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有感时

作者:洪咨夔 朝代:宋代

和子有感时原文

八州都督新推毂,两纪中书旧覆瓯。
郿坞然脐如东策,聊城飞笴便无忧。

诗词问答

问:和子有感时的作者是谁?答:洪咨夔
问:和子有感时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洪咨夔的名句有哪些?答:洪咨夔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八州

指 中国 全土。我国自古有九州之称,自京畿而言,则为八州。《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都督

(1) 总兵。古代的军事长官。清初总兵一般都兼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官衔。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马副使 鸣騄? 徐任太守 民育及诸将 刘都督 肇基等皆死。——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统率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推毂

(1).推车前进。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内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将军制之。”后因以称任命将帅之礼。 唐 崔日用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去当推轂送,来佇出郊迎。”《花月痕》第五一回:“正看着皇上亲行拜将推轂之礼,何等热閙!”

(2).推动;协助。《史记·荆燕世家》:“今 吕氏 雅故本推轂 高帝 就天下,功至大。” 司马贞 索隐:“谓 吕氏 素心奉推 高祖 取天下,若人推轂欲前进涂然也。”《新唐书·裴寂传》:“朕有天下,公推轂成之也。”

(3).荐举;援引。《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 武安 俱好儒术,推轂 赵綰 为御史大夫。”《南齐书·陆厥传》:“ 永明 末,盛为文章, 吴兴 沉约 、 陈郡 谢朓 、 琅邪 王融 以气类相推轂。” 宋 司马光 《送祖择之守陕》诗:“俊德争推轂,荣涂易建瓴。” 明 归有光 《与徐子与书》:“实赖吾丈雅故推轂之。” 清 方文 《送姜如农明府擢仪郎》诗:“羣公极推轂,玄币争相持。”

中书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汉书·儒林传·孔安国》:“ 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 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 裴松之 注引《吴历》:“ 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 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復以臣领中书。” 隋 唐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宋史·叶清臣传》:“陛下欲息奔竞,此繫中书。若宰相裁抑奔竞之流,则风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 隋 、 唐 时为中书省的属官。 明 清 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书的班次,进士是一途,监生是一途。”《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他就凑了千把银子,捐了个内阁中书。”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书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文潞公 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 荆公 行至题下。”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早拜中书事 祖龙 , 江淹 亲向梦中逢。”参见“ 中书君 ”。

郿坞

东汉 初平 三年, 董卓 筑坞于 郿 ,高厚七丈,与 长安 城相埒,号曰 万岁坞 ,世称“郿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后 卓 败,坞毁(故址在今 陕西省 眉县 东北)。见《后汉书·董卓传》。后因用以借指奸佞藏财享乐终老之所。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老苗》:“筑营 德胜堰 ,周围三四里,子女玉帛皆在焉,且以为 郿坞 之计。”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严嵩》:“ 郿坞 久营,兔窟多术,安能根连株拔,风翦霆灭。” 清 倪瑞璿 《阅<明史·马士英传>》诗:“金墉旧险崇朝弃, 郿坞 多藏一炬焚。”

然脐

《后汉书·董卓传》:“ 吕布 斩 董卓 ,尸之於市。天时始热, 卓 素充肥,脂流於地。守尸吏然火置 卓 脐中,光明达曙。”后以“然脐”为奸佞可悲下场的典实。 唐 杜甫 《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诗:“然脐 郿坞 败,握节 汉 臣回。” 宋 王安石 《和王乐道<烘虱>》:“然脐 郿坞 患溢世,焚寳 鹿臺 身易货。” 清 宋琬 《诏狱行》:“神奸脱距竞葅醢,亦有然脐当路衢。”

无忧

(1).没有忧患;不用担心。《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范献子 谓 魏献子 曰:‘……从王命以紓诸侯, 晋国 无忧。’”《史记·张仪列传》:“为大王计,莫如事 秦 。事 秦 则 楚 韩 必不敢动;无 楚 韩 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唐 罗邺 《上东川顾尚书》诗:“龙节坐持兵十万,可怜 三蜀 尽无忧。” 宋 朱熹 《次瑞泉诗韵》:“终待寒泉食,无忧水镜昏。”

(2).佛教语。参见“ 无忧王 ”、“ 无忧树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