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雨里河舟不可行戚桥平氏小舫在东壩予介

作者:岳珂 朝代:宋代

原文

里河累月雨不时,河流一线田拆龟。
冯河无地访一苇,有舫舣岸知为谁。
尺笺扣问真漫与,白头虽新还亟许。
从来遇合无古今,加流一壶真千金。

诗词问答

问:《久不雨里河舟不可行戚桥平氏小舫在东壩予介》的作者是谁?答:岳珂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岳珂的名句有哪些?答:岳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累月

多月;接连几月。 晋 左思 《蜀都赋》:“合樽促席,引满相罚。乐饮今夕,一醉累月。” 唐 杜甫 《送人从军》诗:“今君渡沙磧,累月断人烟。”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 懿安皇后 张氏 性贤明。 魏 璫诛戮朝士,后闻 杨 左 诸君子死,色不豫者累月。”

不时

(1)

时时;经常不断地

炼钢工人不时察看炉火的颜色

(2)

随时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宋·苏轼《后赤壁赋》

河流

地表上有相当大水量且常年或季节性流动的天然水流

一线

见“ 一线 ”。

亦作“ 一綫 ”。1.一根线,亦形容细长如线。 唐 杜甫 《至日遣兴》诗之一:“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终朝,而一线之溜可以潦石者,一与不一故也。” 元 萨都剌 《鹦鹉曲》:“觉来粉汗湿香脸,一线新红枕痕浅。” 明 唐寅 《晓起图》诗:“晓鸦无数盘旋处,緑树枝头一线红。” 毛 * 《菩萨蛮·黄鹤楼》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学射于 庾公差 , 公差 又学射于 公孙丁 ,三人是一线传授。”《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毋竝进君子小人以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论以为皇极,以培养国家一线之脉,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潜虚 《徐节妇传》:“彼公侯将相跨州连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妇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线之绪,而使之復兴,岂不悲哉!”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其学界为螺线形,虽千变万化,殆皆一线所引也。”

(3).形容极其细微。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悮半生。” 清 曹寅 《重题晚研跋后兼伤怀南洲》诗之三:“酒边花外打乖人,劫后刚回一线春。”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若是乎两 汉 之以著述鸣者,惟 江都 龙门 二子,独有心得,为学界放一线光明而已。”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是一线生机,我记好街名厂名就去了。”

(4).第一线。指作战的最前线,亦指从事实际工作的基层。

冯河

徒步涉水渡河。引申为有勇无谋、冒险行动。《易·泰》:“用冯河,不遐遗。” 孔颖达 疏:“无舟渡水,冯陵于河,是顽愚之人。”《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毛 传:“冯,陵也。徒涉曰冯河,徒搏曰暴虎。” 清 魏源 《<海国图志>叙》:“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艾三年而蓄之,网临渊而结之,毋冯河,毋画饼,则人材之虚患祛其二。”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攘臂冯河而渡者,其 美利坚 、 匈牙利 耶?”

无地

(1).没有地方;没有土地。《战国策·赵策三》:“来年 秦 復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而挑 秦 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淮南子·泰族训》:“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

(2).没有大地。 汉 扬雄 《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无天何生?无地何形?”

(3).犹言看不见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围广袤。《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飞阁逶迤,下临无地。” 张铣 注:“言阁高下临,见地若无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临着苦海,真是上彻重霄,下临无地。”

(4).犹言至极;不尽。形容无限喜爱、惶恐、惊喜、感愧等感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若乃统体必善,缀赏无地;虽 楚 赵 羣才, 汉 魏 众作,曾何足云!” 唐 刘禹锡 《谢分司东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书,授臣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者,宠命自天,战越无地。”《三国志平话》卷上:“ 曹操 读罢书,欢喜无地。”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感激至于无地。”

一苇

《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孔颖达 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后以“一苇”为小船的代称。《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臣闻否泰无常,吉凶由人, 长江 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 宋 苏轼 《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诗:“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一:“那无一苇航,繁念空悠悠。”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日午潮回擢东指,顺流一苇如轻鸥。”

尺笺

指书信。 宋 岳珂 《宝真斋法书赞·汪彦章誉望求贤荐书》:“古道之存,存乎尺笺,盍思乎勉旃!”

扣问

询问;讨教。 宋 魏了翁 《跋杨司理德辅之父纪问辩历》:“后生初学,哆然自是,耻於扣问者,视此亦可以少警矣。”《醒世姻缘传》第四回:“ 晁大舍 将 童定宇 的来歷向 禹明吾 扣问。”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八:“偶尔在朋友间扣问,都说难懂。”

漫与

犹言随便对付。 唐 杜甫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宋 苏轼 《次韵表兄程正辅江行见桃花》:“袖手焚笔砚,清篇真漫与。” 宋 姜特立 《蝶恋花·送妓》词:“我辈情钟君漫与,为云为雨应难据。”

白头

(1) 白头发,多指年老

少白头

白头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头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儿)

白头材料

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遇合

指臣子逢到善用其才的君主。也指宾主相得甚欢;相遇而彼此投合

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一壶

(1).一个盛物的葫芦。亦泛指一盛食之器。《战国策·中山策》:“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飡得士二人。”《后汉书·费长房传》:“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於肆头,及市罢,輒跳入壶中。”《南史·隐逸传·僧岩》:“后忽为沙门,栖迟山谷,常以一壶自随。”

(2).道家传说壶中别有天地,因常以“一壶”喻宇宙或仙境。 唐 王维 《赠焦道士》诗:“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壶中。” 唐 刘禹锡 《寻汪道士不遇》诗:“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壶中。” 元 许有壬 《琳宫词次安南王韵》:“一壶天地浑无迹,只有清风动竹声。”参见“ 壶天 ”、“ 壶公 ”。

(3).特指一壶酒。 唐 储光羲 《田家杂兴》诗之二:“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金 元好问 《后饮酒》诗之一:“当其得意时,万物寄一壶。”

千金

(1) 一千斤金子

(2) 女儿。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3) 指很多钱,形容富贵

诗文赏析


【原题】:
久不雨里河舟不可行戚桥平氏小舫在东壩予介绍假之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