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三皇帝奠幣奏瑞文之曲

作者:杨亿 朝代:宋代

原文

淳精育物,瑞木成文。
元气陶冶,非烟郁纷。
玄贶昭格,至和所薰。
登歌裸献,肸蠁如闻。

诗词问答

问:《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三皇帝奠幣奏瑞文之曲》的作者是谁?答:杨亿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亿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亿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淳精

(1).纯粹;纯正不杂。《文选·班固<东都赋>》:“嘉祥阜兮集皇都,发皓羽兮奋翘英,容洁朗兮於淳精。” 吕延济 注:“淳精,言不杂。”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三:“絶外交则可以守淡泊,专内视则可以全淳精。”

(2).精粹,精华。 晋 傅咸 《仪凤赋》:“伊仪凤之诞育兮,禀朱行之淳精。”《旧唐书·朱敬则传》:“淳精已流,糟粕可弃。” 五代 齐己 《谢王先辈湘中回惠示卷轴》诗:“少小即怀风雅情,独能遗象琢淳精。”

瑞木

(1).指连理木。古人认为王者德泽纯洽、八方合为一始生。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瑞木朋生,祥禽辈作。” 钱仲联 集注引《宋书·符瑞志》:“木连理,王者德泽纯洽,八方合为一,则为生。 元嘉 中二十七见。” 唐 柳宗元 《为京兆府请复尊号表》之三:“神禾嘉瓜,祥莲瑞木,万物畅遂,百穀茂滋,此天之至灵也。”《宋史·乐志一》:“国朝, 合州 进瑞木成文,驯象由远方自至。”《镜花缘》第一回:“他如仙果、瑞木、嘉穀、祥禾之类,更难枚举。”

(2).后世本此制作祭祀、朝会之乐歌。亦以之为乐曲名。《宋史·乐志五》:“昔 乾德 六年,尝詔 和峴 作《瑞木》、《驯象》及《玉乌》、《皓雀》四瑞乐章,以备登歌。”

(3).佳木。指好的花木。 峻青 《秋色赋·焦裕禄的光辉》:“他透过那大雪纷飞朔风凛冽的寒冬季节,看到了佳木葱笼瑞木竞秀的春天风光。”

成文

(1) 形成文字,写在纸上

已有腹稿,尚未成文

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2) 现成的文章

元气

(1)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

(2) 精神;精气

(3) 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元气大伤

陶冶

(1) 烧造陶器、冶炼金属

(2) 比喻对人的性格和思想进行培养

非烟

(1).亦作“ 非烟 ”。《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后因以“非烟”指庆云,五色祥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夕望汤池,观仰月之势;朝瞻美气,眺非烟之色。” 唐 权德舆 《杂诗》之一:“婉彼 嬴氏 女,吹簫偶 萧史 。綵鸞驾非烟,绰约两仙子。”

(2).喻藻绘绚烂。 宋 王禹偁 《贺南郊大赦表》:“不得涌非烟之词,濡甘露之笔,藻绘於玉册,发挥於皇谋,亦臣之不幸也。”

(3). 唐 人小说中的人名。 唐 河南府 功曹参军 武公业 之妾 步非烟 ,貌纤丽,善文墨。邻居 赵象 见而悦之。题诗唱和,互相爱慕。后为 公业 所知。鞭挞 非烟 致死。事见 唐 皇甫枚 《非烟传》。 明 徐翽 《春波影》第二折:“原不比和新诗的 非烟 侍女,怎做得识英雄的执拂歌姬。”

见“ 非烟 ”。

郁纷

亦作“ 郁氛 ”。1.云气浓盛貌。 宋 史浩 《临江仙·戏綵堂立石名曰瑞雪弥大作词因用其韵》词:“飞来蘚髮尚如拳。郁纷因出岫,巧鏤是谁鐫?”《宋史·乐志九》:“元气陶冶,非烟郁氛。”

(2).指花气浓盛貌。 明 袁宗道 《题<宫树春云卷>》诗:“山嵐蒨翠外,花气郁纷中。”

玄贶

(1).上天的赏赐。《旧唐书·懿宗纪》:“仰俟玄貺,必致甘滋。”《宋史·乐志九》:“玄貺昭格,至和所熏。”

(2).指皇帝的赏赐。 唐 白居易 《谢赐设及匹帛状》:“皇鉴下临,圣慈曲至,惠加赐食,荣及承筐,宠厚縑緗,仰难胜於玄貺。”

至和

(1).极和谐、安顺。《大戴礼记·王言》:“所谓天下之至知者,能用天下之至和者也。” 汉 贾谊 《新书·服疑》:“制服之道,取至适至和以予民,至美至神进之帝。”

(2).指天地间祥和之气。《宋书·乐志二》:“体至和,感阴阳,德无不柔,繁休祥。” 唐 刘禹锡 《唐故朝议郎赠司空奚公神道碑》:“天以大运生万物,而以正气钟贤人。至和来宅,其德乃具,公实有焉。” 明 方孝孺 《郊祀颂》:“还坐法宫,端拱受朝。至和盈庭,如闻《九韶》。”

登歌

亦作“ 登哥 ”。亦作“ 登謌 ”。1.升堂奏歌。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而歌。《周礼·春官·大师》:“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登歌,歌者在堂也。”《宋书·乐志一》:“ 晋氏 以来,登哥诵美,诸室继作。” 宋 梅尧臣 《凌霄花赋》:“或製裳於骚客,或登歌於乐章。”《宋史·乐志一》:“欲依月律,撰《神龟》《甘露》《紫芝》《嘉禾》《玉兔》五瑞各一曲,每朝会登歌首奏之。”

(2).指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所奏的歌。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乾豆上,奏登歌。”《后汉书·章帝纪》:“作登歌,正予乐,博贯六艺,不捨昼夜。”《宋书·乐志一》:“皇帝初登坛,奏登哥。”

(3).泛指歌词。 宋 王禹偁 《皇帝亲试贡士歌》:“应制非才但泪垂,强作登謌謌 舜 禹 。”

(4).犹歌颂。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亘古通今,明鲜晦多。千龄一见,书史登歌。”

(5).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所用的乐器。《旧唐书·音乐志二》:“登歌二架,登於堂上两楹之前。”《宋史·乐志一》:“大乐署旧制,宫县三十六虡设於庭,登歌两架设於殿上。”《续资治通鉴·元英宗至治二年》:“至是庙工未毕,妨陈宫县,止用登歌。”

肸蠁

亦作“肹蠁”。1.散布;弥漫。多指声响、气体的传播。 晋 左思 《吴都赋》:“光色炫晃,芬馥肸蠁。”肸,一本作“ 肹 ”。

(2).引申为联绵不绝。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林方伯妾》:“女生七子,三甲榜,四孝廉,簪笏肸蠁不絶。”

(3).比喻灵感通微。 晋 左思 《蜀都赋》:“天帝运期而会昌,景福肹蠁而兴作。” 唐 杜甫 《朝献太清宫赋》:“若肸蠁之有凭,肃风飈而乍起。” 宋 王禹偁 《拟裴寂祷华山文》:“既肹蠁之不昧,岂聦明之我欺。” 明 杨慎 《送石熊峰阁老代祀泰山阙里》诗:“郊禋元祀啟,肹蠁九幽通。”《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此间有个 清源庙道 二郎神 ,极是肹蠁有灵。” 王国维 《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欧洲》诗:“平生未拟媚 邹 鲁 ,肹蠁每与 沂 泗 通。”

(4).犹缥缈,隐约。 唐 康骈 《剧谈录·郭鄩见穷鬼》:“肸蠁间常有二物,状如猿玃,衣以青衣碧衣,出入寝兴,无不相逐。”《太平广记》卷一三六引《柳氏史·唐玄宗》:“ 玄宗 得药喜,尽去左右,独搆火於殿中。煮未熟,怠而假寐,肸蠁之际,有神人长丈餘,马具饰身,被金甲,操戈,绕药鼎三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