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师皋

作者:邓肃 朝代:宋代

次韵师皋原文

平生论兵轻白起,端欲採芝追甪里。
谁遣声名到人间,役役十年空血指。
天狗堕地嗟未已,雷声屡迫君王耳。
闽山今复暗旌旗,四望长安泪如洗。
羡君好古慕羲皇,品流不减刘真长。
舍我帡幪得甘寝,傍徨忽在无何乡。
安得大明如火烈,坐令鼠辈消春雪。
六合内外还桑田,乾坤不容异姓裂。
看君跃马如游龙,醉中脱帽造王公。
高堂请志中兴事,吉甫作诵穆清风。

诗词问答

问:次韵师皋的作者是谁?答:邓肃
问:次韵师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邓肃的名句有哪些?答:邓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论兵

研究军事和兵法。《战国策·秦策二》:“ 甘茂 攻 宜阳 ,三鼓之而卒不上。 秦 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 鲍彪 注:“言不以兵法治士也。”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 清 黄遵宪 《为何翽高兵部题<象山图>》诗:“叩门海客偶谈 瀛 ,发篋《阴符》或论兵。”

轻白

指雪。

甪里

(1).古地名。在今 江苏 吴县 西南。 唐 齐己 《寄梁先辈》诗:“ 陈琳 笔砚甘前席, 甪里 烟霞待共眠。”

(2).复姓。 东汉 有 甪里若叔 。见《续通志·氏族八》。

声名

名声;名誉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役役

(1).劳苦不息貌。《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之四:“秋虫至微物,役役网自织。”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今之读书学道者,皆卤莽灭裂以从事,何怪乎役役终身而无所得也。” 铁生 《敬告我汉族大军人书》:“役役焉执干戈卫他人社稷,已不免貽笑全球,况又杀同胞之光復军者乎!”

(2).奔走钻营貌。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得一名,获一利,则弃其业而役役於持权者之门。” 清 唐甄 《潜书·取善》:“士志於学,而乃役役焉往来於名利之中,德尽丧矣。” 清 汪绍焻 《刘伯伦》诗:“利名役役真成醉,只有先生是独醒。”

(3).狡黠貌。《庄子·胠箧》:“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 成玄英 疏:“役役,轻黠之貌。”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血指

手指出血。谓不善其事。 宋 黄庭坚 《寄馀干徐隐甫》诗:“遥知解千牛,袖手笑血指。”《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舟不素操,必致倾覆。”参见“ 血指汗颜 ”。

天狗

(1).传说中兽名。《山海经·西山经》:“﹝ 阴山 ﹞有兽焉,其状如貍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榴榴,可以御凶。”

(2).星名。《史记·天官书》:“天狗,状如大奔星,有声,其下止地,类狗。”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星有尾,旁有短彗,下有如狗形者,亦太白之精。”《隋书·长孙晟传》:“ 晟 遣降虏覘候 雍閭 ,知其牙内屡有灾变,夜见赤虹。光照数百里,天狗陨,雨血三日,流星坠其营内,有声如雷。” 宋 梅尧臣 《八月十三日观长星》诗:“长星彗云出,天狗欲堕鸣。狗扫不见迹,昭昭河汉横。” 清 顾炎武 《秋山》诗之二:“天狗下 巫门 ,白虹属军垒。”

堕地

落地。指出生。 唐 杜甫 《锦树行》:“生男堕地要膂力,一生富贵倾邦国。” 宋 辛弃疾 《水龙吟》词:“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素娥 、 秋鸿 来自 岐山 ,竝为 可覲 述 仲仙 所产之女名 緑婴 ,以堕地时有緑鸚鵡适至也。”

未已

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彦 《蓦山溪·大石》词:“落日媚 沧洲 ,泛一棹、夷犹未已。” 明 刘基 《漫成》诗之二:“一寸愁心千万里,不见行人应未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二人喜其词致,谈至月上未已。”

君王

古称天子或诸侯

君王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君王与沛公饭。

旌旗

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四望

四顾

四望无人

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好古

喜爱古代的事物

羲皇

即 伏羲氏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厥有云者,上罔显於 羲皇 。” 李善 注:“, 伏羲 为三皇,故曰 羲皇 。” 唐 杜甫 《醉时歌》:“先生有道出 羲皇 ,先生有才遇 屈宋 。”

品流

品类;流别。 唐 郑谷 《鹧鸪》诗:“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书名(《云仙散録》)虽诞,所记率儁事雅谭,於朝廷政事、人士品流,一无干预。” 清 唐孙华 《顾端文公祠》诗之二:“正气共知归 洛 蜀 ,品流独惜混 淄 澠 。”

不减

不次于,不少于

其英雄本色不减当年

帡幪

1.本指帐幕。后亦引申为覆盖。

2.庇荫,庇护。

甘寝

静卧;安睡。《庄子·徐无鬼》:“ 孙叔敖 甘寝秉羽而 郢 人投兵。”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即冥然长辞,如得甘寝,无復恨矣。” 宋 苏轼 《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之二:“老夫作罢得甘寝,卧听墻东人响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秦生》:“壶既尽,始解衣甘寝。”

傍徨

见“ 傍偟 ”。

无何乡

“无何有之乡”之省称。 唐 岑参 《林卧》诗:“惟爱隐几时,独游无何乡。” 唐 窦参 《登潜山观》诗:“既入无何乡,转嫌人事难。” 宋 苏舜钦 《依韵和胜之暑饮》:“逕趋无何乡,回觉万事错。”

大明

(1).指日。《易·乾》:“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李鼎祚 集解引 侯果 曰:“大明,日也。”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大明升而六合晓,一气熏而万物春。” 宋 文天祥 《发陵州》诗:“大明朝东出,皎月正在天。”

(2).指月。 唐 李白 《古朗月行》诗:“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3).泛指日、月。《管子·内业》:“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鉴於大清,视於大明。” 尹知章 注:“日、月也。”

(4).指君主。《魏书·张衮传》:“今大明临朝,泽及行苇,国富兵强,能言率职。”

火烈

火势猛烈,泛指炽烈、热烈

火烈的太阳

笑得更加火烈

坐令

犹言致使;空使。 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刘基 《结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坐令洋货日报关,万巧千奇无不备。”

鼠辈

犹言小子。行为不正或无足轻重的人——骂人的话

鼠辈安敢如此

内外

在数量或时间上接近精确地;大约;近似

五十年内外

桑田

(1).种植桑树与农作物的田地。《诗·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説于桑田。”

(2).也专指植桑之田。 唐 韦应物 《听莺曲》诗:“伯劳飞过声跼促,戴胜下时桑田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过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 肇庆 去巡閲,他便説出来要顺便踏勘桑田。这个风声传了出去,吓得那些承办蚕桑的乡绅,屎屁直流!”

(3).指桑田沧海的相互变化。 明 杨珽 《龙膏记·游仙》:“看人间几变桑田,忙提觉柱下仙官,早唤醒绣户嬋娟,休恋着舞镜飞鸞。” 清 吴伟业 《海户曲》:“遂使 相如 夸陆海,肯教 王母 笑桑田。”参见“ 桑田沧海 ”。

(4).古地名。 虢 地。《左传·僖公二年》:“ 虢公 败 戎 於 桑田 。” 杨伯峻 注:“ 桑田 即今 河南省 灵宝县 之 稠桑驛 。”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不容

(1)

不许;不让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2)

不容许存在;不接纳(为世所不客)

异姓

(1).不同姓。亦指不同姓的人。《书·旅獒》:“王乃昭德之致於异姓之邦。”《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 高祖 弟子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 长沙 异姓。”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 张叔夜 ﹞领兵勤王京师,拜枢密,以不肯推戴异姓,取过军前,饮恨而薨。”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释道·道士取妻》:“科臣执奏,谓荫叙无及异姓之例。”

(2).指姻亲。《左传·隐公十一年》:“ 周 之同盟,异姓为后。” 郑玄 注:“庶姓,无亲者也;异姓,昏姻也。”《诗·小雅·伐木》“兄弟无远” 唐 孔颖达 疏:“礼有同姓、异姓、庶姓。同姓,揔上王之同宗,是父之党也;异姓,王舅之亲;庶姓,与王无亲者。”

马如游龙

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语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 濯龙 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元 虞集 《送戴真人归越》诗:“马如游龙花如雨,蹴踏春秋作朝暮。”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金陵 都会之地,南曲靡丽之乡,紈茵浪子,萧洒词人,往来游戏,马如游龙,车相接也。”亦省作“ 马游龙 ”。 清 单可惠 《张灯曲》:“衣香人影何纷纷,车如流水马游龙。” 清 尤侗 《赵高传》诗:“月华门前车鬭风, 涿州 道上马游龙。”

脱帽

(1).表示认罪。《后汉书·耿秉传》:“ 安得 惶恐,走出门,脱帽抱马足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韩大任》:“白头脱帽,身膺徽纆。”

(2).表示恭敬。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 王劭 《齐志》述 洛干 感恩,脱帽而谢。”如:脱帽致敬。

(3).形容豪放,无所检束。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张旭 三盃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疏野》:“筑室松下,脱帽看诗。” 宋 苏轼 《送张天觉河东提刑》诗:“脱帽风流餘长史,埋轮家世本 留侯 。”

(4).谓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等经过改造而改变成分。因为原来定成分称为“戴帽子”,故云。

王公

(1) 王爵和公爵

(2) 泛指显贵的爵位

王公贵人。——宋· 苏轼《教战守》

今王公贵人。

王公大臣

高堂

(1) 高大的厅堂

开户内光,坐高堂之上。——《论衡·别通》

观其坐高堂。——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指父母

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唐· 陈子昂《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抢剑辞高堂。——李白《送秀才从军》

兴事

(1).兴建政事。《书·益稷》:“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 孔颖达 疏:“率领臣下为起政治之事。”

(2).指兴建土木之事。《礼记·王制》:“司空执度度地……量地远近,兴事任力。” 郑玄 注:“事谓筑邑庐宿市也。”《史记·河渠书》:“而 韩 闻 秦 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

(3).引起事端。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变故百出,皆由用兵。至於兴事首议之人,冥謫尤重。”

吉甫

指 周宣王 贤臣 尹吉甫 。又称 兮伯吉父 。姓 兮 ,名 甲 ,字 伯吉父 (父一作甫),尹是官名,曾率师北伐 玁狁 至 太原 。遗物有《兮甲盘》。《诗·小雅·六月》:“文武 吉甫 ,万邦为献。”后代诗文中多以之作贤能宰辅的典型。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察之上代,则 奚斯吉甫 之徒鸣玉鸞於前。”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救文之弊,自相公之造也。当有 吉甫 辈,颂君之德。” 清 钱谦益 《益都任氏寿宴序》:“《六月》之诗,美 吉甫 之燕喜,受祉来归。”

作诵

念叨。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 张生 呵,怎教你无人处把妾身作诵。”

穆清

(1).指天。《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 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泽流罔极。” 宋 刘攽 《<东汉书>刊误》:“穆清,天也。”

(2).指清和之气。 三国 魏 曹丕 《迷迭香赋》:“随廻风以摇动兮,吐芬气之穆清。” 明 方孝孺 《上巳约友登南楼》诗:“景风生穆清,佳趣溢鱼禽。”

(3).谓太平祥和。 汉 蔡邕 《释诲》:“夫子生穆清之世,秉醇和之灵。”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天下穆清,明君莅国。”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