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原文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诗词问答

问:新构亭台,示诸弟侄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新构亭台,示诸弟侄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全唐诗

参考注释

平台

(1) 通常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楼房的阳台

(2) 机器的金属表面,工件可固定其上

(3) 〈方〉∶平房

结茅

亦作“ 结茆 ”。编茅为屋。谓建造简陋的屋舍。 南朝 宋 鲍照 《观圃人艺植诗》:“抱鍤壠上餐,结茅野中宿。” 宋 苏轼 《新居》诗:“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 清 张岱 《陶庵梦忆·表胜庵》:“ 炉峯 石屋,为一 金和尚 结茆守土之地。”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 儋州 则又结茅与 黎 人杂居,亦随地营宅。”

东西

(1)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吃东西

写东西

(2) 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这小东西真可爱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前后

(1) 早于或迟于某一特定时间的一段时期

冬之望日前后。——清· 林觉民《与妻书》

春节前后

(2) 大约在特定的时间

在1969年前后

(3) 指时间上从开始到结束

全场演出前后用了两小时

(4) 总共

她前后来过四次

(5) 某一地点的前面和后面

宅院前后都已绿化

(6) 正面和背面

前后受敌

竹簟

竹席。 唐 元稹 《竹簟》诗:“竹簟衬重茵,未忍都令卷。” 宋 苏轼 《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诗次韵》:“竹簟暑风招我老,玉堂花蕊为谁春。” 清 张养重 《竹枝词》:“ 蘄州 竹簟凉于水, 黄陂 葛巾细于纱。”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那些庙里总常常有人在殿前廊下绞绳子,织竹簟,做香。”

当中

(1) 正中

河当中水流最急

(2) 在…之中

他生活在工人群众当中

清冷

(1) 清爽而微寒;清凉寒冷

清冷的秋夜

(2) 冷落;冷清、凄凉

旅客们都走了,站台上十分清冷

石枕

(1).石制的枕头。《西京杂记》卷六:“復入一户,亦石扉,开钥得石牀方七尺……石枕一枚,尘埃朏朏甚高,似是衣服。” 唐 方干 《寄石湓清越上人》诗:“寺处唯高僻,云生石枕前。” 宋 蔡确 《夏日登车盖亭》诗:“纸屏石枕竹方牀,手倦抛书午梦长。”

(2).古地名。《国语·齐语》:“乘桴济 河 ,至于 石枕 。” 韦昭 注:“ 石枕 , 晋 地名。”

疏凉

微凉。 唐 白居易 《秋寄微之》诗:“淡白秋来日,疏凉雨后风。”

葛衣

用葛布制成的夏衣。《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 唐 韩翃 《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诗:“葛衣香有露,罗幕静无尘。” 宋 陆游 《夜出偏门还三山》诗:“水风吹葛衣,草露溼芒履。”

开衿

同“ 开襟 ”。 南朝 梁 沉约 《游沉道士馆》诗:“开衿濯寒水,解带临清风。”

向风

(1).临风;迎风。《楚辞·远游》:“谁可与玩斯遗芳兮,晨向风而舒情。”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向风长叹息,断絶我中肠。” 明 陈子龙 《过酥溪水深不可涉》诗:“纂纂枣垂雨,离离苗向风。”

(2).谓仰慕其人之品德或学问。 南朝 梁 陆倕 《石闕铭》:“於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人识廉隅,家知礼让。”《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於是四方郡国,莫不向风。” 宋 岳珂 《桯史·李敬子》:“方其居乡时,士子向风,不远千里至。”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於是有文无学之士,靡然向风。”

归依;仰慕。 汉 贾谊 《过秦论》:“天下之士,斐然嚮风。”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令陛下处积安之时,乘不拔之势,拱手垂裳而天下嚮风。”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噶尔丹 自是不敢窥 藏 ,而西南之巴勒布三部及布鲁克部,相继嚮风入贡。”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七:“於是人人嚮风,争欲效之。”

夏日

(1) 夏天

夏日葛衣。——《韩非子·五蠹》

(2) 夏季的太阳

夏日炎炎似火烧

啸傲

放歌长啸,傲然自得;指行为旷达,不受世俗礼法拘束(多指隐士生活)

啸傲东林下。——晋· 陶潜《饮酒》

啸傲江湖

有趣

有兴味,有趣味

一本有趣的书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华山

山名。五岳之一。在 陕西省 华阴市 南,北临 渭河 平原,属 秦岭 东段。又称 太华山 。古称“西岳”。有 莲花 (西峰)、 落雁 (南峰)、 朝阳 (东峰)、 玉女 (中峰)、 五云 (北峰)等峰,为游览胜地。

三峰

(1).三山峰。指 华山 之 莲花 、 毛女 、 松桧 三山峰。 唐 陶翰 《望太华赠卢司仓》诗:“行吏到 西华 ,乃观三峰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泪添九曲 黄河 溢,恨压三峰 华岳 低。”

(2).三山峰。指 江苏 三茅山 之 大茅 、 中茅 、 小茅 三山峰。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二:“大小三峰次 九华 ,灵踪今尽属 何 家。”

(3). 华州 之代称。《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鑾驾在三峰,天同地不同。” 前蜀 韦庄 《秦妇吟》:“明朝晓至三峰路,百万人家无一户。”

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云帆

高大的帆

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

上果

(1).亦作“ 上菓 ”。精美的果品。 汉 班固 《汉武帝内传》:“ 王母 自设天厨,真妙非常。丰珍上果,芳华百味。” 明 汤显祖 《匡山馆赋为友人豫章胡孟弢作》:“朝飢则 平湖 上菓,瞑暗则 弥山 佛灯。”

(2).佛家语。犹言正果。 北齐 魏收 《缮写三部一切经愿文》:“用此功德,心若虚空;以平等施,无思不洽;藉我愿力,同登上果。”

足以

完全可以

凭他的成绩足以取胜

足以立事。——《资治通鉴》

力尚足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尚足以明。

饥渴

(1).腹饿口渴。《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苟无飢渴。”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此蛇所以致鸟雀而捕之者,今留付汝,幸善饲之,勿令飢渴。” 艾青 《春》诗:“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飢渴的野兽,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

(2).比喻期望殷切,如飢似渴。《孔丛子·公仪》:“君若飢渴待贤,纳用其谋,虽蔬食水饮, 伋 亦愿在下风。” 清 李渔 《风筝误·遣试》:“小生方在惊疑之际,彼妇正在飢渴之中。”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二:“对于飢渴着胜利的老百姓,即使小败已经就是好消息了,何况还是‘大捷’。”

(1).腹饿口渴。饥,通“ 飢 ”。《商君书·战法》:“民倦且饥渴。”

(2).比喻期望殷切,如飢似渴。 宋 曾巩 《到亳州与南京张宣徽启》:“始敢通牋记参候之礼,庶几将心诚饥渴之勤载省孤蒙。”

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甘肥

(1).指美味。《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寡人甘肥周於堂,巵酒豆肉集於宫。” 晋 陶潜 《有会而作》诗:“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宋 苏轼 《祭吴子野文》:“有疾不药,但却甘肥。”

(2).肥腴;丰美。 宋 梅尧臣 《和表臣河南庾署西轩》:“白鱼甘肥网可得,公酒美滑杯可持。”《明史·倪岳传》:“盖缘 河套 之中,水草甘肥,易於屯牧,故贼频据彼地,拥众入掠。”

群从

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礼服名羣从,恩爱若同生。”《晋书·阮咸传》:“羣从昆弟,莫不以放达为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兄弟不睦,则子姪不爱。子姪不爱,则羣从致薄。” 唐 杨炯 《伯父杨公墓志铭》:“乃率羣从子弟,营别业於 宜神乡 之 望仙里 。”

旦夕

早晨和晚上,比喻很短的时间

危在旦夕

旦夕奉问起居。——《汉书·李广苏建传》

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追随

(1)

(2) 仿效前人的事迹

(3) 跟随

经常追随着他的记者们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