 高适 《封丘作》诗:“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迴。” 唐 贾岛 《寄宋州田中丞》诗:“旧山期已久,门掩数畦蔬。”

(2).旧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先君先夫人皆未还 建鄴 旧山,旅葬 江陵 东郭。”按,《汉书·地理志下》“非独为奉山园”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黄图》谓陵冢为山。”

天际

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渔父

渔翁,捕鱼的老人

渔父见而问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隼旟

(1).画有隼鸟的旗帜。古代为州郡长官所建。语本《周礼·春官·司常》:“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州里建旟,县鄙建旐。” 唐 刘禹锡 《泰娘歌》:“风流太守 韦 尚书,路傍忽见停隼旟。” 宋 贺铸 《玉京秋》词:“蜡屐纶巾,羽觴象管,且追随、隼旟行乐。” 清 姚鼐 《答孙补山中丞》诗之二:“鸿翼久迴春水白,隼旟重向 越 山青。”

(2).指代州郡长官。 唐 白居易 《得甲为郡守部下渔色御史将责之辞云未授官已前纳采》:“宜听隼旟之诉,难科渔色之辜。” 五代 齐己 《荆渚病中因思匡庐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辈》诗:“每许亲朱履,多怜奉隼旟。”

(3).指帅旗。 明 吾丘瑞 《运甓记·权门灯宴》:“隼旟虎帐,拥百万貔貅;铁鎧金戈,辖三千熊虎。”亦指将帅。《旧唐书·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传论》:“ 知节 志平国难,拜隼旟则致命辅君。”

桃浪

“ 桃花浪 ”的省称。 宋 范仲淹 《依韵酬毋湜推宫》诗:“桃浪观 秦 塞,薰风省 舜 城。”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乘桃浪,跃锦鳞,一声雷动过 龙门 。” 清 魏源 《关中览古》诗之一:“何必桃浪至,谬称鲤 * 。”参见“ 桃花浪 ”。

秦塞

秦 代所建的要塞。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 秦 塞通人烟。” 唐 王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 自縈 秦 塞曲, 黄山 归绕 汉 宫斜。” 明 唐顺之 《送人赴真定幕》诗:“雁起分 秦 塞,雀栖辨 魏 臺。” 明 陈子龙 《襄阳》诗:“燧色通 秦 塞,妖星下 楚 宫。”

薰风

(1).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唐 白居易 《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明 李东阳 《天津八景》诗之四:“层轩南向坐薰风,极目平畴远近同。” 陈毅 《纪念宁沪解放十周年》诗:“解放 寧 沪 吾道东,大军整肃胜薰风。”

(2).相传 舜 唱《南风歌》,有“南风之薰兮”句,见《孔子家语·辩乐》。后因以“薰风”指《南风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有虞 继作,政阜民暇,‘薰风’诗於元后,‘烂云’歌於列臣。” 宋 苏轼 《东阳水乐亭》诗:“鏗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伐君独喜。不须写入薰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

几多

询问数量;多少

布几多长?

兴废

(1).盛衰,兴亡。《汉书·匡衡传》:“ 三代 兴废,未有不由此者也。” 唐 温庭筠 《开圣寺》诗:“犹有 南朝 旧碑在,敢将兴废问渔翁。” 陈毅 《游晋祠》诗:“帝王兴废长已矣,人民世纪金不换。”

(2).指兴复废毁的事物。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舄卤可腴,恐时无 史 白 ,兴废之术,矢陈厥谋。”

重叠

(1)

(2) 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

机构重叠

(3) 部分相一致

哲学和心理学重叠的领域

(4) 叠加,使一物与另一物占有相同位置并与之共存

把不同光源形成的两个图像重叠起来

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进退

(1) 前进和后退

进退不由。——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进退无颜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进退坐作之方。——宋· 苏轼《教战守》

进退维谷

(2) ∶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指言行适度

不知进退

先觉

事先认识觉察的人;觉悟早于常人的人

先知先觉

蹉跎

(1) 时间白白地去;虚度光阴

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晋书·周处传》

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三国 魏· 阮籍《咏怀诗》

日月蹉跎

(2) 失足

畏后生

《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何晏 集解:“后生,谓年少。”后用作称颂青少年之典。 唐 李白 《上李邕》诗:“ 宣父 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澄江

(1).清澈的江水。 南朝 齐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餘霞散成綺,澄江静如练。” 宋 柳永 《轮台子》词:“雾敛澄江,烟消蓝光碧。”

(2).水名。在 海南岛 上。有二源:一出 琼山县 西石山 ,叫 内澄江 ;一出 琼山县 虎村岭 ,叫 外澄江 。二水在 澄迈县 南汇合入海。江水清澈,故名。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广东六·琼州府》:“ 澄江 在县东,源出山谷间,下流达 新安江 。”

(3). 江苏省 江阴市 的别称。古 长江 流到这里,江面骤宽,流缓沙沉,故有此称。 宋 俞巨源 《<江阴县志>序》:“ 大江 自 京口 来,委折而南,浩漾澎湃,势益壮越,数百里聚为 澄江 之区。” 宋 元 时城内置 澄江驿 。旧称县城北门为 澄江门 ,门外有 澄江河 ,有桥叫 澄江桥 。

抉露

揭露。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铁路案档案》:“此事所关甚鉅,务须将其内容悉数抉露,毋留若辈藉词遁饰之地步,以凭秉公办理。”

正始

(1).正其始。《文选·卜商<毛诗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刘良 注:“正始之道,谓正王道之始也。”《国语·周语下》“故名曰黄鐘” 三国 吴 韦昭 注:“黄鐘初九,六律之首,故六律正色为黄鐘之名,重元正始之义也。” 清 方苞 《读<行露>》:“此害义伤教不近於人情,而可列正始之风,以为教於闺门、乡党、邦国与?”

(2).合乎礼仪、法则之始。《穀梁传·定公元年》:“ 昭公 之终,非正终也; 定 之始,非正始也。”《元典章·诏令一·世祖皇帝》:“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炳焕皇猷,权舆治道。”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卢 骆 王 杨 ,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同沿 陈 隋 之遗;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

(3). 三国 魏 齐王 芳 的年号。当时玄风渐兴,士大夫唯 老 庄 是宗,竞尚清谈,世称“正始之风”。当时诗人 嵇康 、 阮籍 等的诗,称为“正始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采縟於 正始 ,力柔於 建安 。” 五代 齐己 《寄洛下王彝训先辈》诗之一:“ 贾岛 存 正始 , 王维 留格言。” 吴梅 《信阳题<何大复集>》诗:“ 正始 流风沫,奇才吾道光。”参见“ 正始体 ”。

登闳

高大;高远。《文选·扬雄<羽猎赋>》:“歷五帝之寥廓,涉三皇之登閎。”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登,高也;閎,大也。”《汉书·扬雄传上》:“涉三皇之登閎。” 颜师古 注:“登閎,高远也。”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危望跨飞动,冥升躡登閎。”《宋史·乐志十五》:“睿谋雄雋,絀 汉高 狭陋,慕三皇二帝登閎,缉乐缀文明。”

图南

《庄子·逍遥游》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以“图南”比喻人的志向远大。 唐 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鵾鹏。” 明 高启 《望海》诗:“安得击水游,图南附鹏翼。” 陈去病 《恻恻》诗:“图南此去舒长翮,逐北何年奏凯歌。”

翱翔

在空中(常指在高空)飞行或盘旋

展翅翱翔于两三千米高空的雄鹰,一下子就能发现地面上宽广范围内的一只小兔或小鸡。——《眼睛与仿生学》

四瀛

四海,天下。《宋书·明帝纪》:“德洞四瀛,化绵九服。” 明 李东阳 《送焦守静先生使襄府》诗:“丹书玉节又南行,一日龙光起四瀛。”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