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崔校书静话言怀

作者:齐己 朝代:唐代

与崔校书静话言怀原文

同年生在咸通里,事佛为儒趣尽高。
我性已甘披祖衲,君心犹待脱蓝袍。
霜髭晓几临铜镜,雪鬓寒疏落剃刀。
出世朝天俱未得,不妨还往有风骚。

诗词问答

问:与崔校书静话言怀的作者是谁?答:齐己
问:与崔校书静话言怀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与崔校书静话言怀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齐己的名句有哪些?答:齐己名句大全

齐己与崔校书静话言怀书法欣赏

齐己与崔校书静话言怀书法作品欣赏
与崔校书静话言怀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844-31

参考注释

同年生

科举时代称同榜考中者。 宋 范仲淹 《书澴州马岭镇夫子庙碑阴》:“予幼居 淄川郡 ,又与记室为同年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卢彖 安仁 , 李藩 侍郎门生。性简易。尝与同年生在 藩 座。”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张炳垣传》:“ 湖南 布政使 潘公鐸 ,与其父故 湖南 桃源县 知县 介福 为同年生。”参见“ 同年 ”。

祖衲

僧衣。 五代 齐己 《与崔校书静话言怀》诗:“我性已甘披祖衲,君心犹待脱蓝袍。”

蓝袍

即蓝衫。 五代 齐己 《与崔校书静话言怀》诗:“我性已甘披祖衲,君心犹待脱蓝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榜下》:“黄门旧是黌门客,蓝袍新作紫袍仙。”《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借得蓝袍槐简,引见御前,叩首拜舞。”参见“ 蓝衫 ”。

霜髭

(1).白须。 唐 方干 《早春》诗:“不信风光疾於箭,年来年去变霜髭。” 宋 苏轼 《次韵僧潜见赠》:“霜髭不剪儿童惊,公侯欲识不可得。” 明 文徵明 《元旦试笔》诗:“暮齿不嫌来日短,霜髭较似去年多。” 清 厉鹗 《新正试笔次许观初韵》之一:“渐茁霜髭明镜里,自回青眼野鸥边。”

(2).指胡须变白。 唐 贾岛 《送南卓归京》诗:“残春别镜陂,罢郡未霜髭。”

铜镜

古代铜制的照面用具。一般作圆形,照面的一面磨光发亮,背面常铸花纹。历代曾有各种形状和图案的铜镜。清代以后逐渐为玻璃镜所代替

疏落

稀疏零落;稀稀落落

疏落的晨星

剃刀

一种刀刃锋利,刀片和刀柄连成一体(如直柄剃刀)或刀片插在刀架内(如保安剃刀或电剃刀)的刮剃工具

出世

(1) 人的出生

偶有真正伟大的诗人出世

(2) 问世;产生

《何典》的出世,至少也该有四十七年了。——鲁迅《〈何典〉题记》

(3) 超脱人世束缚。佛教用语,佛教徒以人世为俗世,故称脱离人世束缚为出世

出世思想

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全祖望《梅花岭记》

(4) 高出人世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毛 * 《念奴娇·昆仑》

朝天

(1).朝见天子。 唐 王维 《闻逆贼凝碧池作乐》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再朝天。” 宋 张孝祥 《蝶恋花》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明 李攀龙 《元日早朝》诗:“禁城春色引朝天,接跡 夔龙 近法筵。” 清 曹寅 《春日过顾赤方先生寓居》诗:“逆旅药香花覆地, 长安 日暖梦朝天。”

(2).朝见天帝。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三:“还丹功满未朝天,且向人间度有缘。” 宋 范成大 《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醉涂司命欲朝天,爆竹声中惜逝川。惟有仙人丹灶畔,不知今夕是何年。” 庆余 《成都月市竹枝词》:“一步朝天须一拜,恨郎腰瘦太苗条。”

(3).向上;向天空方向。《封神演义》第三二回:“走至后营,见 飞虎 卧在毡毯上,以面朝天,形如白纸,闭目无言。” 朱自清 《执政府 * 记》:“我不知卫队的第一排枪是不是朝天放的,但即使是朝天放的,也不算是警告。”

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还往

(1).往来。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郡》:“或长吏忿怒,寃枉弱民,欲赴诉郡官,每惮还往。” 宋 曾巩 《答葛蕴》诗:“归来客舍中,未及还往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瞳人语》:“隧道迂,还往甚非所便,不如自启门。”

(2).往来之人。指亲朋。《敦煌曲子词·长相思》:“作客在 江西 ,得病卧毫釐。还往观消息,看看似别离。” 唐 李白 《少年行》:“遮莫枝根长百丈,不如当代多还往;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